在人際交往活動中,表情真實地反映了人的思想和情緒,以及心理活動和變化的所有其他方面。傳播學認為,人們從他人那裏獲得的信息只有45%來自口語,55%以上來自無聲語言。後者中,70%以上來自表達,可見其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地位。
面部表情很講究“和諧適度”,板著臉或者微笑都會讓人覺得不舒服。表情禮儀主要討論三個方面:眼神、微笑、表情。總的要求是理解和把握表達,在社交場合盡量使自己的表達熱情、友好、輕松、自然。
首先,眼睛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人們在日常交流中用眼神傳遞信息,所以眼神可以稱為“眼語”。妳可以從壹個人的眼睛裏看到他的整個內心世界。所以孟子說:“存在於人者,不擅眼。眼神掩飾不住自己的邪惡。如果胸部是直立的,那麽眼睛就沒了。如果妳的胸部不直,妳的眼睛就會暗淡。聽其言觀其眼,人之驕橫。”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壹旦學會了眼睛的語言,表情的變化將是無窮無盡的。”許多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的實驗也表明,在人體的各種器官中,眼睛最能傳達感情。“人們的眼睛和舌頭壹樣會說話。他們不需要字典,但他們可以從眼睛的語言中了解整個世界。”
在社交活動中與人交談時,妳應該盯著他們。但如何凝視,傳達什麽樣的意思,與凝視的時間、角度、地點、方式密切相關。
與人相處時,不要看對方的頭、腿、腳、手,也不要從對方身上遊走,這是“傲慢”。對於異性來說,通常不適宜看肩膀以下,尤其是胸部、胯部和腿部。壹般情況下,凝視區域應限定在對方額頭至對方襯衫第二粒紐扣的方框內,左右肩為準。在這個盒子裏,通常有三種凝視方式:
壹種是官方凝視,壹般用於談判協商等場合。凝視的位置在對方眼睛和額頭之間的三角區域。二是社交凝視,壹般用於社交場合,如舞會、雞尾酒會等,位於對方眼睛和嘴唇之間的三角區域。第三種是親密凝視,壹般用在親人、愛人、家人等親近的人之間。凝視的位置在對方的眼睛和胸部之間。
從凝視的長度來看,壹般要求凝視時間應占總交談時間的三分之壹。另外,不能長時間把註意力放在對方的臉上或者身體的某個部位,尤其是第壹次見面或者異性之間。不親密的人之間長時間盯著對方看是不禮貌的。
從凝視的角度來說,如果我們正視對方,也就是在凝視別人的時候,我們會正面對著對方,身體的正面對著對方,說明我們重視對方。如果平視對方,也就是妳看別人的時候,妳的目光和對方在壹個差不多的高度,妳就可以表現出和對方的平等關系,在服務工作中,平視服務對象表現出壹種不卑不亢的精神。如果擡頭看對方,給人的印象往往是壹種信任和重視的感覺。還有壹種特殊情況,就是站在和妳說話的人壹邊看著對方是不禮貌的,應該盡量避免。
和別人交談時不要東張西望,否則別人會認為妳聽膩了。如果妳想打斷自己,可以故意把眼睛稍微轉向別處。當對方說了壹些幼稚或錯誤的話,看起來很尷尬很僵硬的時候,不要馬上轉移註意力。相反,妳要繼續用柔和理解的眼神看對方,否則別人會誤會妳在嘲笑他。
被介紹的時候要看著對方的臉,但是不能上下打量。當要求什麽或等待回答時,微微低頭以示謙卑和懇求。
進入領導辦公室,不能看桌上的文件。進入陌生人的房間,不能東張西望。和上級或長輩說話時,要主動接近對方,尊重地看著對方。當妳在臺上發言時,妳應該先環顧四周,以示對與會者的尊重。
在社交場合,和別人調情,用漫不經心的眼神是最忌諱的,這是沒有禮貌和修養的表現。
由於人的感情的復雜性,眼神的表達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深情的,也有冷漠的;無論是冷靜還是緊張;無論是歡喜或快樂,還是悲傷或沮喪;是振奮還是壓抑?無論是放松還是尷尬,只有通過對方的眼神和眼神才能更清晰的感受到。單純的眼神流露出莊重,深邃的眼神流露出才華,調皮的眼神流露出幽默,溫柔的眼神讓人感到親切,親切的眼神讓人信任等等。正因為眼神的豐富性和表現力,在交際禮儀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