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的繁體字有壹種,是:廟(miao)發音是四聲。
廟的筆順是:丶(點)、壹(橫)、ノ(撇)、丨(豎)、フ(橫折)、壹(橫)、丨(豎)、壹(橫)。***8畫。
廟的部首:廣。
廟的拼音是:miao,四聲。
廟字組詞:趕廟會、孔廟、廊廟、廟號、廟會、廟堂、廟宇、太廟、聖廟、寺廟、文廟、武廟、七廟。
結構:合體字,半包圍-左上包圍結構。
廟字文字溯源:
形聲字。西周金文由"廣(yǎn)"和"朝"(也是"潮"的古字)構成。其中 "廣(yǎn)"為形旁,漢字中以"廣(yǎn)"為意符的字的初義均與房屋有關,這裏表示供奉祖宗神位的地方,即宗廟。"朝"在字中作聲旁,表示這個字的讀音。"朝"除表聲外,還有"朝廷"的意思,它還表示被祭祀者是壹些與朝廷君王壹樣應受到尊重的人,或者宗廟與朝廷壹樣同時受到尊重。
廟字字形的演變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西周時期形符廣的方向或朝左寫
2、西周至戰國時期形符廣或從宀寫
3、西周至戰國時期聲符朝字所從的"水"旁也可以放在左側寫
4、從戰國開始聲旁或從苗寫或省艸為屮寫現行簡化字"廟"本是"庿"的簡寫,實際上可以分析為苗省聲。
廟字在康熙字典中的用法
寅集下;廣部;廟·康熙筆畫:15;部外筆畫:12。古文:庿。
《唐韻》《廣韻》《韻會》《正韻》並眉召切,苗去聲。《說文》:尊先祖貌也。《古今註》:廟者,貌也,所以仿佛先人之形容也。《釋名》:先祖形貌所在也。《玉篇》:宗廟也。《爾雅·釋宮》:室有東西廂曰廟。註:夾室前堂。疏:凡大室有東西廂夾室及前堂有序墻者曰廟。
又《六書故》:宮前曰廟,後曰寢。今王宮之前殿,士大夫之廳事,是也。《虞箴》曰:民有寢廟。傳曰:夫鼠不穴寢廟,畏人故也。猶後世言廟朝,廟堂也。《文中子·禮學篇》:山澤有廊廟之誌。
又凡祠外神者亦曰廟。《史記·封禪書》:趙人新垣平,以望氣見上,言長安東北有神氣,成五采,於是作渭陽五帝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