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邏輯填空考察技巧
壹、邏輯分析能力。
邏輯分析的能力是指考生要具備找到所填詞語與材料的呼應關系的能力,即建立所填詞語與材料中的詞語或句子的聯系。在做邏輯填空時,很多考生會發現這樣壹個事實:不止壹個選項代入到選項中都能讀的通,都符合語法的要求,那我應該如何到底誰是正確的答案呢?不錯,考生經常遇到這種情況。考生要註意壹個細節,邏輯填空題的問法總是“依次填入劃線部分最恰當的壹項是”。可能不止壹個選項代入材料都是“對”的,但是命題人要求考生選擇的是“最恰當的”。那什麽是最恰當的詞語呢?在符合基本語法知識的前提下,那些填入材料之後和前後文形成邏輯上的對應關系的選項就是最恰當的詞語。
舉壹個例子:
例1:近年來,誌願者運動_____,說明我國經濟獲得長足發展之後,有了推行運動的條件。盡管初始稚步,但既然已經開始了,且方向正確,總會逐漸成熟。
A、悄然興起 B、欣欣向榮
如果我們把兩個備選選項都代入帶材料當中去,似乎讀起來都是很通順的:近年來,誌願者運動悄然興起;近年來,誌願者運動欣欣向榮。那麽,哪壹個選項是最恰當的選項呢?我們可以註意到,材料第二句話提到,“盡管初始稚步,……”。既然是“初始稚步”,就暗示著誌願者運動正邁著“稚嫩”的步伐,是不成熟的,是剛剛開始的,所以,應該選擇“悄然興起”。因為“欣欣向榮”表示已經蓬勃發展的狀態,和誌願者運動“初始稚步”是無法對應的。
二、詞語辨析的能力。
詞語辨析的能力是指,考生要具備辨別選項中兩個詞語異同的能力。這兩個詞語有可能是同話題詞語,有可能是近義詞語。
所謂同話題詞語,就是描述同壹個對象的詞語。例如,剛才的例題中,“悄然興起”和“欣欣向榮”這兩個詞語,都是在描述誌願者運動,也就是說,誌願者運動是這兩個詞語的同壹個描述對象,所以稱“悄然興起”和“欣欣向榮”為同話題詞語。為什麽考生要學會區別同話題詞語呢?因為這是選對正確答案的最基本的前提條件,試想,如果考生把“悄然興起”和“欣欣向榮”的含義張冠李戴,或者幹脆就不知道這兩個詞語的含義,那麽考生怎麽可能選對正確答案呢?
同話題詞語含義之間的區別往往比較明顯,考生容易辨別。考生通常遇到的情況是,不知道詞語的含義。例如,“管見所及”是什麽意思?“管見”,是指從管子裏面看東西;“管見所及”的字面含義是指從管子裏面見到的東西,引申為見識淺薄,表示自己的見識局限,意見未必正確,這是壹種謙虛的說法。如果考生不明白“管見所及”的含義,很難接著做題。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考生應該對公務員考試中的高頻詞語進行系統的學習和背誦。公務員考試邏輯填空的選詞並非毫無規律,而是有章可循的。可能有的考生在想,為了保證邏輯填空的正確率,是否需要背誦字典?答案是,如果考生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的話,那背誦字典確實是壹個好辦法;但是如果考生是為了應對公務員考試,則大可不必。因為即使背誦了字典,其中99%的詞語可能都是不會考察的。考生應該把備考精力放在更加精準的備考途徑——背誦高頻詞語,特別是成語。高頻詞語是指在公考中經常出現的詞語,比如,“按部就班”這個成語在公考中就多次出現。
中公教育專家發現,考生有時候會混淆詞語的意思,望文生義。例如,“明日黃花”是什麽意思?“明日”不是指明天,而是指過了重陽日;“黃花”是指菊花。“明日黃花”的字面含義是過了重陽賞菊日的菊花,這樣的菊花已經逐漸萎謝雕零,時過境遷,徒增感傷,後來用以比喻過時的事物。例如,“讀起自己以前的日記,不免有明日黃花之感”。關於這個成語,考生應該註意兩點:壹是沒有“昨日黃花”這個成語,只有“明日黃花”。“昨日黃花”是壹個誤用。二是,“明日黃花”只能用來指過時的事物,不能用來指過時的人。考生如果想要積累誤用的成語,可以在網上搜索“常見500個高考易錯成語”。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