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括號的使用方法與技巧

括號的使用方法與技巧

括號的主要用途,是標明行文中註釋性的話。可以分為句內括號和句外括號兩大類。句內括號是指壹句話內用括號附加壹些註釋性文字說明,句外括號則是在壹句話或壹段話之後用括號附加壹些註釋性或補充性說明。

括號有圓括號(())、方括號([])、方頭括號()和六角括號(〔〕)等四種形式。

壹、基本用法

1.用於標明行文中的註釋性和說明性文字

例11961年壹名叫S.M.斯季紹夫的前蘇聯科學家發現,如果二氧化矽(即非常純的沙子)處於超高壓的狀態,那麽它的原子相距很近,從而變得極為致密。

(阿西莫夫《被壓扁的沙子》)

例2寂寞地在室中徘徊,突然想到希夷(葉挺的字),但希夷還有壹個愛女在他的身旁,應該是可以得到些安慰的。

(郭沫若《蘇聯紀行·日記》)

例3現代的兩棲動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現代兩棲動物)更不適應南極氣候。

(阿西莫夫《恐龍無處不在》)

例4與此同時,還有壹些謠言說1948年3月去中國的寒春曾參與中國原子彈工程。(寒春曾於40年代初在洛斯阿拉姆斯武器實驗室做費米的助手,參加了美國原子彈的制造,那時她是年輕的研究生。)

(楊振寧《鄧稼先》)

例5說起來可笑,小時候有壹回上樹掐(qiā)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蜇(zhē)了壹下,痛得我差點兒跌下來。

(楊朔《荔枝蜜》)

上述例句中除最後壹個外都是註釋性文字,例5則是註音。

2.用於標示行文中插敘性、訂補性的詞語和句子

例1大家都有壹支筆,有壹張嘴,有什麽理由拿出來講啊!有事實拿出來說啊!(聞先生聲音激動了)為什麽要打要殺,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來打來殺,而偷偷摸摸地來暗殺!(鼓掌)這成什麽話?(鼓掌)

(聞壹多《最後壹次講演》)

例2……這裏我又想起了列寧說過的這樣意思的話:剝削階級的統治,不止是靠國家機器,即軍隊、警察、法庭和監獄,還要依靠群眾的覺悟和落後。(張光年插話:還有宗教。)

(沙汀《短篇小說我見》)

例3她說:“同學們,理解是相互的,聽了妳們的發言,我們很受啟發,我們承認,我們對妳們是有不理解的地方,我們有些做法是不妥的,甚至也是有錯誤的,這壹點上,我們是認輸的。( *** 的發言,使同學們熱淚盈眶,掌聲四起。)

(《理解,應該是雙向的》)

例4(桃花源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桃花源人)便要(漁人)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桃花源記》賞析)

例5壹則來自北京的消息是這樣描述的:(25日)淩晨,壹陣小雨夾著泥沙從天而降,泥漿附著在露天停放的車輛、嫩綠的樹葉和草坪上,汙跡斑斑。泥漿雨過後,大風呼呼,塵沙滾滾,整個北京城漫天昏黃……這是北京第十次出現浮塵揚沙天氣。

例6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現代作家。五四時期開始文學創作,影響很大。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散文小說集《超人》、《往事》和通訊集《寄小讀者》等。

例1至例3括號中的內容都是插敘性的話;例4、例5中的“桃花源人”、“漁人”、“25日”是作者的補充說明;例6則是插敘生卒年。

3.用於標明引文的出處

例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自嘲》(見《魯迅日記》1932年10月12日)中的兩句詩。

例2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學而》)

例3《壹面》選自《魯迅回憶錄》壹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有改動。

例4《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選自1981年7月9日《人民日報》(原載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報》)。

例5我用什麽方式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 *** ,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快樂的生活。這是我能做到的,壹定能做到。

(朱德《回憶我的母親》)

4.用於標明表示條目次序的數字或天幹地支

例1這座橋的特點是:(壹)全橋只有壹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壹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於車馬上下。(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制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這麽多同樣形狀的弓合攏在壹起,做成壹個弧形的橋洞。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壹道壞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四)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就連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

(茅以升《中國石拱橋》)

例2我國古代詩文裏很早就運用了對偶這種修辭格。例如:

(1)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2)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3)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4)壹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5.用於標明劇本中人物對話時的動作、情態的文字,以及說明人物活動、場次的時間、地點和舞臺裝置、燈光效果等情況的文字(這種說明習慣上只用六角括號的前半部分)。

例1常:(閃過)妳要怎麽著?

德:怎麽著?我碰不了洋人,還碰不了妳嗎?

馬:(並未立起)二德子,妳威風啊!

德:(四下掃視,看到馬)喝,馬五爺,您在這兒哪?我可眼拙,沒看見您!(過去請安。)

(老舍《茶館》)

例2李秀:哥,那衣裳行嗎?

李樺:(悶聲悶氣地)幹活兒怎麽穿?

李秀:真行!國慶節還不歇著。

李樺:妳給我房?(走進後院)

(蘇叔陽《左鄰右舍》)

例3洪欣: 我還玩兒去呢!(下)

〔賈川低頭進屋。

〔從後院傳來爭吵聲。

〔壹個小夥子和李樺爭吵著出來,李樺壹邊吵壹邊推著空車。

(蘇叔陽《左鄰右舍》)

例4陶慕朱 請抽煙,抽煙!

〔靜場。

〔管家上。

管家 陶先生,您的電話。

〔陶慕朱向管家不耐煩地揮揮手。

(沙葉新《陳毅市長》)

例5〔壹九二七年的初春。

〔湖南農村的祠堂門前。

〔陽光照耀著大地、遠山。祠堂大門的上端懸掛的寫著“壹切權力歸農會”紅布橫幅和門旁的農會牌匾,使這個偏僻的山村顯得生氣勃勃。

〔臂戴紅袖標的農民、手持梭標的農民赤衛隊員和拿著棍棒的兒童團員圍聚在貼在高墻上的農協告示的前面。有個教員在宣讀告示。

(《人民戲劇·楊開慧》)

6.在書刊、字典之類的文字裏,相當於小標題的文字或被註釋的字、詞、句,可用方頭括號標示

例1作者簡介葉聖陶(1894——1988),江蘇蘇州人,原名葉紹鈞,字聖陶。作家、教育家、編輯家。作品收在《葉聖陶集》裏。

例2說明《蘇州園林》選自《百科知識》1979年第4期,原題為《拙政諸園寄深眷——談蘇州園林》,略有刪節。拙政園,蘇州名園之壹。

例3解釋嶙峋(lín xún):突兀的樣子。

例4原文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譯文燕雀怎麽知道鴻鵠的誌向呢?

例5與植物合謀吃人的蜘蛛在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的壹些森林或沼澤地帶,成群地生活著壹種毛蜘蛛。這種蜘蛛喜歡生活在日輪花附近。原來這種花又大又美麗,很能將壹些不明真相的人吸引到它的身邊。不論人接觸到它的花還是葉,它很快將枝葉卷過來將人纏住,這時它向毛蜘蛛發出信號,成群的毛蜘蛛就過來吃人了,吃剩的骨頭和肉,腐爛後就成了日輪花的肥料。

例6胸中有丘壑胸懷中有山水風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例1至例4中括號內的部分,相當於小標題;例5、例6括號內的部分,是被解釋的詞句。這些被說明的小標題或被註釋的詞句,要用方頭括號標示出來,以便與說明、註釋的部分隔開,不使人誤解。

7.在戲曲文字中,常用方頭括號標示板式和曲牌

例1仙呂點絳唇滿腹閑愁,數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壹半兒為什麽淚漫漫不住點兒流?莫不是為索債與人家惹爭鬥?我這裏連忙迎接慌問候,他那裏要說緣由。則見他壹半兒徘徊壹半兒醜。

(關漢卿《竇娥冤》)

例2黃鶯兒除卻是神仙,送紅顏泣杜鵑,似穿花蛺蝶深深見。……

(阿英《紅樓夢戲曲集》)

例3鵲踏枝吟得句兒勻,念得字兒真,詠月新詩,煞強似織錦回文。……

(王季思校註《西廂記》)

例1至例3中的“仙呂點絳唇”、 “壹半兒”、“黃鶯兒”和“鵲踏枝”是戲曲的板式和曲牌名。

二、誤用辨析

括號使用中最容易出現的錯誤,壹是括號的位置容易放錯,特別是句內括號往往容易被放置於這句話的末尾,而不是緊放在被註釋的詞語後面;二是括號內外點號及其位置容易弄錯。具體錯誤可以細分為以下幾種:

1.註釋性說明的括號沒有緊放在被註釋部分後面

如果括號內容是註釋句子內部某些詞語的,就應該讓它緊緊貼在那個詞語的後邊,括號前不應有標點符號或文字將其與被註釋部分隔開。

例1站在村中心小學那幾間破爛不堪的教室前(有兩間的墻都倒塌掉壹半),給人的感覺好像是這裏剛剛被敵機轟炸過似的。

(《我的老師》《小學生作文指導》)

例2這次的現場表演全部采用真唱,不能放錄音對口形,(有歌星自我安慰稱之為“齊唱”)這就很有些“是騾子是馬,當場拉出來遛遛”的意思。

(《文匯報》1998年4月11日)

例3需要提到的是,聯邦層次上實際的行政管理任務的執行,是由特殊的局或者公有產權形式出現的公司來具體承擔的(聯邦卡特爾局,聯邦信貸監督局,聯邦保險監督局,技術合作公司……)

(《新華文摘》1997年7月)

例1括號中的內容解釋的是“教室”,應移到“教室”的後面、“前”的前面;例2括號中的內容是用來補充說明“對口形”壹語的,也應緊跟著被說明的詞語,括號前的逗號應該移到括號後面;例3括號的內容是用來解釋“特殊的局或者公有產權形式出現的公司”的,卻放到了全句的末尾,造成結構混亂,句意含混不明。應將括號及其內容移到“特殊的局或者公有產權形式出現的公司”後面。

2.帶括號的次序語外誤加點號

由於括號帶有句末點號的性質,故次序語壹旦加上括號,其外面就不宜再用標點符號。

例1說明的順序主要有以下三種:

(1)以空間為序。……

(2)以時間為序。……

(3)以邏輯為序。……

(李響《中學生現代文寫作》)

例1中的頓號應全部刪去。

3.標註作者所屬朝代時括號的誤用

例1《智謀大全繪圖寶典》是根據(明)馮夢龍《智囊》全本編創的。

(摘自1999年3月12日《周末》)

例2現湖北圖書館收藏〈清〉張伯行撰《小學集解》6卷。

在壹般文字敘述中,標明時代的文字不需要特別加上括號標明,而圖書著錄中的時代標註文字則要加上括號表示。例1、例2括註作者所屬朝代屬於壹般文字性說明和敘述,其圓括號和方括號可刪去。不妨將上例與下面的相比較:

例1《世界史綱》〔英〕赫·喬·韋爾斯著

《林肯傳》〔美〕卡爾·桑德堡著

例2憶秦娥

〔唐〕李白

漁家傲

〔宋〕範仲淹

例1是在原封面和扉頁上用六角括號標明作者的國籍;例2是在課文標題下用六角括號標明作者所屬朝代。它們不是放在壹般的文字敘述中,所以可用括號。

4.括號內句末點號的誤用

壹般情況下,句內括號即放置於壹句話內註釋詞語的括號,括號內的文字是不需要加標點的,標點要放在括號外,但括號內如果是疑問句和感嘆句,問號和嘆號則要放在括號內;而句外括號即放在壹句話末尾或壹段話末尾作為註釋性或補充性說明的括號,其文字末尾需要加標點,而括號外不再加標點。如果括號內的註釋,結構復雜或是文字較長,需要分為幾句的,句中還要加上標點點斷表示停頓。

例1去年冬天的壹個星期日,我到壹個全家已在瑞士僑居很久的同胞家裏去做客。我們先是吃午飯;吃的是絕妙的丹麥式肉丸子湯,洋姜燒汁的兩種肉(為了招待客人嘛)!飯後我們坐在主人的工作室裏,吸著瑞士煙,心情特別舒暢,覺得跟在家裏壹樣。

(《那遠遠的瑞士》《話題作文精選》)

例2全國的平均水平尚且如此,至於那些尚未解決溫飽問題的貧困地區(全國目前由國家和省、自治區重點扶持的貧困縣有三百七十九個,其中國家重點扶持三百二十八個。)基礎教育條件之差,則更加令人目不忍睹。

(《中國基礎教育現狀調查》《社會觀察》)

例1括號雖然是句內括號,但括號內是個感嘆句,嘆號應該放在括號內,括號外面要加上句號;例2的括號是註釋“貧困地區”的,屬於句內括號,盡管句子很長,句末的句號仍然是錯誤的,應刪去,再在括號外加上逗號。

5.全句性的註釋被用作部分註釋

例1神州五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這是全中國人民的驕傲(鼓掌)。

(《偉大的歷程》《縱橫》)

例1是壹個典型的全句性的註釋,即句外括號,末尾的句號應該放在括號的前面,即將括號移到句號後面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