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節是語音中最小的結構單位,也是人能自然感知的最小語音單位。普通話的音節壹般由聲母、韻母和聲調組成。所以音節要重讀。
2.音節是聽覺可以清晰分辨的基本語音單位,由頭、腹、尾三部分組成,所以音節之間有明顯的可感知的界限。在漢語中,壹個漢字的發音壹般是壹個音節。普通話常用的基本無調性音節有400個,聲調音節有1300多個(不包括輕聲)。
擴展數據:
語氣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普通話中“ShǎNXī”(ShāNX和“陜”(Sh ǐ nx和)的不同聲調與音長、強弱有關,但其性質主要取決於音高。音樂中的音階也是由音高決定的,音高是由發音體在壹定時間內振動的次數決定的。次數越多,聲音越高,聲音越低。
發音時,聲帶越緊,壹定時間內振動次數越多,聲音越高,聲帶越松,壹定時間內振動次數越少,聲音越低。發音過程中,聲帶可以隨時調整,引起各種音高變化,形成不同的聲調。
聲調是指聲音的升調和降調。字有聲調,詞有聲調,句有聲調,語言有語調,各有各的聲調。壹般來說,“調”指的是“字的口氣”,是每個字的原調,也叫“調”。在分析漢語語音結構時,往往把每個語音單位分為聲母、韻母和聲調三部分。
百度百科-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