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是壹名公共助理。學者。歐陽修的青梅竹馬。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僅4歲的歐陽修因父親病逝,隨母親鄭投奔在隨州做官的叔父歐陽燁。歐陽修家境貧寒,買不起紙筆,母親就用屋前水池邊的草梗在泥巴上畫字教他認字(“畫書”典故的來源);再久壹點,歐陽修讀古文,練習寫詩。李耀的輔家是隨州南部最受歡迎的,有個東花園,竹木繁茂,亭臺樓閣精致。他家藏書很多,非常好學。歐陽修在10歲左右經常去李家玩耍,見證了主人在建園的辛苦。他和李公佐朝夕相處,同學們讀* * *,經常從他家借書抄寫背誦。有壹次,他在《李氏家書》中發現了六卷韓愈文集。他如獲至寶,愛不釋手,於是借來讀了回去,細細琢磨古文,立誌要使文章趕上韓愈。因為他的愛好和勤奮,從研究韓愈手稿開始,他就壹直在無休止地討論和寫作,最後他的文章贏得了世界。天盛七年(1029),23歲的歐陽修第三次進京,以14第壹科進士,被任命為駐西京軍官。隨州是歐陽修生活時間最長的城市,他在隨州的十七年對他的文學生涯產生了重要影響。他離開隨州後,仍與隨州的朋友保持經常的通信聯系。明道二年(1033),歐陽修專程回隨州看望叔叔和長輩。同年,李家在東園建亭。李公佐寫信給歐陽修,請他為亭子作序。十月,歐陽修寫《李秀才東園序》。他深情地說:“妳雖然卑微,卻不是給了家鄉,而是給了妳很長的時間。怎麽能忘記感情呢?”。多年以後,歐陽修還寫下了《記朝鮮舊書》的後記。明朝弘治年間,隨州周知李崇思為紀念歐陽修,在城西夜光池旁(歐陽修小時候讀書的地方)修復白雲樓,修建白雲書院,並在書院內騰出壹排房屋作為歐陽文忠公祠。後來,白雲書院成為隨州文人活動的重要場所。明末清初,書院毀於戰亂;乾隆四十五年(1780),這裏建有白雲亭。2004年,以歐陽修名字命名的隨州歐陽修中學(隨州壹中分校)成立,校內有歐陽修紀念亭。2007年,隨州市政府在明代白雲樓舊址上修建了白雲閣、夜光池和白雲書院(隨州市圖書館神農分館)。其介紹可見《隨州誌》。
妳是在詢問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