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結構的劃分為何眾說紛紜
關於漢字的結構,現在各種版本的字典、詞典眾說紛紜,讓我們在壹線教學的教師真是為難,不知哪家說的正確。現去信向令怡老師請教,望得到解答。
比方說“言”字,壹般認為是獨體字,人教版九義六年制小語第二冊《教師教學用書》也註明是獨體結構,《現代規範詞典》(吉林大學出版社,2001年)註明是“單壹結構”;而《現代漢語常用字筆順規範字典》卻寫的是“上中下結構”,這本字典上還印著國家語委、新聞出版署關於發布《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範》的聯合通知。按理說,它該有壹定的權威性;但是,在這本字典裏,有不少字的結構說明令人費解。如:
亮、囊、辛、衣、寨等是上下結構;
湖、微、做、繳等是左右結構;
衡、衰、衍等是特殊結構;
爽、巫、坐、粥等是對稱結構;
這本字典上有700個漢字的結構說明,我壹翻查,發現只有壹個“獄”字是左中右結構,我感到很不理解。
另外,關於漢字的結構界定,目前我國有沒有統壹的標準?如果有,這個標準是什麽?搞清楚每壹個漢字的結構、筆順,對我們的語文教學有什麽重要意義和作用?
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金堤路小學 朱芳新
朱芳新老師提了壹連串不容易回答好的問題,如要壹壹落實信上的內容,恐要寫長長的壹大篇,茲就幾個要點試作回答,供老師們參考。如有不同意見,不妨來信提出,咱們可以繼續探討。
關於漢字結構的劃分,迄今為止我還未看到有法定的統壹標準。目前,對小學教師影響較大的恐怕還是人教社1993年印行的中師《現代漢語知識》第壹冊中關於漢字結構知識的闡述。
在小學識字教學中,強調以字形為中心,分析字形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好處是既能幫助學生認清字形,以便正確書寫,又能幫助學生記住字音(形聲字),了解字義。
分析字形首先碰到的問題是要分清獨體字和合體字,壹般情況下不難確定,但介於獨體和合體之間的就不容易確定。這類字主要有兩種:壹種是失去象形特點、發展為包含兩個以上部件的原象形字,如“辛、京、雨、魚”等;另壹種,自古至今都是合體字,但構字部件不好分解,或分解後不好稱說,如“亮、弄、布、光”等。這兩種字可統稱為特殊合體字。
劃分獨體與合體,首先可從造字法上考慮,象形字、指事字壹般是獨體字,會意字、形聲字壹般是合體字。但是,又不能拘泥於造字法,現代漢字的實際字形也是劃分獨體、合體的重要依據。如“京、舌、禽”等象形字,已具備了合體字的特征,應看作合體字。其次,合體字壹般具有明顯分離的特征,部件之間、部件與筆畫之間必不交叉連串。不具備這壹特點的就不是合體字,如“出、及、串、果、事”等。再次,合體字分解出的兩個以上部件,必須便於稱說,壹部分應當是獨體字或常用部件,另壹部分應當是便於稱說的筆畫或可以變通稱說的部件。如果分析出的兩個部件不好稱說,就不宜按合體字分析。如“卵”,分解出的部件和,都不好稱說或變通稱說,盡管明顯分離,但仍應視為獨體字。
關於合體字的結構名稱,為何不同版本的字(詞)典上有不同的說法呢?這是因分類方法不統壹而造成的。如“粥”字,有的說是左中右結構,有的說是對稱結構,有的說是嵌套結構(小學語文教學中分析為左中右結構)。又如“湖”字,壹些字典上說是左右結構,這是著眼於形聲字部件組合特點而命名的,其好處是突出表意作用的“氵”和表音作用的“胡”(小學語文教學著眼於字形,析為左中右結構)。小學語文教學中應采用教材和教參的分類方法,壹般不宜引進他說。但是,有些字不引進他說無法分析,如“坐、巫、爽”,不妨稱之為“特殊結構”。
最後說壹說朱芳新老師信中提到的幾個字的結構:
“言”,本是指事字,甲骨文寫作,從-從舌,指“人的口中的聲音”。“-”(指事符號)指聲音,“舌”是說話的器官之壹,故從-從舌。現在的“言”部件分離為“亠、=、口”,故析為上中下結構。
“亮”,由“”(“高”字的省形)和“幾”組成(“幾”是“人”字的變體)。這是個會意字,意為“人處高處則明”。說它是上下結構,可突出其會意特點,說它由“亠、口、冖、幾”組成的上中下結構也未嘗不可。
“獄”,由“犭、口(言)、犬”三部分組成,它與“湖、做”等不同,故該字典不再稱為左右結構,而稱左中右結構。(令 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