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文言文答題技巧及套路分為兩個部分:
第壹部分:讀懂文言文。口訣:務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1)先讀最後壹道題目,了解大致內容和主要事件。(此題如果要求“選擇正確的壹項”則除外)
(2)然後帶著“何人?”、“何時何地做何事?”、“結果怎樣?”、“為什麽?”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文章,以“事件”為依據對文章分層,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不必著急,同時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放放先讀下文,也許過後聯系上下文進行推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題目中去找答案。
第二部分:如何答題。
壹、文言實詞釋義題:本題往往考查多義實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偏義詞及詞類活用等知識點。答題技巧:實詞理解題不完全在於考妳是否記得實詞意思,更主要是考妳是否會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
掌握常見的理解和推斷實詞在文中含義的方法:
第壹種: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
第二種: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
第三種: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
第四種: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
第五種: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
第六種: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
第七種: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二、內容歸納題。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語句,壹壹對應。選項的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壹小點,主要是:
⑴個別實(虛)詞故意譯錯;
⑵人物的事跡張冠李戴;
⑶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錯位;
⑷人物性格陳述不恰當;
⑸憑空添加,無中生有;
⑹強加因果關系。
三、文言翻譯題。方法:做好“換、留、刪、補、調“。壹定要直譯,不要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於原文。
得分點:
1.譯準詞義:實詞(含詞類活用、通假、偏義詞,修辭語句)及虛詞和固定結構。
2.譯準句式(被動句,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
3.譯準句子語氣(陳述疑問感嘆祈使語氣)和句間關系(並列轉折因果等復句關系)
2. 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解題方法有哪些
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由查字典語文我整理並分享,歡迎老師同學們閱讀。
如果對妳有幫助,請繼續支持查字典語文網,並提出您的寶貴建議,我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文章!第壹部分:讀懂文言文口訣:務求甚解,又不求甚解壹、怎麽去讀(1)先讀最後壹道題目,了解大致內容和主要事件。(此題如果要求“選擇正確的壹項”則除外)(2)然後帶著“何人?”、“何時何地做何事?”、“結果怎樣?”、“為什麽?”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文章,以“事件”為依據對文章分層,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不必著急,同時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放放先讀下文,也許過後聯系上下文進行推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題目中去找答案。二、官位變遷及官吏行為詞:1.表被任以官職的:征、辟、察、舉、召、薦、進、稱、補、作、表、為、就2.表官職變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遷。
(3)表調動的:調、徙、轉、改、放、出、出官;(4)表降職的:左遷、遷謫、謫、逐、貶、詘(黜)(5)表罷免的:奪、黜、罷、免、去、廢、蠲;(6)表恢復的:復、還(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領(兼代);權,行,假,署(代理);(8)表辭去的:辭、致政、告退、退、歸故裏(9)跟俸祿有關的:俸、祿、秩、餉(10)知(典、主)、視事、用事、下車(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三、其它出現頻率較高的詞語(1)人稱代詞:第壹人稱(余吾予);第二人稱(爾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稱(之其彼渠厥)(2)疑問代詞:誰孰何曷胡焉安奚惡(3)謙敬詞語:請謹竊忝辱敢幸(4)修辭詞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詞:諸焉盍旃叵第二部分:如何答題壹、文言實詞釋義題:本題往往考查多義實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偏義詞及詞類活用等知識點。答題技巧:實詞理解題不完全在於考妳是否記得實詞意思,更主要是考妳是否會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
掌握常見的理解和推斷實詞在文中含義的方法:第壹種: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第二種: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第三種: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第四種: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第五種: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第六種: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第七種: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相關知識壹詞多義的產生:的本義。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開弓)。
的引申義。如“我君景公引領西望”(伸長),成語有“引吭高歌”。
的比喻義。如“金城湯池”(比喻牢不可破)。
的借代義。如“徒以口舌為勞”(代言辭)。
的假借義。如“將軍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附錄:考綱規定的120個常見文言實詞:(根據義項之間的以上5種內在關系識記)1愛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誠除辭從殆當道得3度非復負蓋故顧固歸國4過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5假間見解就舉絕堪克類6憐彌莫乃內期奇遷請窮7去勸卻如若善少涉勝識8使是適書孰屬數率說私9素湯涕徒亡王望惡微悉10相謝信興行幸修徐許陽11要宜遺貽易陰右再造知12致質治諸賊族卒走左坐二、內容歸納題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語句,壹壹對應。選項的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壹小點,主要是:⑴個別實(虛)詞故意譯錯;⑵人物的事跡張冠李戴;⑶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錯位;⑷人物性格陳述不恰當;⑸憑空添加,無中生有;⑹強加因果關系。
三、文言翻譯題方法:做好“換、留、刪、補、調“。壹定要直譯,不要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於原文。
賦分點:1.譯準詞義:實詞(含詞類活用、通假、偏義詞,修辭語句)及虛詞和固定結構。2.譯準句式(被動句,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
3.譯準句子語氣(陳述疑問感嘆祈使語氣)和句間關系(並列轉折因果等復句關系)。
3. 求文言文答題技巧
詞語解釋題。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壹詞多義的現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系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理解文言文意思基本原則是通過解釋詞語,理解句子的含義。
首先,必須準確把握文中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和用法。掌握文言實詞,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壹詞多義、古今異義(詞義的擴大、詞義的縮小、詞義的轉移、感情色彩的變化等)、通假字、詞類的活用(名詞的活用、動詞的活用、形容詞的活用、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虛詞著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於、則、乃、也、者、乎、然、焉、何、夫、爾等,其中出現頻率高更應重點掌握的是:之、其、而、以、於五個。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見的句式及其特點。掌握文言文中有別於現代漢語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閱讀所必需的能力。文言文中常見的句式有:判斷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用“非”、“乃”、“悉”、“為”、“則”等,表示某種肯定或否定的判斷;也有用“是”表判斷的)、省略句(省略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省略介詞或介賓短語)、倒裝句(謂語前置、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被動句(借助於被動詞,如“被”、“於”、“為……所……”表示被動;不借助被動詞,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動)。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譯的原則、方法和步驟。
文言翻譯最基本的方法: 留、補、刪、換、調。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書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古代專有名詞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2、補:補出省略成分。
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文言中凡是無實在意義,只表語氣、停頓、補足音節和舒緩語氣等的虛詞,都可略去。
4、換:替換。用現代詞匯替換相應的古代詞匯。
5、調:調整倒裝句句序,按現代漢語習慣句式將其調整過來。
推薦試題:武漢九年級語文基礎知識與文言閱讀模擬試題集/questionRes/1857799/c8d0f2ede47a11e38edf00163e021d11
4. 文言文答題技巧
1:仔細分析標題
壹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要留意並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因為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理解題目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材料的內容,從而幫助題目答題。
2:結合註釋速讀全文
文言文閱讀文段,對於壹些難懂的文言字詞壹般都會給出註釋。這些註釋有助於考生準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考生千萬別忽略這些註釋,而應結合註釋速讀全文。另外需要註意的是,考生在閱讀全文的過程中,碰到“攔路虎”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閱讀。總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3:快速瀏覽題目
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於考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後的題目。
4:“對癥下藥”解答問題
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對於不同的題目則采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詞語解釋題。這是典型的“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題目。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壹詞多義的現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已經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系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2、句子翻譯題。翻譯句子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首先,在草稿上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直譯);然後,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意譯)。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壹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
3、內容理解題。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壹,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采用第壹、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壹般會比較高。
5:開放性理解題的解題方法。
(1)第壹類的解題方法——說說對文中人物的評價、觀點或看法。解題時,首先應該讀懂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究竟是怎樣的人,作者對他的基本態度是什麽,是肯定還是否定,是贊賞還是批評等問題。
(2)第二類解題方法—結合自身或現實,談談讀後的啟示或收獲。在中考中,重點是考查從作品中獲得人生觀、世界觀、美好品德、某種精神方面的啟示或收獲。
①讀原文,看文章是贊美或宣揚哪壹種人生觀、世界觀、品質、精神。
②作判斷,這些的壹切在當今社會是否值得提倡,該如何改正或抵制。
5. 語文古文答題技巧
文言文的考察在“難易程度上”應屬於“易”的。
通常考察以下幾方面:
1.能正確地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
2.能正確地將文言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3.能理解並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
課內部分只要有針對性的去背就行了。
課外的解題方法如下:
課外文言文閱讀解題四步驟
來源:東方網-新民晚報 作者: 郭龍場
中考文言文閱讀必然會考到課外語言材料。面對從未讀過的語段或文章,又無工具書可查,怎麽辦?在解答這類題目時,很多同學感到束手無策。我根據教學實踐總結出解題四個步驟,僅供同學們參考。
第壹步
快速瀏覽題目
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於同學們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後的題目。
第二步
仔細分析標題
壹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教師要指導學生留意並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因為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例如,在壹次測試中考了壹個“楚人學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這個主謂結構的標題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內容,我們看了標題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內容了。總之,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步
結合註釋速讀全文
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於壹些難懂的文言字詞壹般都會給出註釋。這些註釋有助於同學們準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教師應提醒學生千萬別忽略這些註釋,而應結合註釋速讀全文。另外需要註意的是,教師要提醒學生在閱讀全文的過程中,碰到“攔路虎”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閱讀。總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
“對癥下藥”解答問題
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對於不同的題目則采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詞語解釋題。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壹詞多義的現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系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2)句子翻譯題。翻譯句子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首先,在草稿上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直譯);然後,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意譯)。在翻譯句子時需要註意以下幾個問題:壹是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例如:“慶歷(年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可把這個句子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義,應刪去,可把這個句子譯為:陳勝是陽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壹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可把這個句子譯為:妳的不聰明也太嚴重了。四是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補出來。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語)。”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他們(主語)就用朱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
(3)內容理解題。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壹,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采用第壹、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壹般會比較高。
6. 文言文概括分析題解題技巧
第壹步:壹個字壹個字的翻譯出來第二步:什麽倒裝句啊什麽的,位置換過來第三步:有什麽省略了,比如省略了主語啊,賓語啊之類的,些出來第四步:然後覺得很怪,就寫的好壹些,比如我壹個句子翻譯出來是他講:xxxxxx就可以換為,他說:xxxxxx這只是個例子然後文言翻譯壹***有8 9個步驟,先記這4步,就好了,到了初三老師會系統講的,這4步辦好,基本就是滿分文言的3個要求,信 達 雅信是不要翻錯達是要表達出意思,就想省略啊什麽的補出來雅,就是我說的第四步然後多看書啊,多做題啊我文言還是比較好的,因為經常看文言,什麽史記啊,三國啊什麽的。
7. 古文閱讀題有什麽答題技巧
古文閱讀實際上和現代文閱讀方法大同小異,首先要通讀全文,反復閱讀,了解大意。如能對每個詞句都能理解大概的話,那做起閱讀題來就會很容易。然後就要結合自己已有的古文知識基礎思考回答所給的問題。
古文閱讀題型壹般就是以下幾種:
1.解釋字詞,壹般都是常用的古文虛、實詞,且多為已學過的。如果沒見過,可結合所在句子及上下文去推斷其義。
2.辨析或標註句讀,考我們朗讀節奏和斷句能力。
3.翻譯句子,方法是註意幾點:增(根據上下文意把省略的成分補出來,省略是古文句式中最常見的壹種現象)、刪(古文中有許多虛詞只是為了句子構成或表達的需要運用在句子中的,譯為現代文時就要將這些現代文不需要的詞刪掉)、調(古文句式中另壹種常見的是倒裝句,譯為現代文就要按現代文句式順序調整)、換(將古今意義不同的詞換為現代詞語)等。句子翻譯的方法還有直譯和意譯,有時壹個句子的翻譯要兩者結合。
4.根據語段或全文回答問題,壹般涉及人物形象分析,事件概括或分析等等。
5.比較閱讀等等。
總而言之,有紮實的基礎解答古文閱讀題就比解答現代文閱讀題容易。
8. 告訴我壹些文言文解題技巧
壹、以題解文
文言文閱讀相對是難點,壹般同學往往讀了壹遍不很懂。此時,要迅速瀏覽壹下試題要求,特別是最後的內容概括判斷題,仔細閱讀,能夠了解全文大致內容,因為這道題往往有壹項不符原文,其他三項都正確,就是有壹項錯誤也往往是細節問題。那麽通過解讀最後壹題,就會馬上了解全文內容,再去讀原文,就會事半功倍,化難為易。
二、以文解文
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話來解題。文章中的諸種因素存在著壹種互相制約,互相闡釋的關系,這是讀者解文的壹種依據,例如1994年試題,“尊老在東,不辦常得生米,何必獨饗白粲”。“白粲”即白米,因為上文有“月俸得白米……”。
三、以註解文
文言文命題者會給壹些註釋,這些註釋往往能給解題帶來很大幫助。例如1991年試題中有壹句“識者多有叔段,州籲之譏”,命題者給“叔段、州籲”的註,並在註解的基礎上出了壹道題:“對於瑯阝王邪 王,識者多有叔段,州籲之譏,原因是(什麽)。”“這實際上考查學生以事解文的能力。”
四、以理解文。
在解答翻譯句子時,要與語境結合,更要善於了解事理。例如1994年“以給供養”壹句中“給”,到底講成“給以”還是“使……豐足?”似乎都可以。但從情理上分析,就只能取“使……豐足”。因為何子平做為退職官員,“竭身運力”就是不滿足於壹般的供養,而要“使之豐足”。再比如“扶持私庭”的譯法,是“在家奉養母親,”還是“扶助母親理家”?拋開詞義的規定性不談,僅從情理上看,也不能講成“扶助母親理家”。因為這“理家”的重任還要靠年近八十的母親,何子平何孝之有?
高中階段文言文的教學目標是“有獨立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作為高考,面對的當然是具有這樣能力的高中畢業生了。這樣的“能力”包括幾方面呢?在考這些能力時,又如何拉開差距,體現出區分度呢?下面想針對這兩點,談談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