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字繁體為馮,相關內容如下:
1.簡介
馮,漢語次常用字,讀作féng或者píng,最早見於金文,其本義原指車馬依托冬日硬實的冰層通過平時不能通過的河湖,後引伸至馬跑得快,又引申為馬疾速奔跑的蹄聲。
2.字源演變
馮是“憑”的本字。仌,既是聲旁也是形旁,是“冰”的本字,表示冰層。馮,金文=仌,冰+馬,交通工具,表示車馬借冬日的冰層通過河湖。篆文承續金文字形,“馬”表意,形體突出了馬的鬃毛、尾巴和四條腿,表示馬跑得快。
隸化後楷書“馮”將篆文字形中的冰“仌”寫成“兩點水”的“冫”,表示馬飛奔時蹄子著地不斷發出與冰音相似的聲音,將篆文字形中“馬”也轉變為楷書“馬”。當“馮”作為姓氏後,後人再加“心”另造“憑”代替,強調心理的依仗
3.說文解字
馮,馬行疾也。從馬,仌聲。房戎切馮,馬行疾也。從馬,仌聲。皮冰切。六部。按馬行疾馮馮然、此馮之本義也。展轉他用而馮之本義廢矣。
馮者、馬蹏箸地堅實之皃。因之引伸其義為盛也、大也、滿也、懣也。如《左傳》之馮怒、離騷之馮心、以及《天問》之馮翼惟象、《淮南書》之馮馮翼翼、《地理誌》之左馮翊皆謂充盛。皆畐字之合音叚借。
畐者、滿也。或叚為憑字。凡經傳雲馮依、其字皆當作憑。或叚為淜字。如《易》、《詩》、論語之馮河皆當作淜也。俗作憑。非是。
4.康熙字典
古文淜《廣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音憑。《說文》:馬行疾也。
又《玉篇》:乗也,陵也,登也。《易·泰卦》:包荒用馮河。疏:用馮河者,無舟渡水,馮陵於河,是頑愚之人。此九二能包含容受,故曰用馮河也。《爾雅·釋訓》:馮河,徒涉也。疏:小雅小旻,不敢馮河。毛傳雲:馮,陵也。然則空涉水陵波而渡,故訓馮為陵也。
又《周禮·夏官·大司馬》:馮弱犯寡則眚之。註:馮,謂乗陵也。
又馮馮,墻堅聲。《詩·大雅》:削屢馮馮。傳:削墻鍛屢之聲馮馮然。《朱傳》:削屢,墻成而削治重復也。馮馮,墻堅聲。
又借為馮依字。《詩·大雅》:有馮有翼。傳:可馮依,以為輔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