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精品碟片用簡明易懂的方式向您解說了泰拳,壹招壹式都由精通這壹古老、精雅藝術的大師親作示範。
您將從中學到泰拳的各種秘訣:
簡明泰拳介紹
泰拳訓練裝備
傳統與當代泰拳
傳統泰拳入門儀式
訓練技巧
傳統與當代泰拳
基本原理
主要攻擊體位
泰拳中的拳、腳、膝和肘
泰拳的基本技法訓練
拳、腳、膝和肘的技法
攻擊與防守技巧
正招 - 副招
註釋:In ancient times the science of Muay Thai was known as Pahuyuth (multi -skilled) and divided major boxing tricks into two kinds: 1. Mae Mai (Master tricks正招) 2. Luk Mai (Complimentary tricks副招)
泰拳技術的正/副招式
Wai Khru - Rummuay (應為 Wai Khru Ram muay) 獻花禮(泰拳學員向老師/師父獻花的儀式)
尊師敬教
概要
適合於各層次學習
Phosawat Saengsawang(人名)先生擔任本片的技術監督
Phosawat Saengsawang 先生是著名的泰拳大師,畢生精研泰拳這壹古老、精雅的藝術。他是國際業余泰拳協會教練及國家文化委員會的卓越泰拳委員。他擁有象征泰拳最高教練水平的“金頭帶”,目前僅有兩人享有這壹榮譽。
參考附錄:
泰拳
壹些關於泰拳的介紹 但希望個位先學好基礎與壹種武術(跆拳道) 不要七學八學的學雜了 以致基礎不穩固 然高色帶者可學習壹些格鬥技巧 運用於實戰 相信是不錯的 此帖讓大家對泰拳有所認識
那些有力的拳擊,恐怖的掃腿,碎骨般的肘砸膝撞,甚至毒蛇纏身般的擒拿,看時伴隨著的是緊張的心跳以及如風般的擊打組合,這就是泰拳世界的壹切,壹門獨壹無二的武術和壹個國家的驕傲。
泰拳,在泰國號稱為八條腿的運動,二十世紀以來,世界各國武術技擊術在泰拳面前幾乎都不堪壹擊,大多數被打得落花流水。著名泰拳師考西.嘉樂斯和他的孿生哥哥,曾經歷過大小200余戰未曾壹敗,這些在史料中都作有記載的。
泰拳動作簡單實用、樸實無華。泰拳招式固然簡單,但卻是最縝密的攻防術。這是很多技擊術所不及的——宗旨唯壹:消滅敵手、保全性命、自由發揮最高武術境界。
泰拳是和泰國人民的歷史交織在壹起的。泰人信佛,但是數世紀的戰爭讓他們不斷地要和侵略他們國土的外來勢力抗爭。久而久之,形成了壹套獨特的,最適合在那片坑窪的土地上運用的徒手格鬥術。泰語叫"Mu-ayThai",意為泰人的格鬥。泰王Naresuan大帝(1555-1605)是其中壹個享譽勝名的勇者,他使泰拳成為軍隊必修的技術。泰拳的另壹個裏程碑是在1774年,被俘泰王NaiKhanomTom連勝緬甸10余高手,最終為自己贏得自由,同時也為自己的人民贏得驕傲。
技術篇:|
泰拳簡單實用威猛無比。除了兇悍的拳擊和猶如橫掃千軍的踢腿外,還有豐富的肘和膝技法。所以泰拳又被稱為八臂拳法,而經過嚴格訓練過的泰拳手們更是世上最強橫勇猛的戰士。
原本泰拳並不強,在經過近代多次與西方拳擊的交流後自己也豐富了很多。雖然現在的泰拳拳法與拳擊非常相像且訓練方法也多數通用,但還是有細節上的不同的。拳擊手們很喜歡彎下腰躲避來拳,但在膝肘上砸下撞的泰拳世界裏,這樣做無疑是自殺。於是,拳擊中的直上勾拳在泰拳中遭到陶汰,取而代之的是泰式勾拳。出擊的拳要大副度的向外撈擊,而不能緊貼自己上半身而向直上沖擊。
泰拳的腿法威震天下,無論是力度還是速度都令無數歐美高手膽寒。精於腿技的拳師,其雙足不但堅強如鐵,更靈活如手壹般,這也是泰拳高手的先決因素。昔日,在泰國常可遇見拳師在郊野或鄉間,以芭蕉樹為練腿功目標,圍繞著樹幹“砰、砰”猛踢;今日泰拳師練習法已臻科學化,則雙腿不離沙包,每日按著規律練踢,鍥而不舍。橫掃腿是泰拳腿法中的王牌,由弧線發力,腿從側面向對手抽去,由小腿徑骨為打擊面,垂直砍入隊手體內。就像揮舞的棒槌,被擊中者沒有不倒的。壹個高級的泰拳師拳力壹腳掃踢力度可達300-400公斤。雖然威力上不及日式側踹,但在速度及實用性等綜合方面卻是側踢無法比的。這也是泰拳中為什麽側踢不受歡迎的原因。
和散打,空手道相比,泰拳的腿法明顯很少,只是以橫掃和正蹬為主。正蹬腿通常是在交鬥時用以“挑逗”或“試探”敵人虛實的動作。壹般攻擊力不大,但是如果屢中蹬腿可失耐力鬥誌。更有壹種猛蹬法,是傾力向敵胸腹蹬去,中者不是整個人飛出就是摔倒下去。掃腿是泰拳的王牌攻擊。世上很多當代高手都是以自己毀滅性的掃腿雄霸世界。但要想成功的以掃腿重創對手,壹定要先以刺拳,正蹬或低掃腿幹擾對手。當其壹旦手擊,身位與防禦稍有松泄時再施以掃腿攻擊對手腰、背、肋側與胃腹要害,有時甚至可以自高向下砸擊對手頸項、耳根、太陽穴和面部。中招者輕則放棄比賽,重則立即送去醫院甚至有生命危險。
泰拳的站法和空手道等有明顯不同。泰拳站法壹般是正面對敵,而不是像唐手等側面站立,也不像拳擊手那樣雙手緊貼頭兩側而是稍向前伸出從而使自己的安全範圍更大些。正面站立,前膝略屈隨時踢出。這樣的格鬥式可以很好的發揮拳腿組合攻擊,同時也是橫向移動更快,更靈活。當然,這樣的站立也使傳統武術中的墊步側踹及旋風腿等變得不太實用了。
泰拳內圍戰技術必取之技“拿”技,即鉗制對方的技巧。最實用有效的是箍頸法。其他的纏制技有抱腰、挾腋、鉗臂等法。這些技術看似是用蠻力和對方互扭,其實當中有很多絕妙之處。壹個身材瘦小的泰拳手在纏住身材巨大的壯漢時可以輕松將其制住。
箍頸法是運用雙臂環抱敵頸,目的在於控制其上體,以便發動膝攻。拳師在內圍時,互相鉗制,不斷掙紮,就是在爭取控制對方的“內圍”有利地位。箍頸法有不同方式,有單手、雙手、反手、和扣押多種方式,各有其特殊的功用。但總之,其目地是將對方與自己的距離拉近使其無法用膝肘攻擊,然後將自己全身的重量加在對方的頸部或腰部,使其完全暴露在自己的膝肘下。
抱腰法通常是在貼身時,以雙臂環抱敵腰,抑制其下盤活動,破其膝攻,又可將之扛起、搬移,然後拋之下地。此法壹般很常用到。因為除非對方完全不懂泰拳,否則很難對其施展箍頸法。此法也是在比賽中抱住對方以緩解其攻勢和為自己贏得喘息之機的常用方法。
挾腋與鉗臂法是運用雙手扣鎖敵雙臂技術。前者是自其掖下穿上挾之;後者則是在其臂上外方向下鉗壓式,其目標在於拘押敵臂膊,使其難以活動活動並無法用拳,或失去平衡,破其膝攻。壹般來說,當用箍頸法將其頭部鎖住後,善於摔跤的對手經常會以熊抱等方法將妳攔腰抱住。而這時,妳要凹背使其無法完全把妳抱住,同時雙手臂從外向裏將對方雙手在腋下夾住即可。
泰拳的膝肘也是聞名天下的武器,和掃腿壹起被稱為"泰拳三寶"。在和善於抱摔的柔術高手們打鬥時,膝肘是最有力的招法。上挑肘揮動副度不大,可以很隱蔽的打擊猛撲過來的敵人,壹般撞擊目標是敵人面部和鎖骨;橫掃肘(擺肘)可以壹擊必殺,壹般先靠組合拳開路,近身後砸擊對手面兩側。下砸肘由於太危險,已經被大型比賽禁用了。壹般在和對手纏抱時由上向下砸向對手面門等處。
膝法總***有三中。直膝乃直線頂出,攻向對手身體及面部。此招在發出時需要大副度的送胯以增加出招的威力和距離。因為威力太大可以輕易置人於死地,所以受過訓練的拳手在被抓住後絕對要緊緊貼住對手身體,不給對方空間施展此法。所以在打鬥中大部份膝撞都是從側面擊來,此乃側膝。側膝主要攻擊對方身體兩側肋骨。在出擊時,雙手抓住對方並將拉向自己,同時收縮腹肌從側面膝擊。為了出其不易,拳手們也可以先提膝,然後推腹送胯,由上向斜下方砸去,此為第三法下砸膝(紮膝)。它主要砸擊對方腿部,當對手受到重創而失去平衡向兩邊倒下的同時再以另兩種膝法結果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