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這些問題屬於基礎,買壹本佛教字典,就都明白了。
學習壹部佛經,不只壹句不明白,很多現代漢語中明白的文字和單詞重復出現在梵文翻譯過來的文言文經文中,不能等同對待。
例如:現在漢語解釋{如}字:
1依照順從:~願。~意。~法炮制。
2像,相似,同什麽壹樣:~此。~是。~同。~故。~初。遊人~織。
3比得上,及:百聞不~壹見。自嘆弗~。
4到,往:~廁。
5假若,假設:~果。~若。假~。
6奈,怎麽:~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7與,和:“公~大夫入”。
8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9用在形容詞後,表示動作或事物的狀態:突~其來。
10表示舉例:例~。
11應當:“若知不能,則~無出”。
12〔~月〕農歷二月的別稱。
13姓。
梵文翻譯過來的文言文經文對{如}字的解釋為(網上的佛教在線辭典):
如
不變易的意思。諸法的法性,極難用語言文字來形容,故借如字來作代表。法性即實相,實相即如,因其不二、不異、不變、不動,萬法的真面目,都同壹相,故名為如。
[佛學常見辭匯 - 陳義孝編]
如
p0575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二十二頁雲:雲何第二名如行相?謂於聖道永出世間離諸漏性,正觀行相。
二解 瑜伽三十四卷十六頁雲:於所知境,能實尋求義故名如。
[法相辭典 - 朱芾煌]
以上略舉幾個辭典對如的解釋,都不盡相同,勞煩樓主去寺廟裏請壹本《新編佛教辭典》
壹切基礎解釋都明白了。
提問人在讀過辭典的解釋後,要及時請教自己的師傅,以證自己對經文和不明白的地方的解釋,師傅印證後,方可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