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郤是什麽時候開始被當作姓的?

郤是什麽時候開始被當作姓的?

郤是春秋時候開始被當作姓的。

壹、郤姓源主要有三:

1、源自以邑名為姓。據記載,晉大夫郤獻子食邑於郤地,其後裔遂以郤為姓。

2、源自姬姓。據記載,郤與卻原為壹姓郤是卻的俗字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壹個邑,故地在今山西沁水下遊壹帶,自晉大夫文開始,其家族世代以為采邑,就以邑名卻作為姓。卻讀作(Xi),後來俗寫作郤,郤的讀音(Xi)。以後郤與卻分化為兩個姓,郤讀(qie),卻仍讀(Xi)。

3、源自蘇姓。周武王時大臣忿生,為王族,因封於蘇,故稱蘇忿生。蘇忿生曾任司寇之職,決獄牢案,明察秋毫後世尊為獄神。其子被封在郤,為郤伯,郤邑故地在今河南沁陽市賀村,其後裔遂以封地名郤為姓。

二、遷徙分布

(缺)郤姓始於春秋時期,是以地為姓的姓氏。春秋時期,卻鄉是晉國大夫叔虎的采邑,傳到了兒子郤芮的時候,開始以邑為氏而姓了郤,郤氏家族是當時晉國的公族,也就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當時的郤邑,位於河內,也就是現在河南省黃河以北的地方。根據《姓氏辯證》上說,郤氏出自姬姓,晉國公族大夫食采於郤邑,因而以此為氏。而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的記載說,郤姓原姓纂,晉國大夫郤文生兒子豹,豹又生芮,芮又生缺,缺又生克,克又生代,世代為晉國的公卿。望族出於濟陽,山陽。濟陽在今山東省以定陶為中心的壹大片地方,山陽在今山東省金鄉縣的西北。望族居於濟陽郡,即現在的山東省定陶縣西北部。

三、歷史名人

郤 正:三國時蜀漢太守。博覽墳籍,弱冠能文,為秘書令史,遷郎至令。淡於榮利,依則先儒。

郤 雙:春秋時晉國大夫,有才辯。與郤正、郤锜並稱“三郤”。

郤 缺:春秋時晉國大夫。耨於冀,其妻鈳之,相敬如賓。文公聞其事,用為下軍大夫。東漢有侍中郤巡,晉代有雍州刺史郤誢,明代有遼東總兵郤永。

郤 詵:晉代雍州刺史,字廣基,單父人。學問好,識見多,氣宇不凡,辦事果斷,能洞察世事,有政績而愛到朝野壹致贊譽。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第壹,猶桂林之壹枝,昆山之片玉。”詵在任威嚴明斷,甚得聲譽。

郤 忠:明代洪武年間進士,他為官職之時,正值荒年,百姓生兒生女都因無法養活面棄之荒野,郤忠見了心疼,而將俸祿拿出以濟窮人。

此外,郤姓名人還有:有東漢待中郤巡。明代有卓著者郤廣、郤祥、郤永……等,他們是行唐之人,均為忠孝之士。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濟陽郡:晉惠帝時置。在今河南省蘭考線壹帶。

濟陰郡:西漢時置。在今山東省定陶縣壹帶。

山陽郡:漢時置。在今山東金鄉縣東北。東晉至隋初,移治江蘇省淮安市。

2、堂號

中軍堂:晉國郤谷通禮樂,敦詩書,懂兵法,晉文公封他為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