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陳友諒是壹個怎樣的人?
梟雄之輩,畢竟能成為朱元璋的對手,是對其能力的肯定!
我們傳統觀念裏有句話叫“成王敗寇”。歷史上有些偉大的失敗者總是留下不好的名聲,陳友諒就是其中之壹。他殘忍無情!
“寬以待人,大膽猜測,受政治左右”——明代陳友諒傳。那麽這個人真的有傳言中那麽“不堪”嗎?
壹個普通人還是有復雜的雙重性的,所以壹個著名的人是無法簡單判斷的。說他殘忍,其實在那個亂世,他比朱元璋更適合“愛民如子”。出身於普通漁民家庭的陳友諒,多年來實行仁政安撫百姓,其統治下的湖廣地區是以百姓幸福、經濟富裕而聞名的世外桃源。長江大橋下的陳友諒墓還在燒香。
在反對元朝的基礎上,這個人比壹切勢力都更堅定。當時各地的起義勢力或多或少都和元朝有關系,因為元朝給了他們壹些好處。
但陳友諒執意不給對方面子,元朝派來的使者很快“領盒飯”。這麽強硬的反袁態度,連朱元璋都會有點尷尬。
其實,陳和的元璋相差無幾,他生來就是壹個無名小卒。而且他的機會和能力對朱元璋來說也不差!
他投靠徐守慧後沒多久就遇到了人生導師。這位導師就是徐壽輝的大丞相,地位可以說是非常崇高。他能看上陳友諒,首先是因為他看不起徐守輝。徐老板在處理事情上有點兒戲。無論發生什麽事情,“義”字應該放在第壹位。不知道當時有沒有類似水滸傳的小說。徐老板大概是被洗腦了。
所以宰相也覺得此人不能因此而成大事,於是壹邊提拔陳友諒,壹邊積極準備謀求權力。但最終由於準備不足,叛亂失敗只能逃跑,無奈投奔陳友諒。初次見面時,陳友諒對恩師表現出極大的尊敬,但當天進城時,卻讓人摘下恩師的人頭,轉交給徐老板,讓徐老板徹底信任了此人。後來陳友諒又密謀陷害徐老板手下的其他心腹,養了徐守輝。
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這個低層領導終於堅持不住了,只好把權力讓給陳友亮,最後也就輕松了。從這裏也可以看出陳友諒是非常足智多謀的。
後來,陳友諒率領“地表最強水軍”與朱元璋決戰,並在此過程中殺主稱帝。
但此時的陳友亮似乎已經被暴力沖昏了頭腦。在他的心目中,在他對暴力有了絕對的控制權之後,沒有什麽是解決不了的。在這種不正確思想的指導下,陳友諒被徹底打敗,後來在逃跑途中被亂箭射死。
從以上事情可以得出結論,亂世陳友諒的哲學是暴力至上,這種思想到最後甚至有些畸形。當他對暴力有過高期望的時候,突如其來的失敗會讓他的心智徹底崩潰。
所以,失敗後,陳友諒脾氣不好。無論別人怎麽勸,他都無法挽回,對手的態度也很惡劣。結果,他手下的重要將領都叛變了。在這樣的亂世裏,他靠自己的手段和策略登上權力的頂峰,卻最終因為迷信暴力而失敗。
給他壹個最恰當的評價,還有哪些詞比精益這個詞更配得上他?
陳友諒是怎麽死的?陳友諒簡介
1,陳友諒在抗元戰爭中極力爭取漢族地主階級的合作,收羅了不少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如元兵部尚書黃照、進士關捷等。同時在田灣內部制造分裂,篡權奪權。19年9月,陳友諒殺死了在抗元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的田灣將軍趙普生。同年12月,殺死徐守慧身邊的朝臣,挾持徐守慧為人質,自稱商王。次年五月,在采石殺了徐壽輝,自立為帝。建國是壹件大事,號召恢復商朝的統治。仍以鄒普生為氏,張必先為丞相,為太尉。
2.漢政權建立後,在繼續對大元戰爭的同時,軍事重點放在了對鄰國朱元璋的戰爭上。陳朱之戰是壹場歷時三年多的封建統壹戰爭。發生在李龍灣(鄭錚二十年五月)、江州(二十壹年八月)、鄱陽湖(二十三年夏)的幾次大戰役。大企業的官兵大多是老世家,對陳友諒篡權奪位深感不滿。他們在戰爭中紛紛投奔朱,陳友諒相繼戰敗。鄭智二十三年(1363)七月至八月,陳在鄱陽湖與朱元璋交戰,史稱“鄱陽湖之戰”。朱元璋采納了郭興的建議,用火攻打敗了商軍。陳友諒突圍時,又是壹戰。陳從船艙裏探出頭來,壹箭射死了。陳友諒不擅長抓戰機,這是他失敗的壹個很重要的原因。
3.張定邊等人返回武昌,保護陳友諒次子陳立,立李立為帝,漢末改袁德壽為帝。24年2月,朱元璋兵臨武昌城下,末代皇帝陳立投降,漢國滅亡。陳立誌應該在天堂,而張遠被指名要返回德意誌。幾年後,朱元璋出於“安全感”和“無事生非”,把他送到韓國定居。
陳友諒是誰(圖)
;__1,能簡單介紹壹下陳友諒這個人物嗎?
_ _ _陳友諒,今湖北仙桃人,元末英雄之壹,達汗政權創始人。據記載,他年輕時讀過壹本書,對文中的意思略知壹二,但他不僅識文,還會武功。反袁運動後,通過自身努力,其勢力甚至達到了江南只有陳友諒最強的地步。但後來,他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變得自滿起來。1361年八月,在與朱元璋的鄱陽湖戰爭中戰死。
___2.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裏也有壹個陳友諒的角色。妳想問這兩個人有什麽聯系嗎?
_ _ _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陳友諒是成昆的徒弟,混元霹靂,丐幫八袋長老。在書中,他是壹個狠毒、不擇手段的人,這樣的人物設定對小說的情節發展起到了壹定的推動作用。事實上,金庸為了使小說達到良好的藝術效果,部分誇大了真實歷史人物的缺點。
___3.人們如何評價陳友諒?
_ _ _人們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壹。朱元璋曾評價他說:“我和朋友信任我的傲慢,我的誠實是渺小的。如果我傲慢,我會制造麻煩。如果我小,我就沒有長遠打算。”“傲氣”是陳友諒起義失敗的原因之壹。但也有人評價說,陳友諒的勇氣就像項羽壹樣。但後世大多對他持貶低態度,因為大多數人認為他執政後期過於自滿。
歷史上的陳友諒是壹個怎樣的人?
壹.簡歷
陳友諒,梟雄,元末南方紅巾軍首領。漁民出身,擔任縣官。徐壽輝起義後,他和弟弟尤仁、貴由壹起投奔紅巾軍,任倪文俊部下,戰功卓著,晉升元帥軍銜。鄭錚十七年(1357),攻殺倪文君,他還有很多其他人,自稱平章政事。自然是大權獨攬,於是率軍沿江東破安慶,困住龍興、瑞州,分兵取邵武、吉安,自入福州。尋取江西建昌、汀、新、曲等地,直取池州。被朱元璋的軍隊打敗後。田灣太平三年(1358),與趙普生聯手攻安慶,拿下贛、閩、浙多郡,江西、湖廣等地也有。天鼎元年(1359),將軍趙普生被殺。兩年,殺了徐壽輝後稱帝,改國號韓。後來由於逐漸腐敗,老員工陸續離開,與朱元璋互相攻訐,屢敗屢戰。
大定二年(1363),陳友諒乘勢南下,聲勢浩大,集結大批水師攻天。結果朱元璋被伏擊,無壹生還。意後孤註壹擲,破釜沈舟,率領六十萬大軍,與朱元璋決戰。先是攻打南昌壹座孤城,八十多天攻不下,然後在鄱陽湖與朱元璋交戰。失於九江口而死。陳友諒稱帝四年,時年四十四歲。其子陳立繼位,次年被朱元璋吞並。
二、評價
(1)縱觀陳友諒的壹生,他都是壹個硬漢。在元末眾多的起義軍中,起義軍首領大多被朝廷招安,甚至朱元璋也與朝廷有暗戀。另壹方面,陳友諒自始至終自刎,堅決反對元朝的外國腐敗統治,堅忍不拔,敢作敢為,將壹條道路進行到底,與朝廷決壹死戰。
(2)歷史評論陳友諒竊盜,殺人不眨眼,知仁義,詭計多端,殘暴殘忍。這個人冷酷無情,陰險狡詐,迷信暴力,膽大妄為,基本上沒有什麽是他不敢做的。他殺了自己的老板,殺了自己的兄弟,殺了曾經善良的人,毫不留情,毫不吝嗇。他不知道什麽是友誼和忠誠。在陳友諒的字典裏,沒有四書五經,沒有經史子集,沒有仁德。有些是殘酷無情的,比如“斬草除根”、“殺人滅口”、“無毒不作夫”。他殺了他的上司倪文俊和徐守輝;殺了英雄的趙普生,嚇得丁普郎和傅有德投奔朱元璋。
(3)朱元璋和陳友諒。
有句話叫‘鹵水點豆腐,萬物滴萬物’。陳友諒遇到朱元璋的勁敵,那個兇狠的PK英雄,真是小巫見大巫。朱元璋首先打敗了戰力幾乎相當、兵力更多的張士誠部,靠的是他的文臣武將徐達、常遇春等開國元勛。之後朱元璋將對陣訓練有素、寡不敵眾的陳友諒。
以朱元璋傑出的軍事才能;公務員和軍官將彼此講和;陳友諒如果揚長避短,死也就不遠了。
陳友諒很快嘗到了殺英雄殺將軍的惡果。趙普聖登這位優秀的將軍被殺,造成了戰鬥力低下,士氣低落,民心盡失。朱元璋以20萬大軍和60萬大軍對抗陳友諒。鄱陽湖之戰,陳友諒丟了性命,以慘敗告終。
陳友諒是壹個精瘦的人,軍政素質好,組織能力優秀,帶兵出色。他自始至終反抗元朝的統治,從不妥協。他也是壹個英雄。但他的生存法則是信奉殺戮哲學,迷信暴力,甚至走火入魔,最後失去民心。信奉暴力的陳友諒最後被暴力毀了!
中國古代史上有沒有陳友諒?
陳友諒(1320-1363 10.03),綿陽(今湖北仙桃)人。元末功臣之壹,農民起義領袖,陳漢開國皇帝。
漁民出身,曾任縣官。丞相倪文俊加入紅巾軍後,因功績被提升為元帥。鄭錚十七年(1357)九月,倪文君謀害天帝徐壽輝,殺了文君,後與他的軍隊合並。自稱宣威使,改名平章政事,掌管軍權。與元兵作戰,甚至在今天的江西、安徽。十九年九月,趙普生,殺天後將軍。同年年底,他殺了徐守慧身邊的部下,挾持守慧為人質,遷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稱漢王。次年五月,在采石殺了壽惠,自立為帝,爵位大,大義凜然。到了最後,士兵不服,紛紛離去,部隊逐漸衰落。與朱元璋屢戰不利。二十壹年八月,江州被朱元璋攻克,退守武昌。二十三年八月,在鄱陽湖與朱元璋作戰,戰敗被箭射死。李成立。
1355年(鄭錚十五年)正月,徐壽輝派倪文俊回綿陽,陳友諒參加黃鵬起義紅巾軍。起初他是個書呆子,後來憑著功績被提升為元帥。
1357年(鄭錚十七年)九月,倪文君謀殺徐守慧,逃往黃州,投奔陳友諒。陳友諒趁機殺了倪文君,並吞了他的軍隊,自稱使者,然後叫平章政治。
1358年(鄭錚十八年),陳友諒率軍攻占安慶。四月,龍興路(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被破。五月,分兵攻取邵武、吉安路(今江西吉安),同時領兵入撫州。八月,建昌路(今江西程楠)被破。九月,甘州破。十壹月,破汀州。1359年(鄭錚十九年)三月,衢州路、襄陽路被破。十月,部將王派攻信州(今江西上饒)。
陳友諒墓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武漢長江大橋武昌橋頭引橋南坡。墓高2.2米,墓基周長12米。墓依山而建,墓碑上刻著“陳友諒之墓”。1913年,湖北內務府整修墓園時,修建了墓道和墓前高大牌坊。牌坊的額頭上刻有“江漢仙營”字樣,背面刻有“三楚熊峰”字樣。墓室兩側還各有壹座碑亭。
陳友諒紀念館位於湖北省仙桃市(原湖北省綿陽市)勉街90號碼頭。建築為三層仿古紀念建築,建築面積3891平方米,建築面積1,61.5平方米。壹、二層為展廳,面積920平方米;三樓是辦公區。陳友諒紀念館由仙桃博物館管理運營,免費向公眾開放。展覽包括前言;起兵反元,摧毀元朝江南統治勢力;逐鹿江南,打造天下最強水軍;開荒,開綿陽三蒸文化之源;歷史記憶,功過自有春秋評論;後人有跡,改姓大江南北;結束語。館內有陳友諒簡介、陳友諒雕塑、安慶激戰場景、戰船經歷、綿陽三蒸、元明出土文物等。
陳友諒是哪個朝代的人?
陳友諒(1320 ~ 1363)是元末中國達汗政權的創始人。元末農民戰爭爆發後,加入徐壽輝、鄒普生、倪文俊等人領導的紅巾軍,晉升為元帥。元十七年(1357),陳友諒攻殺倪文俊。十九年,殺田灣將軍趙普生,挾持徐守慧為人質,自稱漢王。次年五月,殺了徐壽輝,自立為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改變了仁義。此後,在繼續抗元戰爭的同時,軍事重點放在了對鄰國朱元璋的戰爭上。大漢將士多屬舊族,對陳友諒篡權奪位深感不滿。戰爭中,他們紛紛投奔朱,致使陳友諒接連敗北。二十三年八月,陳友諒在鄱陽湖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