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讀作:qiáo,音同“橋”。李嶠的“嶠”就是這個讀音。
有三個意思:壹個是尖而高的山。壹個是指山道。還有壹個作為形容詞,同“喬”,形容山高聳。
康熙字典作如下解釋:
1、《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廟切,音轎。《爾雅·釋山》山銳而高嶠。 《集韻》壹曰石絕水。
2、又山名。《列子·湯問篇》渤海之東,其中有五山焉,二曰員嶠。
3、又《集韻》山逕也。《顏延之·侍遊曲阿後湖詩》山祗蹕嶠路。
4、又《廣韻》巨嬌切《集韻》《類篇》《韻會》渠嬌切。《正韻》祁堯切,?音喬《徐鉉曰》古通用喬。《詩·周頌》及河喬嶽。 《集韻》或作?。
二、又讀“jiào”。
作為名詞,是指山間狹窄而陡峭的山道。
擴展資料:
相似的字有:
1、撟,讀作“jiǎo”。本意是指拱手,或用把彎木條反向拱起的辦法矯直木條。
撟〈動〉 形聲。字從手從喬,喬亦聲。“喬”意為“拱起”。“手”與“喬”聯合起來表示“兩手合為拱形”、“兩手使木條向上拱起”
2、矯,壹讀“jiǎo”,是指將彎曲的東西弄直。有假托,詐稱;強,勇武;舉起,擡起來之意。還作為壹個姓氏,主要在集中在中國北方。
又讀“jiāo",是指古代投壺,箭從壺中躍出而手接之復投謂之"矯"。也稱為"驍"。
百度百科-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