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鑄硯示誌文言文

鑄硯示誌文言文

1. 鑄硯示誌的翻譯

寓意:

通常是用作比喻非常有恒心的人的。

鑄硯示誌

原文:

宋,桑維翰,人醜形怪,身短面長,慨然有誌於公輔·常臨鑒自奇曰:“七尺之軀,不如壹尺之面。”屢舉進士,試官惡其姓與“喪”同音,不取。或勸改業,翰乃自鑄鐵硯以示人曰:“硯穿則易。”卒以進士及第。

譯文:

宋朝有個人名字叫做桑維翰,長得奇醜無比,身子很短但是臉很長。他常常看著鏡子裏的自己驚奇地說道:“七尺長的身軀,還不如壹尺長的臉(看起來這麽長)呢。”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是考官討厭他的姓與“喪”同音,所以不肯錄用他。有的人勸他改作其它的行當(不要念書了),他就親自鑄了壹個鐵做的硯臺對別人說道:“如果這個硯臺穿孔了,我就改行。”最後他在科舉考試中以進士及第了。(進士及第,古考試名次專用語,不用譯成現代漢語)

2. 鑄硯示誌翻譯

這是五代時桑維翰的故事。

桑維翰去參加科舉考試,文章寫得不錯,但是沒有能被錄取,為什麽?因為主考官討厭他這個姓,認為“桑”與“喪”讀音完全相同。有些好心人勸桑維翰說,妳又不是文章不好才沒有被錄取,看來妳的文章再好也沒有用,考取進士是沒有希望了,不必用功讀書了吧,想個辦法,通過別的途徑進官場吧。

桑維翰聽了,就鑄了壹只鐵硯,發誓道:“到這鐵硯破,我還沒考取進士,再通過別的途徑進官場。”此後,他更加努力地讀書、寫文章,終於如願以償,考取了進士。

後來,他又做了大官,政治上也頗有作為。詩人吳萊詩雲:“彈冠身有待,鑄硯誌非虛”,就是用的這壹典故。

3. 鑄硯示誌翻譯

這是五代時桑維翰的故事。

桑維翰去參加科舉考試,文章寫得不錯,但是沒有能被錄取,為什麽?因為主考官討厭他這個姓,認為“桑”與“喪”讀音完全相同。有些好心人勸桑維翰說,妳又不是文章不好才沒有被錄取,看來妳的文章再好也沒有用,考取進士是沒有希望了,不必用功讀書了吧,想個辦法,通過別的途徑進官場吧。

桑維翰聽了,就鑄了壹只鐵硯,發誓道:“到這鐵硯破,我還沒考取進士,再通過別的途徑進官場。”此後,他更加努力地讀書、寫文章,終於如願以償,考取了進士。

後來,他又做了大官,政治上也頗有作為。詩人吳萊詩雲:“彈冠身有待,鑄硯誌非虛”,就是用的這壹典故。

4. 鑄硯示誌的翻譯

寓意:通常是用作比喻非常有恒心的人的。

鑄硯示誌原文:宋,桑維翰,人醜形怪,身短面長,慨然有誌於公輔·常臨鑒自奇曰:“七尺之軀,不如壹尺之面。”屢舉進士,試官惡其姓與“喪”同音,不取。

或勸改業,翰乃自鑄鐵硯以示人曰:“硯穿則易。”卒以進士及第。

譯文:宋朝有個人名字叫做桑維翰,長得奇醜無比,身子很短但是臉很長。他常常看著鏡子裏的自己驚奇地說道:“七尺長的身軀,還不如壹尺長的臉(看起來這麽長)呢。”

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是考官討厭他的姓與“喪”同音,所以不肯錄用他。有的人勸他改作其它的行當(不要念書了),他就親自鑄了壹個鐵做的硯臺對別人說道:“如果這個硯臺穿孔了,我就改行。”

最後他在科舉考試中以進士及第了。(進士及第,古考試名次專用語,不用譯成現代漢語)。

5. 鑄研示誌譯文

應該是《鑄硯示誌》吧! 1.原文 宋,桑維翰,人醜形怪,身短面長,慨然有誌於公輔.常臨鑒自奇曰:“七尺之軀,不如壹尺之面。”

屢舉進士,試官惡其姓與“喪”同音,不取。或勸改業,翰乃自鑄鐵硯以示人曰:“硯穿則易。”

卒以進士及第。 2.譯文 宋朝有個人名字叫做桑維翰,長得奇醜無比,身子很短但是臉很長。

他常常看著鏡子裏的自己驚奇地說道:“七尺長的身軀,還不如壹尺長的臉(看起來這麽長)呢。”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是考官討厭他的姓與“喪”同音,所以不肯錄用他。

有的人勸他改作其它的行當(不要念書了),他就親自鑄了壹個鐵做的硯臺對別人說到:“如果這個硯臺穿孔了,我就改行。”最後他在科舉考試中以進士及弟了。

(進士及弟,古考試名次專用語,不用譯成現代漢語)。

6. 求壹篇初二課外古文

初中淺易文言文閱讀能力養成訓練〔使用建議:可借助正確選項及答案解說將選段看懂,然後多讀幾遍。

〕壹、軼事十則(壹)粟粥薺菜宋,範仲淹,少與友人在長白山僧舍修學,惟煮粟米二升作粥,壹器盛之,經宿①遂凝,刀割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薺菜②十數莖於盂③,暖而啖④之。

如此者三年,後登進士,為兵部尚書,溢文正公。〔註:①宿:xiǔ,宵,夜。

②莽(jì)菜,壹種野菜。③盂,yú,壹種圓口器皿。

④啖,dàn,吃,〕1.加黑字解釋錯誤的壹項是( )A. 惟煮粟米二升 惟:只。B. 經宿遂凝 遂:就。

C. 暖而啖之 暖:暖和。D. 謚文正公 謚:shì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後被加的有褒貶意義的稱號。

這裏用作動詞。2.這段文字表達的主旨是:(二)不展家書宋,胡瑗(yuàn),布衣時,與孫明復、蔡守道為友,讀書泰山,攻苦,食淡,終夜不寐。

十年不歸,得家書,見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澗,不復展讀,不欲分其心也。1.判斷下面語句翻譯是否正確( )“讀書泰山,攻苦,食淡”——在泰山中讀書,攻讀勤苦,飯食粗淡。

2.下面詞語,哪幾項能概括語段中胡瑗的性格( )A.勤奮 B.不怕清苦 C.持之以恒D.謙虛 E.不顧家室 F.專心致誌(三)鑄硯示誌宋,桑維翰,人醜形怪,身短面長。常臨鑒自奇曰:“七尺之軀,不如壹尺之面。”

屢舉進士,試官惡其姓與“喪”同音,不取。或勸改業,翰乃自鑄鐵硯以示人曰:“硯穿則易。”

卒以進士及第。1.加黑字解釋錯誤的兩項是( )A.常臨鑒自奇 鑒:鏡子。

B.屢舉進士 舉:推舉,推薦。C.試官惡其姓 惡:wù厭惡,討厭。

D.或勸政業 或:有的人。E.翰乃自鑄鐵硯以示人 示:給人看。

F.硯穿則易。易:容易。

G.卒以進士及第 卒:終於。及第:科舉時代考試中選。

2.下面對文意理解有誤的壹項是( )A.桑維翰為自己的相貌感到自卑。B.桑維翰是壹個有誌氣,有毅力的人。

C.試官是壹個昏庸的官員。(四)系劍冢樹吳,季劄,出遊上國①,過徐君。

徐君好季劄劍,口弗敢言,季劄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

還至徐,徐君已死,乃解寶劍,系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與乎?”季子曰:“不然。

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註:①上國:春秋時,對吳楚而言齊晉等中原之國,稱為“上國”。〕1.加黑詞解釋錯誤的壹項是( )A.出遊上國;遊:交遊,往來。

B.過徐君;過:訪,探望。C.系徐君好季劄劍;好:認為……好。

D.口弗敢言;弗:不。E.系徐君冢樹而去 冢:墳墓。

F.豈以死倍吾心哉倍:通“背”,違背。2.畫線語句翻譯不當的壹項是( )A.“為使上國,末獻”——出使上國,沒有獻出寶劍。

B.“尚誰與乎”——還給誰呢?(與,給;賓語“誰”前置。)C.“吾心已許之”——我的心已許給了他。

(五)不責碎玉吏宋,韓琦,在大名①日,有人獻玉盞二只,表裏無暇,絕寶也!公以百金答之,永為室玩。每開宴召客,特設壹桌,覆以錦衣。

置玉盞其上。壹日召漕使②飲,將用之,俄為壹吏誤觸倒其桌,玉盞俱碎。

坐客皆愕然,吏伏地待公罪。公神色不動,笑謂客曰:“凡物成毀有數。”

顧吏曰:“汝誤也,非故也,何罪之有?”[註:①大名,地名,北宋時大名府又稱北京。②漕使,管水道的官吏。

〕1.加黑解釋有誤的壹項是( )A.俄為壹吏誤觸倒其桌;俄:壹會兒。為:被。

B.吏伏地待公罪;罪:動詞,治罪。C.顧吏曰;顧:回頭看。

D.汝誤也,非故也;故:事故。2.判斷下列語句翻譯正誤。

A.“永為室玩”壹壹壹長久地作為室中的玩物。( )B.“覆以錦衣”——用華美彩色的飾布蓋在桌上。

( )C.“凡物成毀有數”——所有的東西形成、毀壞都有定數。( )D.“何罪之有”——什麽罪他有呢?( )(六)抱璞自泣楚,卞和,遊荊山,得璞玉①,奉獻武王。

王使人相之曰:“石也。”以和為詐,而刖②其左足。

及文王即位,和復奉獻之,王使人相之曰:“石也。”又以和為詐,而刖其右足。

及成王立,和又欲獻,恐見害,乃抱璞哭於荊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繼之以血。成王聞之,使人問之:“天下刖者多矣,子奚泣之悲耶?”和曰:“吾非悲刖也。

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吾是以悲。”隨使獻玉。

王使玉人琢其璞,果得美玉,遂命之曰:“和氏壁”。(註:①璞(pú)玉,沒有雕琢過的玉石②刖(yuè,斷足之刑。

〕1.加黑字解釋錯誤的壹項是( )A.恐見害;見:表被動譯為“被”。B.三日三夜泣盡;泣:哭泣。

C.子奚泣之悲耶;奚:xī,為什麽。D.寶玉而題之以石;題:題名,命名。

E.貞士而名之以誑;誑:kuáng,欺騙。F.吾是以悲;是以:“以是”的倒裝。

是:這,此。2.下面語句翻譯是否正確?“以和為詐”——(王)認為卞和是(在)欺詐。

( )3.“吾是以悲”壹句中的“是”指代的內容是:(請用文中語句回答)(七)強項盡忠後漢,董宣,為洛陽令時,湖陽公主蒼頭①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公主出行,以奴驂乘②。

宣候之,乃駐車叩馬③,以刀畫地,大言數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主即還宮訴帝④。

帝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因賴(chì)“強項⑤令”,出。

(註:①蒼頭,奴仆。②驂乘(shèng),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