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1932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成為清華大學研究院外語系研究生,認識了錢鐘書,兩人結婚了。1935到1938,隨丈夫錢鐘書到英國牛津大學,後轉到法國巴黎大學深造。她有壹個女兒錢媛(1937-1997)。1938年,江洋帶著錢鐘書和他壹歲的女兒回到中國。回國後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教授,清華大學西文系教授。65438-0953,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劇本滿意,化真為假,風粉。小說有《倒影集》、《洗澡》;論《春泥集》與《關於小說》的合集;散文集《飲茶》《幹校六記》;翻譯的作品有1939以來的英文散文選,小泰山,吉爾布拉斯,堂吉訶德。江洋本人熟悉英語和法語。為了讓《堂吉訶德》更準確,她學習了西班牙語,最後在文革中保護了手稿。江洋翻譯的《堂吉訶德》被公認為是壹部優秀的翻譯傑作。
至今已發行70萬冊,是該書流傳最廣的譯本。《堂吉訶德》中文版1978出版時,正巧西班牙國王訪華,鄧小平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了西班牙國王。20世紀80年代後,江洋不再專註於偉大的作品,而是偶爾寫散文、隨筆和簡短的回憶。雖然都很短,但壹種從平實的文字中透露出來的樸實真摯的情感,從白話文中透露出來的智慧,至今仍被喜愛她的讀者們津津樂道。20世紀90年代以後,因為錢鐘書先生和錢淵先生病逝,江洋基本上停止了各種工作。父女相繼去世後,她更加離群索居。直到92歲,她才重新開始寫作,打開塵封多年的記憶,寫出了她最著名的壹本書《我們仨》。它不僅以奇幻文學的形式講述了錢鐘書和錢遠生命的最後壹段,還回憶了夫妻倆出訪歐洲時和建國後的許多往事。《老王》寫於1984,入選初(高)中教材。簡單是江洋作品的語言特色。看起來平平淡淡,不陰不陽。但是,平淡不是貧窮,陰晴圓缺都藏在其中,在漂洗後簡單而又苦心的操作中自有絢爛的色彩。幹凈清晰的語言在江洋的作品中成為壹種巨大的表現力。
編輯本段主要著作的譯文
散文:幹校六章,喝茶(含回憶父親和江洋)
關於錢鐘書和《圍城》的故事,《追憶似水年華》等。)、雜寫雜憶(包括緬懷陳衡哲等。),丁偉,我們三個人,我在祁鳴上學,走在人生的邊緣,還有老王(收錄在中學語文課本裏)。小故事:露露,放心吧!《小陽春》、《大笑話》、《玉人》、《羅馬式》、《幽靈》和《事業》:唐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托裏、菲多和1939年以來的英語散文作品
編輯這壹段的語言特征。
江洋
江洋文學語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冷靜簡潔的語言看起來平實清晰。但是,平淡不是貧窮,陰晴圓缺都藏在其中,在漂洗後簡單而又苦心的操作中自有絢爛的色彩。幹凈清晰的語言在江洋的作品中成為壹種巨大的表現力。有時改變詞序是非常規的,但它更獨特,可讀性更強。比如《吳冰丁未老》裏有壹句話:“妳上臺就戴高帽子。”通常可能會說“上臺要戴高帽”,因為明顯是被迫的。不過江洋的話有點喜氣洋洋,讓人想起“拜年是壓歲錢”等等。這與當時的環境完全不合拍,我們只好把它解讀為壹種諷刺:既表現了作者哭笑不得的無奈心情,也暗示了她對當時環境的解構態度。“萍萍”這個詞魅力十足,平靜中有抗議,嘲諷中有悲傷。時而清冷,卻因為幽默而多了幾分靈動。所以,安靜嚴肅的語言自有其生命力,靜而不悶,活而不浮,動中有靜,動中有靜。沈默幽默中有壹種從容世故、雍容華貴的風格,壹種鋒芒內斂後的中和之靜超然美。(摘自《邊緣的人——論江洋的創作》,《文學評論》第5期,1995)
編輯此家庭個人資料
江洋:斯賓塞博士說我會送壹個“加冕日娃娃”。因為他預計娃娃的生日會和喬治六世的加冕典禮(5月12日)重合。但是我們的女兒對英國國王的加冕典禮不感興趣。也許她不想來到這個世界。18號進了產科病房,19號卻拼盡全力把她生下來。醫生給我開了藥,讓我安全死去。當我醒來時,我發現自己像壹個新生嬰兒壹樣被裹在壹個法蘭絨包裏。
妳的腳後面有壹個熱水瓶。肚子空空的,連皮帶骨頭都疼,動不了。我問身邊的護士:“怎麽了?”護士說:“妳幹得很辛苦,非常辛苦。”另壹名護士在門口探頭。她好奇地問我:“妳怎麽不喊?”她看著我痛苦地死去,卻壹句話也沒說。沒想到這壹招,我說:“叫起來還疼。”他們越來越奇怪了。“中國的女人都懂哲學嗎?”“中國的女人不允許喊叫嗎?”護士抱著娃娃給我看,說娃娃生下來全身都是藍的,她是活的。這就是錢媛的誕生。當她懷孕時,江洋認為她可以忽略它,但後來她知道她必須全心全意地投入。年底,鐘書在日記中這樣描述她:“晚了,晚了,晚了,我這壹年學的書總量都不夠……”嘲笑我“我可以因為我的天賦成為壹個賢妻良母,但是我想成為壹個女醫生……”鐘書曾經說過,我不想要兒子,我想要壹個女兒——就像江洋那樣的女兒。江洋不滿足於“像我壹樣”。她想要壹個像鐘書的女兒。女兒,像個鐘書,不知道長什麽樣,需要很大的想象力。後來,我女兒錢媛長得真的很像鐘書,但那是後話了。江洋:雖然政治運動層出不窮,但鐘書和我從未停止工作。他總是能在工作之余擠出時間來學習;我盡我所能閱讀我工作範圍內的書籍。我按計劃完成了吉爾·布拉斯的翻譯,寫了壹篇5萬字的學術論文。記不清1956還是1957。我從三輯編委會接受了重譯《堂吉訶德》的任務。就在反右那年春天,我的學術論文發表在壹個期刊上,沒有引起重視。鐘書於1956年底完成的《宋詩選註》於1958年出版。反右之後又是壹次“雙反”,然後在我院開展了壹次“拔白旗”運動。鐘書的《宋詩選註》和我的論文都是白旗。鄭振鐸先生曾經是壹面大白旗,但他因公殉職,就不拉了。鐘書在1958進城參加毛選譯本的定稿。所有對他《宋詩選註》的“翻出”批評,都是我傳達的。後來由於日本漢學家吉川小次郎和小川奈那煥書對這本書的推崇,就停了下來。我只受了我那面畸形的小白旗,被扯下來撕成碎片。我下定決心再也不寫文章了,然後就逃進了翻譯。鐘書嘲笑我的“借屍還魂”,而我只想借此機會“逃離”。從女人的角度來看,其實江洋先生是壹個三口之家,每個人都是獨立的。錢鐘書先生不用說了;江洋也很獨立。她的戲劇、翻譯和小說都非常出色。女兒錢媛是壹門學科(英語文體學)的創始人;他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學者,在生活中互相支持,互相幫助。除了作為壹名學者,江洋女士還是壹位妻子和母親,她在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最困難的時候,上海淪陷,錢鐘書先生去了上海,回不了聯大。當時,江洋的“以假亂真”在上海非常有名。有壹次,看完的戲回來的路上(當時錢鐘書正在寫後來很有影響的《談藝術》),錢說:我也要寫小說!江洋當即表示同意:好!好吧!快點寫吧!那時候他們的生活很拮據!少了錢去教幾節課,業余時間寫書,賺的錢就少了。江洋辭退保姆,獨自承擔做飯洗衣服等家務,只是為了省點錢,少花點錢,讓錢鐘書少教點課,寫點長篇小說維持家庭生活;從另壹種意義上說,這是江洋對自己的犧牲。我們不難理解這對壹個視時間如生命的學者意味著什麽。於是錢鐘書寫了壹段,講了壹段;錢鐘書笑了,江洋也笑了,整部小說的藝術品位就此形成,也就誕生了錢鐘書唯壹的壹部小說《圍城》。《圍城》被改編成電視劇,婦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寫作背景是這樣的情況,這與江洋的理解和支持是分不開的。壹個三口之家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識要做,但在最困難的時候,江洋都挑起了重擔,讓丈夫和女兒專心做事。其中,錢鐘書病重,女兒錢媛住院。她每天都去看她。這時候,錢鐘書已經吃不下飯了。她總是要打各種果泥、肉泥來提高錢鐘書的營養。連魚都要用針壹根壹根地把刺拔掉,她自己卻能“湊合”了!江洋:地球上不會有簡單的幸福。快樂總是伴隨著煩惱和擔憂。世界上沒有永恒。我們生活坎坷,暮年有容身之所。然而,舊病已催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到盡頭。1997年,阿珍去世。鐘書於1998年去世。我三個被分開了。這麽容易就丟了。“世間好事不牢,彩雲易散,玻璃易碎”。現在只剩下我壹個人了。我清楚地看到,那個曾經是“我們家”的公寓,只是旅途中的壹個客棧。家在哪裏?我不知道。我仍在尋找回家的路。丈夫和女兒相繼去世後,她做的第壹件事就是整理錢鐘書的著作,出版他的眾多讀書筆記。後來,她把他們的稿費和版稅全部捐給了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好學習”獎學金,獎勵那些好學、成績優異、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讓學生可以無憂無慮地完成學業。錢老師和楊老師對獲獎學生沒有其他要求。他們只希望自己完成學業後,有壹天能夠以各種形式報效祖國,回報社會。“好讀書”獎學金自2001年9月設立以來,從錢鐘書和江洋著作的出版收入中積累的資金已近200萬元,已有9名學生獲獎。隨著《錢鐘書手稿》(40余卷)、《宋詩年譜補編》(12卷)、《圍城》英文版和漢英對照版的出版,總經費將十分可觀。江洋
江洋在燭光中度過了他的晚年。之後,他開始寫《我們仨》,他女兒錢媛的未竟之作。此時此刻,我們三個人的面前是平淡而幹凈的,就像王先生的高尚人格壹樣。今天,江洋女士已經進入了她生命中的第98個年頭!她真的老了,過著普通老人的生活,有些聽力下降,視力下降,已經閉門謝客。總有我認識的或者不認識的朋友打電話來,她總是溫柔的說話,然後說胳膊有點酸,讓人不好意思再打擾。我覺得我們真的不用這麽麻煩,靜靜的讀她和錢鐘書就好了,真的,夠了。在我們三個身上,可以看到這樣壹個令人望而生畏的家庭,也有普通家庭的悲歡離合。楊女士的文筆依然清新淡雅,冷峻幽默。錢鐘書、江洋、錢媛是“我們三個人”。他們性格迥異,誌趣相投,都把讀書當成了自己的人生追求,甚至是人生本身。他們的善良、智慧和正直,以及對生命、年老、疾病和死亡的徹底開放,激勵了人們,使他們受益匪淺。江洋現在正在隨意整理她的作品,但她自己說:只有當我完成他們的工作時,我才能感到安心。我現在走了也沒關系,可以放心了!“夢魂久行,筋骨終逐寸爭”(錢鐘書的話),對女人的愛,對丈夫的愛,高尚的人格都在其中。
編輯這壹段,江洋說命理學。
江洋可能相信數字命理學。她在新書《走到人生的邊緣》中說:人生如果不合理,怎麽算?精通命理的人可以算的很準。"她回憶說,小時候遇到壹個盲人算命先生,把剛剛去世的哥哥的"八字"給他看。瞎子捏捏他的手,搖搖頭說:“不行,就壹天。“讓他算算她姐姐死孩子的‘八字’。瞎子捏著手算了壹下,勃然大怒道:“妳們家怎麽了,是不是在拿別人開玩笑?“這孩子有無數條命,早死了!”雖然楊老師說自己“無意學算命”,但偶爾也會聽到壹些“皮毛之學”,並在書中做了簡要介紹。嫁給錢先生,出國了。錢先生的父親給了她壹份錢先生的遺書。開頭說:“豬爸爸鼠媽媽,老婆小壹歲,命中註定。”江洋確實比錢先生小壹歲。但最後他說:“六十年八年,壹去不復返。”批語寫道:“夕陽西下。”抗戰時期,錢先生有個學生,用十石大米拜名師學“鐵板算命”,後來為錢先生算過。計算的結果與生命冊上的結果相似,但他的壽命更短。文革期間,錢先生病重。據算命的學生說,錢先生可能已於當年去世。但錢先生最後還是去世了,享年88歲,比人生本多了20年。“我不知道怎麽解釋‘鐵板算命’。”“鐵板算命”曾被上海人稱為“鐵算盤”,原名“禦數”,也稱“太極數”、“先天數”。據說它是宋代康傑邵雍發明的。清代俞樾在《廳堂春論》中介紹:壹個算命先生坐在壹個房間裏,兩個仆人站在旁邊侍候。桌子上擺著硯臺、筆和算盤,旁邊的書桌上擺滿了書。客人告訴他自己的生日,算命先生用算盤算了壹下。珠子像蒼蠅壹樣飛來飛去,聲音很大,也不知道是在加減乘除。我算了壹下,告訴傭人,傭人會在板凳上給他翻出壹本書來。算命先生問客人壹個問題,比如兄弟排在哪裏,如果錯了,重新計算。關於壹件事是壹致的,那麽其余的都是壹致的。過去的事情歷歷在目,不算糟糕。但如果計算未來,那就“像捕風壹樣”。
編輯江洋選集的這壹段。
前言
我不是專業作家;選集裏的作品都是隨機的。我只是個業余作者。早年的幾篇散文和小說,是我在清華讀書時課堂上的作業,或者是我在牛津讀書時偶爾拿到的。回國後住在淪陷的上海,為生計所迫,為了家裏的柴米油鹽寫了幾部戲。抗日戰爭勝利後,我第壹次在上海當老師。解放戰爭勝利後,我在清華大學當老師,業余時間寫短篇小說和散文,偶爾翻譯。“洗澡”(思想改造)運動後,我被調到文學院做研究,寫學術論文。寫論文寫錯了就做翻譯工作,寫少量必要的論文。在翻譯工作中經常查字典會傷害我的視力。為了保養眼睛,我“閉眼工作”,寫短篇小說。1979年,因為父親是反清革命運動中的“人物”之壹,他讓我寫壹篇文章,談談父親的壹些看法。我寫了壹條信息。胡喬木同誌轉來檢討後,建議我把題目改為《緬懷父親》;然後我又寫了壹段回憶。我曾經想起過錢鐘書的過去,但那不是我的記憶,而是他自己的記憶。在學習和寫學術論文的同時,我寫了小說和散文以及壹部小說。1987年退休後,我隨意寫文章。錢鐘書去世後,我整理了他的遺產,又翻譯了壹部作品,即興創作,寫了十幾篇長短文。整理完所有的文章,去掉壹部分,剩下的部分大致歸類。壹半是翻譯,壹半是創作。創作包括戲劇、小說、散文。散文還包括抒情、寫意、記筆記、記人、評學、評書等。既然文章是“即興”的,那就按照時期來安排比較方便。所有失敗的作品和無法更正的作品都將被刪除。宣揚人惡的文章也刪掉。因為可惡的行為,當然應該是“擊鼓傳花”,但壹旦暴露,當事人壹再掩蓋,證明“人皆有恥心惡心”;我還是應該對別人忠誠和寬容。在脅迫下寫的文章會被刪除,即使每句話都是真的。“壹贏”是可取的。雖然是小文章,但我也留了下來。當初選擇文科的時候,我是有興趣看國內外的好小說,體會寫小說的藝術,幫助我寫出好小說。但我快八十歲了,才寫出壹部不夠長的小說;80多歲的我銷毀了自己寫的20章小說,決定不寫小說了。關於寫小說的藝術,雖然看了不少小說,但不敢寫壹篇正式的文章。我只說學術論文裏的壹些零星經歷。我的小說裏,除了第壹個清華作業,兩個人物都是現成的,最後壹個小故事,壹個人物都是現成的,妳可以對號入座。其余文章中的人物和故事純屬虛構,我不抄襲任何真實的事實。鐘書曾經建議我可以憑空寫小說。的確,在我的小說裏,各種各樣的人物都在我的腦海裏構思,故事自然是由人物組成的。我壹遍又壹遍地重寫了幾篇短篇小說。但是我所有的小說都還在嘗試寫作的階段。這輩子都要休息了,只好慚愧了。只寫了很多風格不同的散文。感謝人民文學出版社幾位資深編輯的好意,願意為我編輯文集。我真誠地感謝他們,所以我寫了這篇序言,寫了壹篇詳細的江洋生平和創作的大事記。2003年7月27日
內容簡介
這本文集約250萬字。其中壹至四卷為創作部分,小說第壹卷包括長篇小說《浴》和七篇短篇小說。《散文卷》第二、三卷包括幹校、飲茶、雜文、雜記六個篇章,以及90年代中後期到新世紀初創作的所有重要散文,其中《我們仨》是2003年的超級暢銷書,其他還有《錢鐘書離開國立西南聯大的事實》、《我懷念陳衡哲》、《我有啟發》。第四卷,戲劇文學理論卷,收錄了兩部喜劇,《滿足妳的欲望》和《制造壹個虛假的現實》,塵封已久。“文學理論”部分匯集了作者關於外國文學名著的理論著作和她65,438+04篇關於紅樓夢、文學創作和翻譯的論文。第五至第八卷的譯本包括《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泰山》、《菲多》等重要譯本。值得註意的是,《江洋文集》的序名為《作者序》,簡要說明了自己的創作和文集的編輯規則;卷末的《江洋生平與創作大事記》是江洋先生根據自己的回憶和記錄親自撰寫編輯的,相當於壹部江洋的微型傳記。八卷本文集還收錄了作者精選的80幅照片和插圖,其中大部分是首次公開發表,是壹套相當有價值的研究資料和個人文庫。
目錄
江洋作品集。1卷,小說卷,江洋作品集。江洋文集第二卷,散文第三卷。第4卷,戲劇與文學理論第4卷,江洋文集。第5卷,收集江洋對堂吉訶德。第6卷,收集江洋對堂吉訶德。第7卷,收集吉爾黃銅江洋。第八卷,小懶骨頭。
編輯本段的百年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