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素養”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分為6個層次:
第壹,必要的語文知識。離開知識的能力是不可設想的,輕易否認語文知識對語文學習的指導和促進作用,容易使語文教學走向非理性主義的誤區。
第二,豐富的語言積累。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壹篇篇具體的範文,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占有壹定量的感性語言材料,在量的積累的基礎上產生質的飛躍。
第三,熟練的語言技能。熟練的技能到了壹定程度就成為壹種能力。語文教學必須在大量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查字典、朗讀、默讀、說話、聽話、作文、寫字等基本技能。
第四,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教學必須牢記葉聖陶先生的名言“教是為了不需要教”。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養。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學態度。
第六,高雅的言談舉止。語文教學要註重培養學生的儒雅氣質和文明舉止。與人交往態度要大方,談吐要文雅,能根據不同場合選擇合適的措辭。
初中學生要掌握哪些語文知識,背誦哪些古詩詞,這些是可以量化的,可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深厚的文化素養不可量化。往往看不見的又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