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載體,在文字還未出現之前,史前社會就有圖形記事的傳統,後來壹些圖形被簡化為象形符號,人們發現可以通過壹些符號來表達壹些基本的信息。這些符號越來越多,接下來人們發現可以把壹些簡單的符號組合起來表現更為復雜的意思,這樣最早的表意文字系統就誕生了。
表意文字的核心是最基本的象形符號和約定俗成的指代符號,以及這些符號的組合方式和內在的邏輯。楔形文字以形似木楔而得名。
人類的發現壹般都出自偶然,楔形文字的破譯更是偶然中的偶然。1799年7月19日,橫掃埃及的拿破侖軍在羅塞塔村無意間發現了壹塊石碑?羅塞塔石碑。這塊碑的上面同時用三種語言,即古埃及象形楔形文,古埃及註音楔形文和古希臘文銘刻了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於公元前196年發布的壹個公告。
由於古希臘文是通行的歐洲書面文字之壹,所以這塊石碑無疑就是壹本字典。左左右右倒查順查壹遍,整個古埃及文明唾手可得。法國人宣布,幾個星期後就會有結果。實際上法國人太樂觀了,這塊小小石碑銘文的全破譯整整用了二十年。
拿破侖攻占埃及觸及了英帝國的利益,兩國間爆發了史稱尼羅河大戰的戰爭,其結果是英軍奪回埃及。在英國人奪回的戰利品中包括羅塞塔石碑,將此占為已有的法國將軍墨努弄巧成拙,為換回自己被英軍扣留的其他物品,不得不交了出來,好在之此之前已經做了不少摹本,在他看來也差不了多少。英軍把石碑運回倫敦,十分驕傲地陳列在大英博物館至今。
這壹舉動激發了壹個法國青年的愛國熱情,他發誓要趕在英國人之前讀懂這塊碑,以奪回法國人在戰場上沒能得到的東西,那就是法國人的優越。這個人就是商博良。英國人自己當然知道破譯這塊石碑的重要性,費了挺大勁奪回壹件寶貝,卻不知如何使用,豈不成了笑柄?
英國方面領銜攻關的是博物館駐館科學家托馬斯楊,且不說雄厚的財力和國家的支持,其資歷就能讓競爭對手退避三舍,他提出的人眼聚焦原理和光線傳播原理至今仍是經典物理學的基本假設,廣為引用。另外,英國人擁有羅塞塔石碑,這本身也是壹個無以倫比的優勢。
商博良就寒磣多了,孤軍壹人,無名無望,出身貧寒。可是商博良卻有兩個無以倫比的優勢,那就是語言天賦和壹個不管他幹什麽都盲目支持的哥哥約瑟夫。商博良出生在法國西南壹個小鎮費吉卡,在格裏諾博完成中學教育,十三歲時就能熟練使用六種語言,其中包括埃及語和希臘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