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ú
①<;形>;單獨;獨自。《莊暴見孟子》:“~樂樂,與人樂樂,孰樂?”《六國論》:“蓋失強援,不能~完。”《捕蛇者說》:“而吾以捕蛇~存。”
②<;形>;老而無子這樣壹種狀態叫“獨”。《趙威後問齊使》:“哀鰥寡,恤孤~,振困窮,補為足。”《禮記?大同》:“鰥、寡孤、~、廢疾者皆有所養。”
③<;形>;獨特;特殊。《史記?遊俠列傳序》:“讀書懷~行君子之德,義不茍合當世。”《與朱元思書》:“奇山異水,天下~絕。”
④<;副>;只是;僅僅。《垓下之戰》:“今~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陳涉世家》:“陳守令皆不在,~守丞與戰譙門中。”《赤壁之戰》:“~卿與子敬與孤同耳。”
⑤<;副>;唯獨。《石鐘山記》:“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而此~以鐘名,何哉?”《賣柑者言》:“吾售之,人取之,未嘗有言,而~不足子所乎?”
⑥<;副>;豈;難道。《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雖駑,~畏廉將軍哉?”《信陵君竅符救趙》:“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不憐公子姊邪?”
獨步指超群出眾,無與倫比。
獨夫⒈獨身的男人。⒉殘暴無道、眾叛親離的統治者。
獨行只身孤行。誌節高尚,不隨俗沈浮。
文言文字典--字博緣網
2. 帶獨字的文言文鰥寡孤~
君~不見夫趣(趨)市者乎?
棄君之命,,~誰受之?
獨,犬相得而鬥也。羊為群,犬為獨也。——《說文》。段玉裁註:“犬好鬥,好鬥則獨而不群。”
君子慎其獨也。——《禮記·禮器》
儒有特立而獨行。——《禮記·儒行》
我獨南行。——《詩·邶風·擊鼓》
天之生是使獨也。——《莊子·養生主》
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楚辭·屈原·涉江》
吾以捕蛇獨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君今何疾,臨路獨遲回。——南朝 宋· 鮑照《代放歌行》
不見秘書心若失,百年衰病獨登臺。——宋· 王安石《懷元度》
聖人所獨見,眾人焉知其極?——《呂氏春秋·制樂
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謝靈運為 永嘉守,凡 永嘉山水,遊歷殆遍,獨不言此山。—— 宋· 沈括《夢溪筆談》
不獨是城裏姓賈的多,外省姓 賈的也不少。——《紅樓夢》
別人來得,獨妳來不得。——周立波《蔔春秀》
獨為匪民?——《詩·小雅·何草不黃》
相如雖駑,獨畏 廉將軍哉。——《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兄不能威,獨不能斷“出”耶?——《聊齋誌異》
獨為匪民?——《詩·小雅·何草不黃》
相如雖駑,獨畏 廉將軍哉。——《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兄不能威,獨不能斷“出”耶?——《聊齋誌異》
老而無子曰獨。——《孟子·梁惠王下》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
存幼孤,矜寡獨。——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
回聞 衛君,其年壯,其行獨。——《莊子·人間世》
3. 如何獨自在考試時翻譯古文這個問題提得有水平。簡單實用。所謂臨淵羨漁,不如退而結網。能夠想到獨自翻譯,那就是非常值得嘉許的。
能夠獨自翻譯古文,在考試中隨機應變,憑個人的經驗,有文以下幾點建議: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文翻譯的“利器”是什麽呢?就是平時的積累,古文中有很多基礎性的東西需要我們在平時加以積累。比如,(1)通假字。這個非常重要,有時候我們看著是這個字,其實它代表的不是這個字本身,而是通假另壹個字,如果看 *** 它,那麽就不可能知道它的真實意義。(2)字義。每個字的都有自己的含義,而在古文當中,壹字多義則更明顯。所以,不僅要了解這個字的本義,還要知道引伸義,轉借義等等。(3)典故。典故在古詩詞翻譯中可能會更多壹些,不過在古文中也時常出現。只有對知識背景有很好的了解,那麽才有助於我們對古文原句的理解,理解之後才能用自己的話翻譯出來。(4)語法。古文有古文自己的語法。對語法知道也要有清楚的認識。比如什麽是倒裝?什麽是前置?倒裝有哪幾種?前置又分哪幾類?
2、就是否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多看多讀古文。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憑自己的經驗嘗試去多翻譯。從句到段,從段到篇。翻譯多了,自然而然就會有自己的語感及心得。
3、多看壹些古代文言經典名著,經典就有那麽壹些,考試當中出題出來出去離不開那幾本書。有時間把書看了,知道書裏寫的是什麽了,講的是什麽了,那麽不管考什麽,也難不倒。
4、聽聽別人的意見。三人行,必有我師,別人也有很多很好的經驗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