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細節描寫要追求“細節”、“真實”、“豐富”

細節描寫要追求“細節”、“真實”、“豐富”

細節描寫要追求“細節”、“真實”、“豐富”

作者/王永良

編者按:本題目對應江蘇教育版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必修3》中的“尋找文言文、津、良”題目。

主題解釋

有哪些細節?細節指的是小情節,可以是人物的表情和動作,也可以是人物的心理和語言。如果把壹篇文章比作壹棵樹,那麽細節就是樹上特有的“傷痕”,是會說話的“眼睛”。壹篇文章中沒有詳細的描寫,人物顯得枯燥無味。所以,要想把人物寫得惟妙惟肖,就要在細節描寫上下功夫,找到自己獨特的、吸引眼球的細節。

魯迅先生在《三閑集略(現代世界短篇小說集)》中有壹句精辟的話:“窺壹斑而知全豹,壹目傳神。”這句話本來是關於魯迅短篇小說特點的兩句話,我們也可以用這兩句話來概括細節描寫的作用——通過極其微妙的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性格。

那麽,如何才能在平時的寫作中打磨細節呢?

首先要追求壹個“精”字。“細”字的意思是小巧精致。微小,即描寫的對象小,是人、事、環境、事件的壹小部分。想要細膩地描寫事物,刻畫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必須從小的地方入手。魯迅先生非常善於以大處著眼,以小處落筆。如下端寫祥林嫂的筐、破碗、裂竹竿;老栓打滿補丁的被子,阿q的氈帽,六斤托著的十八銅釘的飯碗……這些東西看似極小,在小說中隨處可見,仿佛是作家隨手扔掉的,但它們都適應了特定情境下不同性格的特點,渲染了這些人物的生活和思想。再比如,醫學上對圍觀者的描述是“脖子伸得很長,好像很多鴨子被看不見的手捏著向上擡”。這種“伸”和“舉”,生動地表現了人的神態和姿態,把人的無知和麻木不仁的病態心理刻畫得入木三分,真正做到了細節中的精神展現。

其次,要追求壹個字“真”。好的細節要追求語言的真實,表現人物的真實氣質。在這個專題《燭火武功閉關秦時》中,人物描寫主要采用對話描寫,包括燭火武功的牢騷語(“我不如人強;現在我老了,什麽也幹不了了”),還有秦伯的智慧(“秦,...闕秦益晉,唯君能算”)。這些語言描寫,讓我們感受到壹個生動、真實、立體的老部長形象。

先來看看孫儷《聊齋誌異》裏我和老婆相親的壹個片段:

她村裏有個我的遠房姑姑,專門約我去看戲,說可以當媳婦。看戲那天,我去了,阿姨在臺下等我。她拉著我的手,走向壹條長板凳。長椅上,並排站著三個大姑娘,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留著大辮子。我姑姑叫了我的名字,說:“妳可以在這裏看著。戲演完了,我給妳家打電話吃飯。”

阿姨的話還沒說完,我就看到站在板凳中間的女孩,狠狠地看了我壹眼,跳下板凳,走到演播室外面,上了壹輛車。

作者用壹系列的動詞,準確地把握住了人物的細微動作,生動地寫出了壹個未婚女子特有的矜持、羞澀、緊張的表情,栩栩如生,展現了人物的真實氣質。

第三,要追求“豐”字。是追求寫作手法的多樣性,達到塑造人物形象豐富多變的目的。我們可以用動態的方法寫,靜態的方法寫,還有各種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比如《孔乙己》裏,孔乙己吃茴香豆。首先,他寫道,他給孩子們吃茴香豆,“壹人壹粒”。孩子們吃完後,眼睛還在看著他的盤子。孔乙己“慌了,五指遮盤”。”他直起身子,又看了看豆子,搖搖頭說:“不能再吃了,不能再吃了!多少錢?“不多。”“這種動態的細節描寫,不僅描寫了孔乙己的動作,還描寫了他的語言和心理,非常生動。靜態的細節,如魯先生在《福思書房》中“朱拓的大‘壽’字掛在墻上”對聯的壹面已經脫落,松散地卷在長桌上,另壹面還在。方式是:講道理,和為貴”;書桌上有“壹堆看似不全的康熙字典”...這些環境描寫生動地表現了封建勢力的代表陸四爺的陳腐和虛偽。

真正的鍛煉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作。

有壹本書叫《妳永遠叫不醒壹個裝睡的人》,有壹首歌唱的是《喚醒妳的耳朵》。我們喚醒了別人,也被別人喚醒。更多的時候,我們把自己叫醒。妳有什麽關於睡醒的故事或經歷?請以《醒來》為題,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寫作技巧

題目很明確但是留下了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我們可以把它具體化。

1.“醒來”的主題可以是:

(1)特定的聲音,如天籟、鳥鳴、雞鳴、秋聲...

(2)人:自己、他人(父母親人、老師同學、時代社會中的人、歷史文化名人...)

(3)自然界的壹切,如陽光、月光和春天...

(4)抽象事物:語言、文字、行為...

2.被“喚醒”的對象可以是人或物,如花草樹木、山川河流……也可以是其他事物,如國家、民族。

3.被“喚醒”前的狀態:

(1)睡眠(早夢,上課睡覺...)

(2)(個人)混亂、困惑、迷茫、猶豫、沈淪、懈怠、自卑、墮落...

(3)(民族或國家)精神抑郁,身體虛弱,處境危險...

4.被“喚醒”後的狀態:

(1)頭腦清醒,神清氣爽。

(2)覺醒。

優秀作品點評

叫醒翟沂蒙,江蘇教育學院附屬高級中學。

他翕動著幹燥蒼白的嘴唇,穿著壹件藍灰色的大病號服躺在床上,沒有焦點地盯著天花板。

人生是不是就像那脆弱的墻皮,壹不小心就掉下來了,碎成碎片?

他閉上眼睛,固執地以為自己要死了。

病房的門被推開了,是母親。她紅著眼睛坐在床上,苦苦哀求;“到外面去,空氣好。”見他壹動不動,毫無反應,他低聲抽泣道:“醫生說,妳的病有希望治好...先別把自己崩了……”

父親拿來壹個鳥籠,說:“讓它陪著他吧。”拉著憔悴的母親離開。

當籠中鳥看到新的環境時,它們高興地嘰嘰喳喳,跳上跳下。他仍然閉著眼睛,但是他的耳朵在動。

“妳好。”籠子裏的鳥原來是壹只鸚鵡,說著壹種不知道從哪裏聽來的方言,在尖叫。

他終於歪著頭看了看。

這是壹只還沒長大的小鸚鵡,滴著豆子壹樣的小眼睛,嘴巴張開,伸出粉紅色的小舌頭;頭頂有壹撮黃色細毛,其他部位長滿藍色羽毛。不太好看,翅膀毛躁,好像是自己啄的。

他心裏嘆了口氣:媽媽想太多了。雖然醫生對他的病情只字不提,但他是知道的,她再怎麽包紮調養也沒用。還送來了壹只鳥。有什麽用?可笑!

他不需要這種東西。苦笑著,他打開籠子,把那只騰躍的鳥放在窗外。

手指碰到小鳥的那壹刻,它的體溫傳遞到了他身上,柔軟而溫暖,有點舒服。

他躺下繼續睡覺,眼睫毛顫抖,房間裏靜悄悄的。剛才的歡樂似乎只是壹場夢。

第二天早上,壹陣沙沙聲把他吵醒了——鸚鵡自己飛回了窗前。

“賣燒餅的好吃。”突然蹦出壹句讓他覺得好笑的話,讓他忍不住彎下了嘴。

算了,等死的時候有個伴真好。如果它想待在這裏,就待在這裏。

那只鳥像多動癥壹樣左右撲騰,最後用爪子纏住他的大拇指站在他的手上,鼓著喉嚨,伸著舌頭,嘰裏咕嚕地說著南京話。他只是聽著,笑著,卻不說話。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好幾天,直到我媽推開門,看到壹人壹鳥對視的奇怪景象:“妳……”

“媽媽,什麽事?”他面帶微笑脫口而出。

“明天就要手術了……”母親淡淡地說。

已近黃昏,窗外晚霞如血。手裏的小鳥開心地咕咕叫,不停地啄他的手掌,讓他覺得癢癢的,很舒服。他突然感到莫名的高興,覺得有這麽多陪伴真好。

他的臉變得明亮,變得不那麽死氣沈沈。

“伯德,妳認為明天的手術會成功嗎?”“恭喜發財,恭喜發財。”這只鳥用它最大的聲音回答,用壹根藍色的羽毛碰了碰他的手指。

左心房突然壹跳,好像有什麽東西孵化了,他感覺有什麽溫暖的東西醒了過來...

評論文章的美在於細節描寫,美在於作者對細節描寫的追求,真正做到了“精”、“真”、“豐”。沒有這些細節,人物的變化就會失去支撐,劇情的合理性也會大打折扣。

模擬訓練

1.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寫作。

對手之間有競爭,也有友誼。它們相互促進,相互依賴,缺壹不可。

請以“對手”為題,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要求詳細描述。

2.有句詩叫:“很多人在找他,那個人卻在昏黃的燈光下。”妳有過類似的經歷嗎?請以“偶遇”為題寫壹篇記敘文,不少於800字,細節精彩。

請以“禮物”為題,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並註意人物塑造方法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