眚的意思是:眼睛長白翳,災異。過失。
眚,漢語三級字,拼音:shěng,上下結構,筆畫***10畫,基本字義是指眼睛生翳;過錯;災難、疾苦;古同“省”,減省。眼睛生翳:目~昏花。過錯:“不以壹~掩大德”。災難,疾苦:災~。古同“省”,減省。
康熙字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所景切,生上聲。《說文》目病生翳也。又妖病也。《前漢·外戚傳》中山小王未滿歲有眚病。《孟康註》妖病也。蘇林曰:名為肝厥,發時唇口手足指甲皆靑。
又《廣韻》過也,災也。《易·訟卦》無眚。《釋文》子夏傳雲:妖祥曰眚。馬雲:災也。鄭雲:過也。《書·舜典》眚災肆赦。《傳》眚謂過誤。《左傳·僖三十三年》不以壹眚掩大德。《註》眚謂微傷。《後漢·郞顗傳》景雲降集,眚沴息矣。《註》眚沴,謂災氣。
又裁省也。《周禮·地官·大司徒》荒政十二,七曰眚禮。《註》荒政,殺禮也。又通作?,瘦謂之?。《周禮·夏官·大司馬》馮弱犯寡則眚之。《註》眚,損也。四面削其地,猶人眚瘦也。又通作省。詳省字註。又《集韻》息井切,騂上聲。義同。
學習漢字的重要性:
漢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是當今世界上唯壹在用的自源性文字,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文字。作為記錄、保存、傳播知識的獨特工具,漢字對中國和世界人類文明的進步,對推動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發揮了偉大的作用。
漢字是承載文化的重要工具,當前留有大量用漢字書寫的典籍。不同的方言、甚至語言都使用漢字作為***同書寫體系。在古代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群島,以及位於婆羅洲的蘭芳***和國,漢字都曾是該國正式文書的唯壹系統,因而漢字在歷史上對文明的傳播分享有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