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4個成語典故50字左右

4個成語典故50字左右

毛遂自薦 戰國時,秦軍在長平壹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想挑選20個文武全才壹起去。他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最後還缺壹個人。門下有壹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毛遂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客二十人壹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現在還少壹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湊足人數出發吧!”平原君說:“先生來到趙勝門下到現在幾年了?”毛遂說:“到現在三年了。”平原君說:“賢能的士人處在世界上,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現在,處在趙勝的門下已經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妳沒有稱道,趙勝也沒有聽到贊語,這是因為沒有先生什麽才能的緣故。所以先生不能壹道前往,先生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如果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就會象禾穗的尖芒那樣,整個鋒芒都會挺露出來,不單單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平原君終於與毛遂壹道前往。那十九個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卻都沒有說出來。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壹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臺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快下!我和妳主人說話,妳來幹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臺階。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麽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捕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壹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後,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壹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成語“毛遂自薦”由此而來,比喻不經別人介紹,自我推薦擔任某壹項工作。 唇亡齒寒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借口說鄰近的虢(guó)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壹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地。“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借道的。”晉獻公壹聽有點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裏罷了。”晉獻公采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樣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後,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彼此幫助,萬壹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啊!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於是就帶著壹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軍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後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系密切,相互依存。 臥薪嘗膽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闔閭讓伍子胥選後繼之人,伍子胥獨愛夫差,便選其為王。此後,勾踐聞吳國要建壹水軍,不顧範蠡等人的反對,出兵要滅此水軍,結果被夫差奇兵包圍,大敗,大將軍也戰死沙場,夫差要捉拿勾踐,範蠡出策,假裝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夫差也不聽老臣伍子胥的勸告,留下了勾踐等人,三年,飽受侮辱,終被放回越國,勾踐暗中訓練精兵,每日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裏掛了壹只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 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後與人民壹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力之下把越國強大起來。 壹次夫差帶領全國大部分兵力,去赴會,要求勾踐也帶兵助威,勾踐見時機壹到,假裝赴會,領3000精兵,拿下吳國主城,殺了吳國太子,又擒了夫差,夫差悔當初未聽伍子胥言,留下了勾踐,死前,他只求,不要傷害吳國百姓...... 不鳴則已,壹鳴驚人 淳於髡是齊國的壹個入贅女婿。身高不足七尺,為人滑稽,能言善辯,屢次出使諸侯之國,從未受過屈辱。齊威王在位時,喜好說隱語,又好徹夜宴飲,逸樂無度,陶醉於飲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給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縱,各國都來侵犯,國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間。齊王身邊近臣都不敢進諫。淳於髡用隱語來規勸諷諫齊威王,說:“都城中有只大鳥,落在了大王的庭院裏,三年不飛又不叫,大王知道這只鳥是怎麽壹回事嗎?”齊威王說:“這只鳥不飛則已,壹飛就直沖雲霄;不叫則已,壹叫就使人驚異。”於是就詔令全國七十二個縣的長官全來入朝奏事,獎賞壹人,誅殺壹人;又發兵禦敵,諸侯十分驚恐,都把侵占的土地歸還齊國。齊國的聲威竟維持達三十六年。這些話全記載在《田完世家》裏。 齊威王八年(前371),楚國派遣大軍侵犯齊境。齊王派淳於髡出使趙國請求救兵,讓他攜帶禮物黃金百斤,駟馬車十輛。淳於髡仰天大笑,將系帽子的帶子都笑斷了。威王說:“先生是嫌禮物太少麽?”淳於髡說:“怎麽敢嫌少!”威王說:“那妳笑,難道有什麽說辭嗎?”淳於髡說:“今天我從東邊來時,看到路旁有個祈禱田神的人,拿著壹個豬蹄、壹杯酒,祈禱說:‘高地上收獲的谷物盛滿篝籠,低田裏收獲的莊稼裝滿車輛;五谷繁茂豐熟,米糧堆積滿倉。’我看見他拿的祭品很少,而所祈求的東西太多,所以笑他。”於是齊威王就把禮物增加到黃金千鎰、白璧十對、駟馬車百輛。淳於髡告辭起行,來到趙國。趙王撥給他十萬精兵、壹千輛裹有皮革的戰車。楚國聽到這個消息,連夜退兵而去。 齊威王非常高興,在後宮設置酒肴,召見淳於髡,賜他酒喝。問他說:“先生能夠喝多少酒才醉?”淳於髡回答說:“我喝壹鬥酒也能醉,喝壹石酒也能醉。”威王說:“先生喝壹鬥就醉了,怎麽能喝壹石呢?能把這個道理說給我聽聽嗎?”淳於髡說:“大王當面賞酒給我,執法官站在旁邊,禦史站在背後,我心驚膽戰,低頭伏地地喝,喝不了壹鬥就醉了。假如父母有尊貴的客人來家,我卷起袖子,躬著身子,奉酒敬客,客人不時賞我殘酒,屢次舉杯敬酒應酬,喝不到兩鬥就醉了。假如朋友間交遊,好久不曾見面,忽然間相見了,高興地講述以往情事,傾吐衷腸,大約喝五六鬥就醉了。至於鄉裏之間的聚會,男女雜坐,彼此敬酒,沒有時間的限制,又作六博、投壺壹類的遊戲,呼朋喚友,相邀成對,握手言歡不受處罰,眉目傳情不遭禁止,面前有落下的耳環,背後有丟掉的發簪,在這種時候,我最開心,可以喝上八鬥酒,也不過兩三分醉意。天黑了,酒也快完了,把殘余的酒並到壹起,大家促膝而坐,男女同席,鞋子木屐混雜在壹起,杯盤雜亂不堪,堂屋裏的蠟燭已經熄滅,主人單留住我,而把別的客人送走,綾羅短襖的衣襟已經解開,略略聞到陣陣香味,這時我心裏最為高興,能喝下壹石酒。所以說,酒喝得過多就容易出亂子,歡樂到極點就會發生悲痛之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這番話是說,無論什麽事情不可走向極端,到了極端就會衰敗。淳於髡以此來婉轉地勸說齊威王。威王說:“好。”於是,威王就停止了徹夜歡飲之事,並任用淳於髡為接待諸侯賓客的賓禮官。齊王宗室設置酒宴,淳於髡常常作陪。

滿意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