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典故壹:相傳東漢末年,文帝曹丕廢漢獻帝劉協建立魏國後,開始對劉姓皇族進行殘殺,其中有壹支子劉姓逃到威海這地方,成了威海的早期居民。劉姓到威海後,經常到劉公島周圍打魚,發現島上景色優美,是避暑消夏的好地方,也就在這裏建起了房屋,開墾了農田,成了劉家家業,那時候稱之為“劉氏別業”。後來每當海上風起浪湧時,人們都會看到有位老人手持火把或堆篝火為船民引航,他們就是這樣不知搭救了多少遇險的船民,於是後人把兩位老人尊為海聖劉公劉母,而這座小島又因此得名劉公島。關於劉公島名稱的由來,千百年來在民間還流傳著壹段美麗的傳說。
3、典故二:很久很久以前,有壹條商船,在海上遇到大風,被刮得迷失了方向,船上的商人奄奄壹息、隨波逐浪飄到壹座小島上,島上有壹老夫老妻(還有傳說,這對老人是壹對神仙,為商人做了壹鍋吃不完的米飯。)救了他們,老翁姓劉,在劉公島居住,經常在夜裏舉著火把為過往船只指明方向。這條商船每次航行到這裏都會給劉公帶來好多好吃、好用的東西。後來劉公、劉母去世了,這條商船的商人為了紀念劉公劉母,就籌集資金在島上建起了壹座劉公劉母廟。從此人們也就稱該島為劉公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