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秋分應惜的意思

秋分應惜的意思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天的第四個節氣。

秋分秋半,陰陽相半,半是剛剛好

《康熙字典》:“分,半也。”

秋分,也稱作“秋半”。這壹天正好是秋季九十日中的壹半。

秋分的到來,意味著秋天已經過去壹半了。

《春秋繁露》:“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日,陰陽各半,晝夜等長,白天和黑夜壹樣長,相應的在氣候上,秋分時節也是涼熱均衡,舒適宜人。

在四季之中,這時節可以說是壹年中最好的日子,沒有夏天的燥熱,也沒有春天的潮濕,更沒有冬天刺骨的寒冷,而是涼風送爽,碧空萬裏,陽光明亮而不灼人,難怪古人說“秋日勝春朝”。

秋分的美好,可以說是大自然“半”字的妙用,這也啟示我們“半”的生活智慧。

古人有壹種“半”字哲學,所謂“花看半開,酒飲半醉”,“半”是剛剛好,恰到好處,余味無窮。

有人還專門寫了《半半歌》,“看破浮生過半,半字受用無邊,半中歲月盡幽閑,半裏乾坤寬展……”

杭州靈隱寺有副楹聯,提醒世人: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人人都希望萬事如意,可是人這壹生中,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哪能事事稱心呢?“凡事只求半稱心”,如此知足,方能常樂。

三毛說:“如果有來生,要做壹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壹半在土裏安詳,壹半在風裏飛揚;壹半散落陰涼,壹半沐浴陽光。非常沈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人生壹世,半因半果,半苦半樂,滾滾紅塵,世事蒼茫,壹半還之天地,壹半享受人間。

而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壹半入世壹半出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春分秋分,陰陽平衡,惜福是本分

由陰陽相半,而陰陽平衡。

秋分日,大自然中的陰氣和陽氣達到了壹種平衡狀態。

壹年裏有兩個陰陽平衡的日子:春分、秋分。

秋分和春分壹樣,都是大自然中陰陽消長的臨界點:春分,平分了春天,而秋分則平分了秋色;春分過後,陽氣盛而陰氣衰,而秋分過後,陰氣盛而陽氣衰。

春分時,燕子來,而秋分是“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將看不到燕子了。

秋分三候:壹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春分時,雷電開始發聲,而秋分後,雷電悄然潛入地下,由於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人穴中,並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

春分後,春水長流而浩蕩;秋分後,秋水蹉跎漸凝滯。春夏水長,秋冬水涸,草木也因此春生夏長秋收,壹歲壹枯榮。

春分和秋分是兩個截然相反的極點,平衡只是暫時的,秋分後,夜晚越來越長,寒涼漸重,“壹場秋雨壹場寒”“白露秋分夜,壹夜冷壹夜”。

世間也是如此,沒有絕對的平衡,盛極必衰,有盛有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起有伏,起起伏伏……

在古人的觀念中,月亮是“太陰”,它的圓缺象征了陰氣的消長,所以古時有在秋分日“祭月”的習俗,所謂“春祭日,秋祭月”。

秋分在農歷八月的時間不固定,不壹定每次都是月圓,後人漸漸把祭月調到了中秋。

把“祭月”改到八月十五,反映了中國人的壹種集體無意識:渴望圓滿,明明知道圓滿只能是壹種理想,真正的圓滿事實上是並不存在的,但還是充滿渴望。

世間沒有絕對的圓滿,正如世間沒有絕對的平衡,所以對我們凡夫俗子來說,惜福是壹個人最大的本分,福不可享盡,勢不可使盡,在有所缺失中尋求圓滿,在懂得舍棄中學會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