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如何理解“教材無非是個例子”

如何理解“教材無非是個例子”

“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提醒我們要明確這個例子的示範功能。必須了解語文教材的編寫原則。

壹是文質兼顧,按葉老所說,“所選為語文教材,務求文質兼美,堪為模式,於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之增長確有助益。”

二是文體兼顧,“洋洋灑灑的富有情趣的材料固然選取,零星的便簽、壹條壹條的章則、樸實幹燥的科學記敘也(應)選取”。語文教材實現了文質、文體兼顧,才能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才能很好地突出它的實踐性。

其次,必須了解語文教材的編者意圖。可作教材的文章浩如煙海,編者為什麽選擇這些作為教材呢?編者是想通過這些文章向學生傳遞什麽信息呢?獲得怎樣的素質和能力呢?這是每壹個語文老師要思考的。若不在這方面花些心思,就難以準確而全面地發揮教材的功能。

再次,老師必須從語文教材中讀出自己。如果我們僅憑現有的參考書或現成的教案去教學,很多時候只會得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結果。

擴展資料

深入鉆研教材這個“例子”,從中讀出自己的感悟,就能常教常新,讓學生如坐春風。40歲才從體育學科改到語文學科的支玉恒老師,就是壹個很好的例證。支老師當語文老師後的第壹件事,就是鉆研教材,認真備課。他說,備課肯定要先讀教材,但初次接觸課文時,並不多讀,而是只讀壹遍。讀這壹遍,是非常認真、非常仔細的。讀完了,就合上書回憶,在回憶中抓取這篇教材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和最突出的特點。

如《曼谷的小象》,讀完後合上書壹想,腦子裏逐步出現了這些形象:禾苗,草地,晨霧,泰國婦女,小象,壹陣悅耳的鈴聲,壹件友善助人的事情……所有這些,令人意識到:作者把這麽好的東西都集中到壹個並不復雜的故事中;

就是要表達壹種自然的美、生活的美、人性的美。教學方法就是引導學生在充分讀的過程中,尋找美、發現美、表現美、欣賞美、體味美、享受美,從而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