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樹蔭和樹陰的區別;陰和蔭的區別是什麽

樹蔭和樹陰的區別;陰和蔭的區別是什麽

“樹陰”為規範詞形,“樹蔭”為非規範詞形。“陰”和“蔭”的主要區別是“陰”統讀yīn,“蔭”統讀yìn。原來只有“陰”,有yīn和yìn兩種讀音,後來由於分工的需要,分化出“蔭”(yìn),以取代“陰”讀yìn的義項,而“陰”也放棄了其原來讀去聲的義項。“陰”用作名詞或形容詞,“蔭”用作動詞或形容詞。(詳見《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附文:

“綠樹成陰花滿天”——“陰”還是“蔭”? 李鼎 上海中醫藥大學

為了迎接我校建校五十周年,裘老最近發表了兩首親筆書寫的七言絕詩。壹首以“綠樹成陰花滿天”結句,寫出五十年來我校欣欣向榮的建設新貌;另壹首以“猶想中華後起才”結句,寫出老前輩對新壹代的殷切期望。關於詩作內容已有同誌寫成專文介紹,我在這裏想談的,只是“綠樹成陰”的陰字的用法問題。

“綠樹成陰”又可簡化為“綠陰”。裘老另壹首詩有“綠陰如酒醉詩人”。有位老同誌曾用書法給他寫成條幅,把“陰”字寫成“蔭”。裘老看了,把它收藏起來,既不張掛,也不用來影印出版,就因為是“陰”字多了個草頭,原來這兩個字是不能混用的。

向陽稱“陽”,背陽稱“陰”,這壹方位概念歷來都分得很清楚。樹陰,自然就是指樹木遮住陽光而形成的陰影處。把樹陰寫得最為形象的壹句詞是:“午陰嘉樹清圓。”中午陽光直射,大樹底下形成壹圓圈的陰影,這裏是很涼爽的,俗稱“涼陰”或“陰頭”。綠樹成陰,表明樹木的枝繁葉茂,這是夏天的景象。唐詩中有“綠樹陰濃夏日長”、“陰陰夏木囀黃鸝”、“綠陰冉冉遍天涯”等,都是正確地使用“陰”字。

“陰”字加上草頭的“蔭”字,本來只讀去聲,與讀陰平的“陰”字有平仄聲之分,因此在詩詞中讀音含糊不得。“蔭”字從“陰”字分化出來,加上草頭,原意指青草覆蓋地面起庇蔭作用。《左傳》有句話:“若去枝葉,則本根無所庇蔭矣。”早期只用“陰”字。《詩經·大雅》有句詩:“既之陰女,反予來赫。”改用後起的字可寫成:“既之蔭汝,反予來赫。”意思是:我既然這樣庇護妳,妳反而來威嚇我。

最能說明“蔭”字的原義的,是清末大學者俞樾(字蔭甫)這對名字,合起來就是“樾蔭”二字。原出處《淮南子·人間訓》:“武王蔭暍人於樾下……”(高誘註:“樾下,眾樹之虛也。”)意指周武王將中暑的人移放到路旁大樹間枝葉交疊如蓋的涼陰下。後來將路旁的行道樹稱“道樾”,將大樹下的陰涼處稱“樾蔭”,字讀去聲。王安石詩“客坐苔紋滑,僧眠樾蔭清”就是這麽用的。陶淵明詩句“桑竹垂餘蔭”、蘇東坡詩句“長松得高蔭”等,都是著眼於枝葉庇蔭的意思。詩詞中就是沒有將“蔭”字讀成平聲。

近代說的“林蔭大道”壹詞,實際是從“樾蔭”發展而來的,蔭字意思不算錯,只是讀音讀成“陰”了;近來甚至喧賓奪主,想侵占“陰”字的原有地位,有人把與花木有關的“綠陰”、“花陰”、“柳陰”、“松陰”等的“陰”字都加上了草頭,而且拿新編的辭書作證。老先生可不接受這種庇蔭,只好說:好了,好了,不必要再加了。

備註:

蔭統讀yìn,不讀yīn。1.[動]<文>(樹木)遮蓋陽光。▽~覆。2.[動]封建時代子孫因先世有功而得到封賞或庇護。▽封妻~子。3.[形]陽光照不到;陰涼潮濕。▽地下室太~了,沒法住。詞語舉例:蔭庇(庇蔭)|蔭蔽|封妻蔭子|蔭涼(跟“陰涼”不同)|蔭翳(跟“陰翳”不同)

(註:“樹~”、“綠~”、“林~道”等應作“樹陰”、“綠陰”、“林陰道”等。)

——摘自《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1985)以及《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綠樹成陰:樹木遮住陽光而形成陰影。成,形成(動詞);陰,陰影(名詞)。“成”後加名詞為動賓式動詞,比如“成才”、“成龍”、“成形”、“成文”等,“綠樹成陰”的“成陰”也是這種結構,如果用“蔭”(去聲,動詞或形容詞)就不合理了。

社會上很多人甚至壹些媒體都被現漢和那些偽專家、假權威誤導了,加上壹些人的思想本來就媚俗、虛偽,看到“林陰道”裏有“陰道”兩個字便嚇壹跳,以為孩子學了這個詞會變壞,其實讓孩子變壞的可不是這個詞,“林陰道”跟“陰道”也沒有壹毛關系,說有關系的人也是強拆詞語!“林陰道”是“林陰”+“道”,是指兩旁有樹木蔭蔽(yìnbì)(均讀去聲)的道路,也說“林陰路”。

現在真是“蔭”滿天飛啊!“綠楊陰裏白沙堤”、“綠陰不減來時路”“誰記窗前借綠陰”“樹頭花落未成陰”“無心插柳柳成陰”等著名古詩或諺語裏的“陰”被很多人改成“蔭”了!魯訊先生的《革命時代的文學》裏有幾句話:“要講得堂皇點,則譬如種柳樹,待到柳樹長大,濃陰蔽日,農夫耕作到正午,或者可以坐在柳樹底下吃飯,休息休息。”其中的“濃陰蔽日”也被篡改為“濃蔭蔽日”了!這是對古人的大不敬,這壹切都是拜現漢和那些偽專家、假權威所賜啊!他們要違反國家語委的規定、違反國家規範堅持設“蔭”(yīn)的話,必定要無恥地、肆無忌憚地篡改古人詩詞或者誤導、縱容不明就裏的群眾胡亂更改古人詩詞,以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他們在為獲取“蔭”(yīn)的 “生存權”而進行狡辯的時候,對古人詩詞被肆意更改的亂象是只字不提的,因為這種亂象就是他們壹手造成的!

有陽必有陰,陰陽平衡才能構成和諧的自然、和諧的社會,陽盛陰衰或者陰盛陽衰都是病態。代表女性的“陰”被某些人視為眼中釘並刻意規避,正說明那些人男權思想、封建思想極端嚴重,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女人生的?不知道他們家中有沒有女性?(我的話是難聽了些,但是,他們公然違反國家規範、約定俗成的用法,導致非法的“樹蔭”“綠蔭”“林蔭道”等泛濫成災,祖國語言和傳統文化已經被他們戕害得慘不忍睹,壹些群眾和媒體已被他們蒙蔽和愚弄到了不自知的地步,他們就是要背叛祖宗、愚弄世人到底!平心靜氣地與他們辯論已經沒有用了!)

《現代漢語詞典》(現漢)違反國家標準例舉

1.《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審定:凹統讀āo,現漢為凹註wā音。

2.《審音表》審定:桔統讀jié,現漢為桔註jú音,並解釋為“‘橘’俗作‘桔’”。

3.《審音表》審定:蔭統讀yìn,現漢為蔭註yīn音,並將其釋義篡改為“陰”的釋義。

4.將已經淘汰的異體字“蹚”以規範漢字字頭的形式列出,誤導使用者。

由此可見,在現漢和那些偽專家、假權威的眼裏,是沒有國家標準的,他們自己的標準、他們自己的利益以及他們的不可告人的目的是可以淩駕於國家標準和人民的利益之上的!

現在,學校的學生和社會大眾都存在濫用同音字、濫用繁體字甚至隨意造字的現象。因此,在我國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的漸進過程中,教師肩上的擔子異常沈重。希望廣大教師能以身作則,在教學中、生活中、網絡上自覺使用規範的漢字,為我國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奉獻自己的壹份力量。

親愛的朋友,妳願意我們的後代對“樹蔭”“綠蔭”“綠樹成蔭”等用“蔭”而大量的詩詞、諺語比如“樹陰照水愛晴柔”“綠陰不減來時路”“綠陰冉冉遍天涯”“小舟撐出柳陰來”“樹頭花落未成陰”“無心插柳柳成陰”等卻用“陰”感到困惑嗎?(這些矛盾和困惑都是由現漢私設“蔭”(yīn)造成的,如果嚴格遵循國家語委和《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的規定廢除“蔭”(yīn),那麽這些矛盾和困惑將迎刃而解。)或者妳願意我們的後代將古人詩詞、諺語裏的“陰”都篡改為“蔭”嗎?妳願意讓留給我們大量優美詩詞的古人因其詩作被肆意篡改而顏面掃地、不得安寧嗎?(如果我們放任現漢私設“蔭”(yīn),則古人詩詞、諺語等必將不斷地被有意或無意地篡改,這是對古人的大不敬!)

如果妳不願意,那麽請友情頂壹下帖子或者轉發帖子,以便讓更多被現漢蒙蔽、愚弄的人看清現漢的真面目,阻止其肆意破壞傳統文化的純粹和祖國語言的規範!頂壹下帖子或轉發壹下,在妳也許只是舉手之勞,但也為推進祖國語言的規範化、標準化作出了貢獻,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我們個人也許無法阻止《現代漢語詞典》(現漢)肆意破壞語言的規範化、標準化發展,但我們可以不用它(我們可以選擇兼具規範性、實用性、時代性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如果它壹意孤行、死不悔改,如果大家都不用它,那麽它將會死去,那些偽專家、假權威背叛祖宗、愚弄世人的陰謀將不會得逞,而祖國的語言將會更加規範、標準!請註意:頂帖子或轉發帖子沒有酬勞,妳的QQ也不會增加壹個太陽,完全靠的是對祖國語言和傳統文化的熱愛,為的是給後人營造壹個規範化、標準化的語言環境!

社會上有些人對於“樹陰”、“林陰”、“綠陰”、“綠樹成陰”等規範詞語愛用“蔭”代替“陰”是事實,而詞典不應壹味地媚俗,而應嚴格遵循國家規範,推動語言往規範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但現漢卻反其道而行之,公然違反國家規範和約定俗成的用法,不顧古詩詞、諺語中“陰”和“蔭”井水不犯河水的事實,私設“蔭”(yīn),而刻意規避“林陰”“綠陰”“林陰道”等,“蔭”字鳩占鵲巢、登堂入室、大行其道的亂象正是現漢和那些偽專家假權威壹手造成的,他們還巴不得將古詩詞、諺語中的“陰”都篡改成“蔭”呢!(他們破壞語言的健康規範還不僅限於此,其他壹些字詞的用法也被他們搞得混亂不堪,比如,“作主”“當作”“作客”“作聲”“作貢獻”“作準備”“作努力”“作決定”等的“作”字都被他們換成“做”字,甚至導致壹些人把“作為”也改成了“做為”,大有廢“作”興“做”之意,他們還用很多不規範甚至錯誤的詞形作為所謂的首選詞……大家拿《現代漢語規範詞典》與現漢對照便知孰優孰劣。)由此可見,他們對祖國語言和傳統文化的戕害嚴重到了什麽程度!

因此,如果我們不主動抵制他們,如果放任他們私設“蔭”(yīn),如果讓他們暗箱操作把《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中“蔭”統讀yìn的規定刪除,那對祖國語言和傳統文化來說可就是壹場災難了!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明擺著的事實!

在此,我作為壹名不忍看祖國語言和傳統文化受到戕害的普通公民向大家呼籲:為了給我們的後代營造壹個規範化、標準化的語言環境,請有責任心的專家、學者、作家、媒體人、教師、學生以及其他社會大眾壹起來抵制現漢,制止他們破壞祖國語言的規範化、標準化發展,制止他們戕害傳統文化!請通過論壇、郵件、QQ、MSN、博客等讓更多的人看到這篇帖子,如果在某個論壇上看到這篇帖子就不用再發(但要把帖子頂起來),從而讓更多的人看清現漢的真面目,不要再被它蒙蔽和愚弄,以此來拯救祖國語言和傳統文化!

又文:關於“綠樹成陰”壹詞的用字解釋

“綠樹成陰”壹詞古已有之,比如,唐代杜牧曾寫下“狂風落盡深紅色,綠樹成陰子滿枝”,五代時徐鉉在《依韻和令公大王薔薇詩》中作“綠樹成陰後,群芳稍歇時”,宋人吳子和(吳禮之)的《蝶戀花·春思》中有“滿地落紅初過雨,綠樹成陰,紫燕風前舞”壹句,其中皆作“綠樹成陰”,而不是“綠樹成蔭”。“陰”《說文解字》釋為“闇(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泛指陽光照不到的地方。“蔭”《說文解字》釋為“草陰也”,即指樹陰。“蔭”原為多音字,有yìn 和yīn兩個音(編者註:此說法不妥,“蔭”從“陰”分化出來後就讀去聲,在詩詞中也壹直讀去聲,從來沒有讀過平聲,只是近代“林蔭大道”從“樾蔭”發展而來後壹些人才將“蔭”讀成平聲,這是隨意地改變了“蔭”字本來的讀音),1985年國家語委和國家教委聯合對部分漢字的讀音進行了審定,並出版了《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其中就重新審定了“蔭”的讀音,只保留 yìn,而“陰”仍讀 yīn。之後,各類辭書和學生課本都據此進行了修訂,所以原先的“樹蔭”、“林蔭道”等都隨讀音改作“樹陰”、“林陰道”,“無心插柳柳成陰”、“綠樹成陰”也是如此,最新版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新華字典》等權威辭書中對的“陰”、“蔭”的註釋可以證明。(發表於2005年4月的《半島都市報》“編讀往來”上)

(註:在網絡上搜索到杜牧的詩句是“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與上面所說的詩句略有不同。)

悵詩

唐· 杜牧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另文:關於賈平凹的凹字的讀音的問題

根據百度百科或多數網頁上的資料,賈平凹原名是“賈平娃”,不是“賈平窪”,而“凹”(āo)原來同“窪”,但不同“娃”(讀wá,不讀wā)。如果說他原名是“賈平窪”,那麽他改名為“賈平凹”之後仍堅持讀“凹”為wā的話還有點道理,但他原名的“娃”(讀wá,不讀wā)並不同“凹”,那麽他改名為“賈平凹”後就不應要別人也跟著他讀“凹”為wā,否則就是壹種綁架語言的行為,畢竟漢字不是他自己家的,想怎麽用就怎麽用,想怎麽讀就怎麽讀。

相比於賈平凹,陳寅恪先生就顯得很智慧,雖然他家鄉或和他親近的人也許都將他名字中的“恪”讀為què,但他從沒說過“恪”不讀kè。而賈平凹,改用了別的不同音不同義的字,還要讓別人跟著他讀原來的音(雖然他家鄉的方言也許也讀“娃”為wā,但普通話不是方言,不能沒有自己的規則),這明顯是壹種綁架語言的行為。

以下是魏文成關於“凹”的古音的壹些論述:“凹”字的古本音及現代北方方言尤其是東北方言音依舊為iau(iāu),至少壹直到中古時期,“陶”、“堯”、“凹”三個字的讀音都是相同的。由此可見,“‘凹讀wā’是真正的古漢語”的說法也是不對的,“凹讀wā”最多只算是方言,是不能與古漢語或普通話等同的。

其他

1. “下功夫”還是“下工夫”?

答:很容易就能推出“下工夫”不對:

“苦功”也就是“苦功夫”,“下苦功”就是“下苦功夫”,其中的“苦”不過是個定語,去掉這個定語自然就是“下功夫”。

反過來,由“下工夫”可推出“下苦工夫”,再推出“下苦工”,但這是不正確的,因此“下工夫”不正確。

如果要表示花時間,可以說“費時間”、“費工夫” 。

“下功夫”跟“下苦功”、“下力氣”是壹樣的,都偏向於刻苦、努力,不偏向於表示“花時間”。雖然不偏向於花時間,但其意義又比“費工夫”深刻,因為沒有什麽功夫是不“費工夫”的。因此,如果只單純表示花時間,可用“費時間”、“費工夫”。

2.“比劃”還是“比畫”?

答:“畫線”、“畫句號”、“刻畫”、“指手畫腳”等是應該用“畫”而不用“劃”,但並非所有詞語中的“劃”都要改為“畫”。“比劃”的“劃”跟“劃船”、“劃動”的“劃”的意思是壹樣的(當然讀音不壹樣,請註意區分),表示用手或器物在水中或空中使勁劃動,而不是用筆在紙上畫畫。“劃船”、“劃動”中的“劃”都不能改為“畫”,因此“比劃”的“劃”也不宜改為“畫”。例句:1.兩個武打演員在場地上比劃功夫。2.妳的武藝練得怎麽樣了?我們來比劃比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