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月兔空搗藥扶桑已成薪出自哪個典故

月兔空搗藥扶桑已成薪出自哪個典故

典故:

月兔空搗藥

傳說很久以前,有壹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壹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舍地離開妻兒,踏著雲彩上天宮去。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兔仙不知發生了什麽事,就問旁邊壹位看守天門的天神。

聽完她的遭遇後,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麽忙呢?想到嫦娥壹個人關在月宮裏,多麽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它立即飛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並說想送壹個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於是割下它心頭的肉啊!幾個女兒也舍不得離開父母,壹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起來,妳們願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幫助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願意去。雄兔和雌兔眼裏含著淚,笑了。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

扶桑已成薪

扶桑與太陽的聯系是觀測太陽時建立起來的。“九日居下枝,壹日居上枝。”是說“十日”(十天幹)依次經過,與羲和生十日相合。“壹日方至,壹日方出”是太陽從東方(湯谷,扶桑)升起,到西方(禺谷,若木)落下,夜在歸墟沐浴,太陽雖是同壹個但已是又壹天。

“皆載於烏”與“禺谷”之觀念來自炎帝族,仰韶文化陶器上就已有太陽中的鳥的圖案,朱雀、朱鳥為炎帝族的觀念。誇父是太陽崇拜最登峰造極的象征。《山海經》真實地記錄了這位炎帝的業績。

傳說日出於扶桑之下,拂其樹杪而升,因謂為日出處。亦代指太陽。

擴展資料:

月兔空搗藥扶桑已成薪出自《擬古·生者為過客》為五言古詩,作者詩仙李白。這首詩這是詩人對自己坎坷壹生的總結,嘆息人生短暫,深刻地揭示出封建浮榮的虛幻。

古代神話傳說,後羿從西王母處得到不死之藥,他的妻子嫦娥把藥偷吃了,就飛入月宮;月宮裏只有白兔為她搗藥,嫦娥雖獲長生,但過著寂寞孤獨的生活,沒有什麽歡樂可言。扶桑,相傳是東海上的參天神樹,太陽就從那裏升起,如今也變成枯槁的柴薪。

埋在地下的白骨陰森淒寂,無聲無息,再也不能體會生前的毀譽榮辱了。蒼翠的松樹自生自榮,無知無覺,不能感受陽春的溫暖。所謂“草不謝榮於春風,木不怨落於秋天”,這不過是“萬物興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罷了。詩人縱觀上下,浮想聯翩,感到宇宙間的壹切都在倏忽變化,並沒有什麽永恒的榮華富貴。

“前後更嘆息,浮榮何足珍?”結尾以警策之言收束了全篇。悠悠人世莫不如此,壹時榮華實在不足珍惜。《古詩十九首》的某些篇章在感嘆人生短促之後,往往流露出壹種及時行樂,縱情享受的頹廢情緒。李白在這首詩裏雖也同樣嘆息人生短暫,卻沒有宣揚消極頹喪的思想,反而深刻地揭示出封建浮榮的虛幻。這是詩人對自己坎坷壹生的總結,是有豐富內容的。

《擬古·生者為過客》這首詩的想象力特別新穎、詭譎,有如天馬行空,縱意馳騁,在藝術表現上好比鬼斧神工,匠心獨具。如月兔搗不死藥本來令人神往,可是在“月兔空搗藥”句中,詩人卻著壹“空”字,壹反神話原有的動人內容,這就給人以新鮮奇異的感受。

又如扶桑是高二千丈,大二千余圍的神樹,詩人卻想象為“扶桑已成薪”,壹掃傳統的瑰瑋形象,異軍突起,出奇制勝。再如,陽光明媚的春天,青翠蒼綠的樹木,這本來是春季生機勃勃的景象。在詩人的想象裏竟是“青松豈知春”。這種藝術構思超凡拔俗,出人意料,給人以特別深刻的印象,富有創新的藝術魅力。

百度百科-扶桑 (漢語詞匯)

百度百科-玉兔搗藥

百度百科-擬古·生者為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