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舒主編 《甲骨文字典》卷九“卯”條為:“從二欠相對,象二人張口相向之形,為向背之向初字。與《說文》卯字篆文略同。”這其實解釋的是“向”字初文,誤系於“卯”條下。<? 來源華夏歷史網
《說文》這樣解釋“卯”字,“冒也。二月萬物冒地而出。象開門之形。故二月為天門。凡卯之屬皆從卯。”段玉裁做了發揮,“律書曰。卯之為言茂也。言萬物茂也。律歷誌。冒茆於卯。天文訓曰。卯則茂茂然。釋名曰。卯,冒也。載冒土而出也。葢陽氣至是始出地。字象開門也。莫飽切。古音在三部。卯為春門。萬物巳出。”
對“卯”字的甲骨文形體,吳其昌認為:“卯之始義,為雙刀對植之形。”“劉”字的繁體字“劉”的左上部分就是“卯”。王國維曰:“蔔辭屢言卯幾牛,卯義未詳,與尞、瘞、沈等同為用牲之名。以音言之,則古音卯劉同部,疑卯即劉之假借字。”《爾雅·釋詁》:“劉,殺也。”因為要避諱,《說文》沒有收“劉”這個常用字。hxlsw_.com
甲骨蔔辭中經常有卯幾牢、卯幾牛、卯幾羊,這是殺牲祭祖祭天,所以“卯”字的本義應為“殺”。《說文》和《段註》將“卯”解釋為“冒”、“茂”的說法,都是引申義。 #,)
古人為了記時、記日、記年、記月,發明了天幹和地支。表示“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的名詞,均在甲骨蔔辭中出現,迄今已有三千多年之歷史。“卯”對應的是“日出”那段“時辰”,即早晨5時至7時。或許,正是由於看到“卯”字的字形“象開門之形”,所以借來與日出開門的那段時間對應。卯字“殺”的初義遂晦。 生肖較之幹支,顯然晚出,但具體情況已渺不可考。關於十二生肖的記載,現有文獻中似以 《詩經》為最早。《詩經·小雅·吉日》裏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馬”,意思是,庚午吉日時辰挺好,是躍馬出獵的日子。這裏將午與馬相對應,可見在春秋前後,十二地支與動物的對應關系已確立並流傳。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幹》中說,“十二肖像於巴比倫、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無出於西紀後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漢時西域諸國,仿巴比倫之十二宮而制定之,再向四周傳播者也。”認為生肖為中東地區居民模仿巴比倫黃道十二宮而制定,其傳入中國的時間,當在漢武帝通西域之後。而清代學者趙翼在《陔余叢考》中則說:“蓋北俗初無所謂子醜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我個人覺得,趙翼的說法比較靠譜。古代普通民眾哪裏能記住 “子醜寅卯”那些復雜的文字,直接以常見的動物形象如 “鼠牛虎兔之類”來 “分紀歲時”。以“卯”對應兔,是不是覺得卯字的小篆字形,很像兔子的那對大耳朵呢?
郭沫若、清代學者趙翼之誤:最遲至商湯已用天幹、地支,誤為巴比倫傳入,頗為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