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我是壹只貓》奠定了夏目·索思奇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小說運用幽默、諷刺、搞笑的手法,借助壹只貓的視覺、聽覺和感覺,以主人公中學老師米莎貞子的日常生活為主線,穿插了鄰居資本家金田企圖娶女人和密謀報復米莎貞子的矛盾,嘲諷明治時代知識分子空虛的精神生活,嘲諷他們狂妄自大卻無所作為;對現實不滿,卻無力反抗;平庸乏味,卻貶抑了世俗矛盾的性格,鞭撻了金田等資產階級人物及其幫兇的勢利、庸俗、殘忍的本質。這部小說構思巧妙,描寫誇張,結構靈活,藝術特色鮮明。
《兄弟》的素材取自作家離開北京去外地教書的坎坷經歷。講述了壹個淳樸正直的小哥哥在農村中學四處碰壁,處處受委屈的故事。小說語言詼諧幽默,描寫手法誇張滑稽,人物性格鮮明突出。《寄宿》是作者浪漫主義的壹種嘗試。壹個年輕畫家去大自然尋找壹個遠離現實、超越社會的純凈美好世界的故事。
《三郎太》描述了壹個農村青年三郎太·小川奈那來到東京,被現代文明和現代女性所震驚。之後繼續三四郎的愛情悲劇主題。小說塑造了叛逆卻優柔寡斷的知識分子戴珠,痛斥了違背自然情感的所謂俠義道德,揭示了反抗世俗倫理的進步意識。門是愛情悲劇三部曲的結尾。主人公野中宗介和朋友的女朋友艾米相愛並結合,導致社會排斥。他們隱居在壹所不見陽光的房子裏。他們壹方面嘗到了真誠的甜頭,另壹方面又體會到了別人的辛酸,陷入了兩難的境地。這是自由真摯的愛情不被社會所容忍的人間悲劇,也是知識分子追求個人幸福而又無法擺脫道德規範束縛的寫照。
《春分》、《行人》、《心》三部曲著重刻畫知識分子的多疑厭世心理。正是明暗體現了作者後期的創作思想。小說以細膩生動的心理描寫了津田與阿彥的微妙關系,揭露了人們自私、壓抑、無望的心態,警示人們要擺脫自私,順應天意。
夏目·佐世基壹生創作了兩部文學理論著作、大量俳句、數百首中國詩歌、大量散文和書信,但他在文學上最大的貢獻是用他的幾十部長篇小說和大量短篇小說樹立了壹座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豐碑,給後來的作家以深刻的啟示。
芥川龍之介1892出生於東京,是大文豪夏目晚年的弟子,是20世紀初日本“新思潮”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他融合了新現實主義、新知性主義和新技術主義的文學特征,代表了當時日本文學的最高成就。芥川還將日本短篇小說的文學類型發展到極致,同時借鑒和吸收了西方現代小說的結構風格,強化了日本現代小說的虛構性,打破了“私小說”單壹消極的現實主義創作模式,確立了日本現代文學中獨特的創作方法和文學地位。
超越歷史的歷史小說
就小說風格而言,芥川尤其擅長類似江戶和明治時期的壹種特殊類型的歷史小說。早期代表作《鼻子》發表在《新思潮》雜誌上,得到了夏目·索思基的高度評價。Nose的創作特色是用簡單的語言重新創作了日本經典故事《古今》第28卷中的壹個故事和《宇治的故事》中的壹個類似故事。芥川的優秀作品多為短篇小說,包括著名的《羅生門》。《羅生門》也是壹部同類型的歷史小說,其原始源頭是《今昔物語》。然而,根據日本文學史家西鄉信行的說法,《今昔物語》的原始描述非常簡單,顯示出壹種原始的色彩,沒有任何意識形態的炫耀。也就是說,《今昔物語》只是如實描述了“賊偷東西”的人類行為,是對“存在”的簡單描述。這裏面沒有意義和道理,也沒有探究和懷疑的意願。這只是壹個赤裸裸的空場景。
所以,在這樣的經典作品中,人性的元素都被剝離了,仿佛沒有了人,人只淪為壹種無知的“物像”。——這是原始歷史典故的原貌。或許可以說,這也是芥川重寫歷史典故的原因。在前述文學史家看來,芥川必須給這樣的“存在”加上人類的“知識”和“邏輯”。事實上,芥川的歷史小說確實具有特殊的文學意義。因為在他的類似作品中,幾乎都有壹個他們高度關註的特定主題——通過生動的故事描寫,探索相對抽象的概念問題。以前面提到的代表作《羅生門》為例。是芥川二十三歲時的重要作品。小說以平安時代末期京都的暮色為背景,主人公是羅生門下避雨的仆人。仆人們被解雇了,走投無路了,在無助的命運中不知所措——要麽餓死,要麽當小偷,別無選擇。他爬上樓避雨,卻發現壹個老婦人蹲在滿地的屍體中間,拔著死者的頭發。這位老婦人以死人的頭發為生,並把它當作假發出售。她的理由是不這樣她會餓死。她說如果這些死去的人還活著,他們也會壹樣。仆人聽了老婆婆的話,三把兩把地扒了她的衣服,在死人堆裏踢了她壹腳,很快就消失在漆黑的夜中。這是小說《羅生門》的基本線索。芥川的描寫自然生動,充滿懸念,但這裏特別重要的是芥川想在故事中探討的抽象觀念或問題——仆人和小偷的老太婆是否處於相同的處境或生存理由,是擺脫還是擺脫了世俗的道德規範?
芥川龍之介只在作品中提問,卻不給出標準答案。在他眼裏,那不是文學的任務。《羅生門》出版之初,並沒有引起多大反響。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它的評價越來越高。同樣,《地獄圖》也是芥川非常重要的歷史小說代表作。小說的主人公是梁修,壹個有著高超技巧並為人們所羨慕的畫家。在掌權壹段時間的堀川代公的指揮下,梁修專心致誌地繪制“地獄地圖”這幅畫。但少婦燒檳榔絨車的中央畫面,畫家很難構思。同時,小說寫道,大公爵迷戀梁修的女兒,但他拼命想占有,但終究無法成功,於是大公爵別有用心地答應梁修給他壹個女人燒羊毛車。於是,那天在別墅的檳榔毛線車上,被鐵鏈鎖著的,是那個穿著漢服的漂亮女兒。面對女兒在火中痛苦的痙攣,令人驚異的是,在凝視悲劇的美好展現之前,仿佛浮現出“恍惚中的法悅光輝”。相反,堀川先生痛苦地喘著氣。梁修如願完成了這幅名畫,並上吊自殺。小說的描寫也是驚心動魄,環環相扣。歸根結底,芥川龍之介是通過這壹極端的人類悲劇來描述權力與藝術的對抗。為此,《地獄圖》也被稱為芥川“藝術至上”的宣言。在讀者看來,很重要的仍然是作者在作品中所蘊含的壹貫的觀念或藝術探索——畫家梁修那種寧願親吻女兒也要燒死她的藝術至上主義是不是太無情或太殘忍了?或者說,“藝術至上主義”的依據和理由是什麽?
從日本到世界前列
作為小說家,芥川龍之介特別重要的創作生涯僅持續了十余年(1916-1927)。然而,芥川文學的影響是強大而廣泛的。從創作傾向來看,芥川討厭自然主義文學的忠實表白。正因如此,他的文學起步了,他選擇了與自己“自我”生活毫無關系的過去世界。前面提到的鼻子,羅生門,地獄地圖等。,連同《幹野抄》、《孤獨的地獄》、《忠義》、《基督徒之死》和《三昧》等。,幾乎都是具有相似特征的歷史小說。相比較而言,芥川的歷史小說的壹個重要特點是,森喜朗的歷史小說尊重歷史事實,而芥川龍之介卻用自己的現代理性精神自由地詮釋歷史,或者說是在歷史的外衣下描寫現實題材。因此,有人認為芥川龍之介的歷史小說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歷史小說,而是盧卡契所說的“歷史現代化”或“歷史偽裝”。
毫無疑問,芥川龍之介的文學觀念或文學氣質也受到了森喜朗和夏目宗介的影響,他的現實生活也同樣純粹,壹切都圍繞著文學。對日本、中國、西方的文化藝術也非常熟悉,對日本文學藝術,包括合唱、俳句、現代詩歌、古代藝術、戲劇等都有很深的了解和造詣。所以芥川也被稱為日本最後壹個盛產東方文人的文學大師。這些評論大多是傳統的泛泛之談。
最後,另壹種批評可能更有說服力——在日本當代著名文學評論家野口勇的《現代文學的起源》壹書中,也提到了重要的芥川文學。他說有意思的是,壹些反文學的野心(“私小說”)促成了日本“純文學”的形成。但日本的“私小說”作家並沒有完全意識到“透法之術”或超越理論意義,也沒有必要如此自覺。相反,只有晚年開始厭惡結構寫作的芥川龍之介清楚地意識到了這壹點。很重要的不是芥川對壹戰後日本文學走向的敏感,也不是他對這類作品(“私小說”)的自覺創作。重要的是,芥川將西歐的潮流與日本的“私人小說式作品”相提並論
芥川龍之介使“私人小說式作品”作為壹種形式有意義地走向了世界的前沿。
這個評價確實很有意思,很獨特。唐谷還說“私小說”作家無法理解這種視角(芥川的),谷崎潤壹郎(美學家)也沒有意識到。在“私小說”作家的觀念中,他們認為自己是在自然地描述“自我”,這與西歐作家的做法是壹致的。事實上,並非如此。按照谷口的說法,芥川龍之介看到的不是懺悔和虛構的問題,而是私小說中裝置形式的問題。芥川龍之介的觀察基點是壹個沒有中心、碎片和許多關系的觀點。田口行人的這些評論似乎有點難以理解,但也證明了芥川文學對日本現代文學的意義。
1927年7月24日,芥川龍之介在自己的公寓服安眠藥自殺。他35歲就去世了。壹般認為,“芥川自殺”與當時的社會文化模式或條件密切相關。在當時無產階級文學迅速崛起的文學形勢下,追求“藝術至上”的芥川龍之介感受到了強烈的時代動蕩和焦慮(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恍惚焦慮”)。他過於敏感的神經也讓他懷疑自己小說的藝術價值。他發現他的文學朋友菊池寬和久美正雄開始逃向通俗小說的領地,而過於清高的芥川卻無力效仿。他曾經表達過自己內心的苦悶——“我所期望的是,無論是無產階級還是資產階級,都不應該失去精神自由”。當然,“芥川自殺”也有健康和生活的原因。但無論如何,“芥川之死”對當時的日本社會和文壇都是巨大的沖擊。日本文學界稱之為“第二個北村透骨”,並將“芥川之死”視為重大歷史事件——日本現代文學史的最初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