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字壹字,可謂凝聚著我們相當分量的民族精神,如今的“中國”、“中華”和曾經的“中原”,那麽其實“中”字其本義是什麽呢?本文將主要通過對字義和字形兩個方面對“中”字的本義進行探求。自古有“中者不二”壹說法,然而,對於“中”字,我們的認知又去到哪裏呢?這壹個註入了我們民族靈魂的文字,它的最初意義是什麽?
壹、何謂“本義”
要進行“中”字本義的考釋,首先要理清的壹個概念就是“本義”。所謂“本義”,壹般指的是詞的原始意義或較早的意義,從字面上講,也就是本來的意義。據魯迅先生《花邊文學 漢字和拉丁化》壹文中說:“每壹個方塊文字,是都有它的意義的現在用它來照樣的寫土話,有些仍用本義的,有些卻不過借音。”。
二、考釋線索
本文的目的是考釋“中”這個字的本義,自然目的是考究“中”字最早的意義,考究其本來的意義,然而與其傳統的從古到今的考究方法,在這裏筆者將選擇從近及遠,由今到古,摸索其淵源,至於緣何,因為筆者認為探求壹個字的本義,順著當今的線索,不斷的往前代推進,隨著時代的往前代推進,保留下來的意義就越靠近該字的本義。至於考究的方法,筆者將選擇從字形和詞義兩個方面對本義進行探討,自古以來,就有不同的學者在探求字詞本義的領域上勤奮耕耘,有從字源學探求,著重於造字溯源,如我們所熟知的許慎的《說文解字》,《說文》同時也從詞源學進行探求,另外亦有從語源學進行探求的,重在探尋詞語最早使用的語義範疇及語義發生的環境和原因。唐蘭在《殷墟文字記》中也對“中”字進行了壹番考釋,說“中本旂旗之類也,龍旂、熊旗、龜旐……本皆中也,中為旂旗旐之屬”,認為“中”本來最初為氏族社會的旗幟,後人用的都是中央等引申之義,而中的本義沒有得到傳承,那麽“中”其本義到底為何?筆者選擇從字形和詞義兩個方面對本義進行探討,結合字源學與詞源學,求同存異,對“中”字的本義進行考釋。
三、從歷代“中”字字義探求其本義(壹)現代“中”字含義
根據《現代漢語大字典》
中 zhong(壹聲)
1.和四方、上下或兩端距離同等的位置:中心、當中、中原、中華
2.在壹定範圍內,裏面:暗中、房中、中飽
3.性質或等級在兩端之間的:中輟、中等、中流砥柱
4.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在研究中
5.特指“中國”:中式、中文
5.適於,合於:中看
中 zhong(四聲)
1.恰好合上:中獎、中意
2.受到,遭受:中計、中毒
3.科舉考試被錄取:中舉、中狀元
(二)清代“中”字字義
名詞
1.內,裏面,與“外”相對
中有魯人馮三保者、精技擊。--《清? 類鈔》徐珂
事變中起--《芋老人傳》周容
2.中等
中家以上--《獄中雜記》方苞
(三)明代“中”字字義
名詞
1.內,裏面,與“外”相對
中軒敞者。《核舟記》魏學咿
(四)元代
(五)宋代“中”字字義
名詞
1.內,裏面,與“外”相對
中通外直。--《愛蓮說》周敦頤
2.合適,適當
余觀君疏於世故,而謀國無不中。
(六)唐代
名詞
1.指宮禁之內,亦借指朝廷
中來自天,天子所倚。《祭董相公文》韓愈
(七)漢代
1.方位詞
其射,見敵急,非在數十步之內,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史記》李將軍列傳
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史記》李斯列傳
2.指宮禁之內,亦借指朝廷
趙高用事於中。--《史記》
2.內心
憂從中來。--《短歌行》曹操
(八)魏晉南北朝
方位詞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古詩十九首《陌上桑》
亭亭山上松,瑟(sè )瑟谷中風。——古詩十九首《贈從弟》
其後熏鬻作虐,東夷橫畔,羌戎睚眥,閩越相亂,遐 為之不安,中國蒙被其難。——長楊賦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桃花源記》
(九)先秦時期
1.方位名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詩經》國風·王風·中谷有蓷
①中谷:同谷中,山谷之中。 蓷(tuī推):益母草。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 物。《老子》
2.半、中途
夜中,星隕如雨。--《春秋》
3.中等
受中賞。《戰國策》
4.通“忠”,忠誠
難進而盡中。《孝經》
中和,祗庸孝友。--《周禮》
中不上達。《荀子》
5.不偏不倚,正
頭頸必中。--《禮記》
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晏子春秋》
6.恰好合上
與態勢數射中。--《周禮》
根據以上對歷朝各代文獻裏“中”字的用法進行的總結與分析,我們發現:“中”字現今的大部分字義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開始具備,尤其是方位名與恰好合上這兩個字義在先秦時期使用最為廣泛,它們皆有可能為“中”字的本義。
? 那麽中的本義到底是什麽呢?下壹章我們看看《說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