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寫文言文的註意點

寫文言文的註意點

1. 文言文閱讀有哪些註意點

文言文與我們以前所學的白話文不同,它需要註意每壹個句子都要逐字翻譯,不能遺漏(例如:妻子,在文言文中是分開翻譯的,妻翻譯成妻子,子翻譯成兒子,連起來就是妻子和兒子。)文言文中很多字的詞性發生了變化,這也要註意。文言文中,很多字詞不能用我們現在的學問去理解,千百年來的變化,導致字詞的意思也不壹樣了,壹定要去翻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註意:是字典,不是詞典),另外,就是還要註意壹下語句的順序,很多語句是顛倒的。

附:如果考試時碰到生字要妳翻譯,就聯合著整句句子看看,或許能猜出個八九,如果猜不出,那,沒辦法了,就瞎蒙吧,碰運氣,說不準還真對了。

總的來說,文言文也並不難,主要看語感,還有平時的積累,所以,文言文這東西,壹定要多練多記,其實學到了妳就會知道,它並不難,也真的是沒啥好註意的)

2. 文言文學習註意事項有哪些

壹、聽

1、聽示範,這包括聽錄音示範、教師朗讀示範等。標準規範的朗讀不僅可以達到正音、斷句的目的,而且也是初步了解課文語言、感情的過程。因為作為示範性朗讀特別是壹些播音藝術家的朗讀,都是字斟句酌,深入領會文章主旨進行的二度創作。聽高質量的示範朗讀,可以讓我們在還沒開講前就記住文言文中的壹些經典句子。

2、聽講解,就是聽老師上課講解。老師的講解會讓學生更快速更準確的理解文字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理解了、就會喜歡和愛好。

二、讀

重視誦讀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方法之壹。其實我們想想古代孩子上學主要就是同學在下面讀,先生在講臺上讀;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對於現代教學,也是同樣的方式。

1、讀熟,即“使其言若出於吾之口”。按照朱熹的說法達到這樣的程度:不可誤壹字,不可少壹字,不可多壹字,不可倒壹字。他要求學生不可牽強暗記,多讀自然上口,將會永久不忘。

2、讀精,即在重點文言文學習中不要放過每個字。比如初中階段以文言實詞積累為主。積累實詞我們通常用以下辦法(以八年級課文為例):

a.溫故而知新。在理解27課“夕日欲頹”的“欲”時要聯想到21課的“欲窮其林”,自然實現加強記憶和知新。

b.比較中鑒別。這又包括三點:首先古今字詞意對比:在學習《桃花源記》時要註意妻子、交通等詞意的古今變化。其次,同壹字詞的不同義項如《三峽》中三個“絕”字的不同意思。還有同義詞的積累如《核舟記》中的“了了”和“歷歷”都是清清楚楚的意思。

c.趣味古文翻譯。這要求學生更好的聯系已有知識。比如《三峽》中有“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妳就可以用小學時背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來理解。

3、猜讀,指在讀書中根據已知內容推測未知內容。比如,指導學生看到標題,猜正文;看到上段或句猜下段或句等。猜讀把讀和思聯系了起來,是閱讀變成壹次探險,變成樂趣。這特別適合基礎較好的同學預習時用。 熟讀,幫我們理解;精讀,叫我們深化;猜讀,讓我們探索。誦讀確是學好文言文的絕招!

三、寫

1、改寫,即在保持原作思想內容,只把文言文改成白話文。切忌不是翻譯,比如還可以改文體、改結構、該人稱等。例如我們熟知的《公輸》就被魯迅改寫成小說《非攻》。可見成功的改寫正是對文言文最深入的理解。

2、擴寫,就是對原文在保持原意的基礎之上的擴展補充,使之充實具體。

四、演

將故事性強的文言文,和學生壹起改編成課本劇,充分利用學生好動、好表現的特點,讓他們在快樂中參與文本、參與創作、參與課堂、參與學習,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們曾將《孫權勸學》、《狼》、《唐雎不辱使命》等多篇文言文改編成課本劇,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教無定法、學無定法,以上是我個人的壹點看法,供大家商討。

比起其他的文體,文言文是教學設計當中最考驗教師的知識素養和教學技能的,而我們的考試,尤其是教師資格考試,常常考文言文的教學設計,考生們需要對這部分內容著重練習,攻克難關,才可能得到較為理想的成績

3. 學習文言文應該註意些什麽

文言文的學習,在初中階段所占的比重不大。主要應該註意以下幾點:

第壹是要將教科書上所涉及文言虛詞、實詞的含義,語法現象,都搞清楚。

第二是記憶慣用句型、背誦基本句型。

第三是斷句,學會給文言文加標點。

第四是找來壹些相應的文言文閱讀。

其中最後兩項,如果時間不夠用,可以暫時不去做。只將課文的內容弄懂弄通就可以了。

[學習文言文的壹般註意事項]壹文來自〖北屯在線〗,轉載請註明出自北屯在線。謝謝合作!文章地址:

4. 把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的技巧,註意事項,常用字和句式

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啊?大概可以這樣:

1. 保留專有名詞:名字,地點等

2. 縮減雙音節詞為單音節詞,譬如:道路→道

轉化為文言固定表達方式,譬如:曾經→嘗 螞蟻→蚍蜉/蟻 詞語活用

3. 想要看起來專業,還可以用壹下省略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後置……)

註意事項:

字數相對,簡潔精練

常用字?太多了吧?

句式:1.省略句

2.倒裝句

(1)狀語後置,常由“於”引出 (2)賓語前置 (3)主謂倒裝 (4)定語前置

5. 怎麽學習文言文因該註意些什麽

文言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

在文言文中,實詞的數量比虛詞多得多,學習文言文,最應該下功夫的是多掌握文言實詞的詞義,只有掌握了壹定數量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對文言詞語方面的知識有了壹定的積澱,才有可能比較順利地閱讀文言文。學習文言實詞,應該特別註意以下幾點: 1,註意區別古今詞義的異同。

漢語從右代發展到今天,詞義不斷演變,其中壹些基本詞匯和壹般詞匯中極少壹部分的意義,古今意義沒有什麽變化,這類詞對於我們學習文言文不會造成什麽困難。但另外有壹些詞語,文言文中雖然常用,但隨著舊事物、舊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今詞義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詞義的擴大。

詞義擴大是指詞義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範圍擴大,即由部分到整體,由個別到壹般,由狹窄到寬泛,使原義成為新義外延的壹部分。例如“秋”,指由壹個季節擴大到指全年;“睡”指由坐著打瞌睡擴大到指睡眠。

(2),詞義的縮小。 詞義縮小是指詞義所反映客觀事物的範圍縮小,即由整體到部分,由寬泛到狹窄,使新義成為原義外延的壹部分。

例如:“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漢,如“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現在,“丈夫”專指女子的配偶。“臭(xiù)”,由泛指所有氣味到專指穢氣。

“湯”由泛指熱水、開水到專指菜湯、肉湯等。 (3),詞義的轉移。

詞義的轉移是指詞義由指甲事物變為指乙事物。如“學者”,古代指“求學的人”,如“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遊褒禪山汪》),現在指在學術上有壹定成就的人。

“小姐”,古代指對末出嫁的女子或有權勢人家的末出嫁的女子,現在,在改革開放背景下,其意義基本上變成了指有不正當行為的女子。如果妳稱呼壹個年輕美貌的女子為小姐,那麽,這位小姐會很生氣的向妳瞪白眼,以示她不是小姐。

(4),詞義的褒貶色彩發生了變化。例如,“謗”,古代指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是個中性詞。

如“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鄒忌諷齊王納諫》,現在,“謗”用於誹謗,指無中生有地說別人的壞話,是個貶義詞。

以上四種情況,是古今詞義變化的主要類型。大量的古今意義既有聯系又有差別的詞的存在,是文言文學習的主要障礙。

我們學習文言文,必須結合學習文言作品,有目的、有計劃、按要求地掌握壹批文言常用詞的常用義。 2,註意區分古今漢語中的單音詞和復音詞。

現代漢語中復音詞占絕大多數,而文言中則以單音詞為主,因此,我們在文言文閱讀中,不要把文言中的雙音節詞誤認為是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例如,“非常之觀,常在於險處”(《遊褒禪山》)中的“非常”,古義是兩個詞:不同壹般。

而今義則是壹個表示程度的副詞。另外,也不要把文言中的復音詞分開來解釋。

例如:“日暮,所擊殺無慮百十人”(《馮婉貞》)中的“無慮”是個聯綿詞,意思是“大概”、“大略”之義,這個意思與“無”、“慮”二字毫無關系,不能拆開來講。 3,要註意古代漢語中的壹詞多義現象。

和現代漢語壹樣,文言文中也有壹詞多義現象。如果我們只懂得壹個多義詞的壹種或者兩種意義,在閱讀文言文時便輕易拿壹種或者兩種意義去文釋,就有可能產生理解上的錯誤。

為了避免出現錯誤,我們要有意識地作好知識積累和整理工作。我們的教科書中,每篇文言課文後面都有這方便的練習題,這是幫助我們作積累和整理工作,必須認真完成,千萬不可忽視。

詞義積累多了,遇到多義詞就可以比較準確地選擇義項了。另外,我們還需要了解關於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方面的知識。

每個詞都有它本來的意思,即本義。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新產生的意義就是它的引申意義。

如:“妻”,古義就是用手去抓住壹個女子,今義則是指男子的配偶。“孫”,古義表示我的兒子的兒子壹直排下去,代代相傳,今義則指兒子的兒子。

4,要註意通假字現象。 古字通假是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在古代,因為音同或者音近的關系,壹些字往往同其他壹些字通用,這種文字在使用中互相代替的現象叫做“通假”字。“通”是通用;“假”是借用。

識別通假字不是壹件易事,時代越早的文言文,通假字的閱讀就越困難。對於初學者來說,掌握通假字的辦法就是多讀文言作品,多查字典,作好知識的積累工作。

二,學習文言虛詞應註意的幾個問題。 文言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和代詞。

虛詞的詞匯意義比較抽象,但是,它有表達語氣、組織實詞等多種語法功能。文言虛詞,特別是常用虛詞在文言中出現的頻率比較高,用法比較靈活。

閱讀文言文,要善於辨析虛詞的意義和作用,才能完整的理解文章的意思。如果把虛詞理解錯了,就會影響到對整個句子乃至通篇文章的理解。

在學習中,我們應該註意以下幾個方便的問題。 1,分清實詞和虛詞。

文言虛詞大多是由實詞虛化而成的。例如,“所”的基本意義是“處所”,後來引申為表示“……的地方”或者“……的人”,作結構助詞。

又如,“之”的基本意義是“往”,後來虛化為代詞、助詞、語氣詞等,成為用得最多的虛詞。相當於現代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