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件應該怎麽設計?課件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經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構及界面設計等環節,而加以制作的課程軟件。下面我給大家帶來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件,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件1壹、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單元9個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賴”“壹旦”“壹番”“鍛煉”“優雅”“勃勃生機”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訓練學生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悟到作者借種樹喻育人,懂得人應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學會鍛煉出壹顆獨立自主的心,不能養成依賴心理。
(四)美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於能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在於學會自立、自強。
二、學法引導
(-)教師教法
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讀中理解,讀中感自己的見解。
(二)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匯報交流。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而悟出課文是借種樹喻育人,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二)疑點
1.種樹人給樹苗澆水的時間為何沒有規律?澆水量為何不壹定?
2.為什麽說:“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三)解決辦法
教師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並通過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所蘊含的道理。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通過自讀自悟、合作解疑、聯系實際談感想等形式進行深人的探究,指導學生通過編演課本劇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學步驟
第壹課時
(-)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同來學習壹篇蘊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書:6桃花心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個別不理解的新詞用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再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壹件什麽事?
(三)自主學習,談感悟。
1.抓段落,談感悟。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說說自己喜歡的部分,並陳述自己喜歡的原因。
2.抓句子,談感悟。在學生暢談自己喜歡段落的基礎上,先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反復閱讀,細細品味,再組織學生討論,談感受,談見解。
著重理解以下句子:
(1)“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紮根的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
(2)“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壹定的量,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壹旦我停止澆水,樹苗會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也會壹吹就倒。”
(3)“不只是樹,人也是壹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壹顆獨立自主的心。”
3.抓品讀,促感悟。教師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自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然後在小組中讀,推薦讀得好的同學在全班同學面前比賽讀。
第二課時
(-)主動探究,悟道理。
1.重點探究:“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水也不會枯萎了。”桃花心木為什麽不會枯萎了?“我”從種樹人的壹番話中悟出了什麽道理?
2.讀了這篇文章,聯系生活實際,妳想到了什麽?
(二)綜合實踐,練能力。
1.以小組為單位,合作編寫課本劇,練寫作。
2.小組內排練課本劇,練表演,練表達。
3.班上演出,賽水平。
(三)總結拓展
學了這篇課文後,妳有何感受,請寫壹篇讀後感。
(四)記憶生字,指導書寫
1.小組內交流妳是怎樣記憶本課的生字的。
2.指導書寫,重點指導“萎”“鍛煉”等字。
(五)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附:板書設計
桃花心木
種樹:澆水不定時、不定量長成百年大樹
人:在不確定中生活經得起考驗。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件2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給學生推薦趙麗宏的作品《三峽船夫曲》《雨中》《學步》《雨中的鴿子》等。
2、搜集並閱讀其他面對失敗,勇敢堅強戰而勝之的故事。
教學過程
壹、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
學習第三課《桃花心木》,我們知道林清玄是個善於觀察生活的人,他看種樹的人給桃花心木澆水,悟出了人的成長的道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偶然遇到壹些人和壹些事,從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啟示,悟出壹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讓我們去看壹場雜技表演,去認識壹位頂碗少年。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介紹作者:趙麗宏,1951出生,著名的詩人、散文家,上海人。發現和表現社會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趙麗宏散文創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摯細膩,文風清麗典雅,被譽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詩”。代表作有《三峽船夫曲》、《雨中》、《學步》、《雨中的鴿子》等。
4、指生自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學生自由讀課文,註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2、指生逐段朗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壹件什麽事?
(壹場雜技表演中,壹位少年表演頂碗時,頭頂上的碗兩次失誤掉了下來,少年不氣餒,第三次頂碗終於獲得了成功。)
3、指生朗讀自己標畫下來的喜歡的句子,談感受。
三、品讀課文,明白道理
1、猜問激趣:
老師在備課時,壹直在思考壹個問題,可是始終沒有找到滿意的答案,妳們想知道老師思考的是壹個什麽問題嗎?請同學們猜壹猜。(學生猜問,教師及時引導。)
2、教師根據學生猜問題的情況,提出自己壹直思考的問題:頂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嗎?他表演成功了嗎?
3、教師引導學生分成兩方:壹方認為頂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壹方則認為則頂碗少年的表演不夠精彩,不很成功。
4、分組學習:
同組內觀點不壹致的同學先進行辯論,同組內觀點壹致的同學互相交流,歸納總結自己的觀點。教師及時參與學生討論,給予指導。
5、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展開辯論,教師及時推波助瀾,激化矛盾,引領學生對自己的觀點進行深入思考。
⑴ 具體觀點歸納如下:
認為頂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的:
① 精彩之壹──第壹次頂碗時:“在輕松優雅的樂曲聲裏,只見他頭上頂著高高的壹疊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做出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碗,在他的頭頂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掉下來。”“他騎在另壹位演員身上,兩個人壹會兒站起,壹會兒躺下,壹會兒用各種姿態轉動著身軀。”
② 精彩之二──第二次頂碗時:“少年很沈著,不慌不忙地重復著剛才的動作,依然是那麽輕松優美……到最後關頭了,又是兩個人疊在壹起,又是壹個接壹個艱難的轉身”。
③ 精彩之三──第三次頂碗時:“這真是壹場驚心動魄的拼搏!當那疊碗又劇烈地晃動起來時,少年輕輕抖了壹下腦袋,終於把碗穩住了。”
④ 成功──盡管頂碗少年前兩次的表演失敗了,可是他沒有被失敗嚇倒,第三次表演獲得了成功。從“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可以感受到,觀眾也認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
認為頂碗少年的表演不夠精彩,不很成功的:
① 少年前兩次的頂碗表演時,由於沒有把握好平衡,頭頂上的碗兩次掉下來摔碎了──“在壹個大幅度轉身的剎那間,那壹大疊碗突然從頭上掉了下來!”;“那壹疊碗卻仿佛故意搗亂,突然跳起搖擺舞來。少年急忙擺動腦袋保持平衡,可是來不及了。碗,又掉了下來。”
② 從觀眾的反應看出──“觀眾中有人在大聲地喊:‘行了,不要再來了,演下壹個節目吧!’好多人附和著喊起來。”觀眾對少年表演中出現的兩次失誤不滿意。真正精彩、成功的表演,應該是壹次就成功,而不應該是第三次。
③ 從少年表演失誤後的表現看出來──第壹次:“頂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著,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壹躬。”第二次:“臺上,頂碗少年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少年鎮靜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地向觀眾們鞠了壹躬。”
⑵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充分自主讀書,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不管是贊成哪方觀點,陳述時都要做到有理有據,“理”,即自己的觀點,“據”,即從課文中尋找相關句子證實自己的觀點。
⑶ 教師要在學生充分交流、辯論的基礎上,適時引導:
① 從表演的過程來看,頂碗少年的表演出現了兩次失誤,沒有壹次成功,的確並不精彩。
② 從頂碗少年在表演中所體現出來的不怕失敗,面對兩次失敗,勇於拼搏的精神來看,他的表演是十分精彩、成功的。正是有這樣的拼搏精神,他的第三次表演才取得了成功。
③ 如果,頂碗少年第壹次表演就獲得了成功,觀眾欣賞到的就只是壹次“精彩、成功”的雜技表演而已。正因為頂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現了兩次失誤後的第三次成功的,觀眾才不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雜技表演,而且從這位頂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種不怕失敗、勇於拼搏的精神。這種精神遠比看到壹場沒有失誤的雜技表演更有意義。每壹位觀看過表演的觀眾,都可能“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他那壹夜的演出”,因為,他們從中“得到了啟示,悟出了壹些人生的哲理──面對困難和失敗,只有堅持下去,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四、感情朗讀,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1、在學生找到課文中描寫少年神情、動作的句子論證自己的觀點時,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體會少年兩次失誤後的心理活動。
2、指導學生朗讀描寫少年神情、動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動。
五、拓展延伸,想象說話(請學生任選壹、兩個話題展開想象,進行說話練習)
1、“這真是壹場驚心動魄的拼搏!”學生找到這句後,教師要及時引導體會為什麽壹次雜技表演成為了“壹場驚心動魄的拼搏”?少年在與誰搏鬥?這場搏鬥何以驚心動魄?
2、如果頂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沒有成功,妳覺得他該怎麽辦?是放棄了,不再表演,還是繼續表演第四次?如果妳就是頂碗少年,妳會怎麽做?
3、表演結束後,如果妳是壹位記者,妳會怎樣采訪這位頂碗少年?向他提些什麽問題呢?
4、妳的生活、學習中有沒有遇到過困難和失敗,妳是怎麽做的?學習了本文,妳得到什麽啟示?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件3學習目標:
1、借助詞典、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學習重、難點:
重點理解五根手指有什麽特點,作者運用什麽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
難點是領悟其中的道理。
學習準備:
1、預習課文,查字典理解字詞。
2、閱讀描寫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師可向學生推薦幾篇。
課時:建議壹課時,也可根據學情劃分學習內容
學習過程:
壹、預習導航:
課文導讀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會帶給我們啟示,像前文的“我”至今還常常想起的頂碗少年,還有那壹棵棵優雅自在,顯示著勃勃生機的桃花心木。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對於他們的存在,我們常常司空見慣、熟視無睹,可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些普通的事物也會帶給我們耐人尋味的啟示的。比如我們每個人手上的'五根手指,它們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呢?
我們首先要總結壹下前幾課的學習方法,特別是在預習《頂碗少年》壹課時,又習得了哪些方法,有效的方法,要繼續使用;那些耗時多,效果差的方法,要毫不吝惜地舍棄。這樣才能有良好的學習效果啊!
基礎達標
1、讀準字音,選擇正確的畫√
血要流出來了,叫他拼命按住。 (xiě xuè)
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的機會最多。 (chǔ chù)
他永遠不受外物沖撞,所以曲線優美,處處顯示著養尊處優。 (chǔ chù)
小指的用處則更渺小。 (miáo miǎo)
能力薄弱也無過於他們了。 (bó báo)
有如上的差異卻無愛憎在其中。 (zēng zèng)
2、用課文裏表示動作的詞語填空。
( )脂粉 ( )藥末 ( )戒指
( )耳朵 ( )鼻涕 ( )筆桿
3、我知道作者寫了五個手指這樣的特點
4、我讀了這篇文章,有很多啟示,我要寫壹寫
我的疑惑:我有疑惑要與老師、同學***同探討:
疑惑:
疑惑:
二、拓展閱讀
手和腦的故事
手正在欣賞壹件自己精心制作的傑作,又高興又驕傲地說:“我確實是萬能,如果沒有我,怎能制造出這樣精美的東西,人類哪裏有美滿的生活呢?”手洋洋得意,越說越興奮,大有目空壹切的氣概。
大腦聽了很不服氣,於是大聲地說:“妳這麽自大,太過分了。其實,妳有什麽了不起?如果不是我在動腦筋,妳哪有這樣的成就?妳不過是依從我的命令行事罷了。”手立即加以反駁:“胡說!妳只憑空想,不做壹事。哪裏比得上我壹天到晚都埋頭苦幹,制造出無數有用的東西!”
他們因為吵了嘴,便誰也不理睬誰。大腦每天在計劃怎樣改良機械,怎樣設計精密的儀器,希望用來代替人力,減輕人類的辛苦,卻始終無法實現。而手呢,也只是習慣性整天忙忙碌碌地工作。但是做出來的東西,完全缺乏良好的性能。至於什麽緣故,總是弄不清楚。
眼睛看見他們互不相讓,真是又氣又急,便對他們說:“妳們這樣相持下去,終究不是辦法,必須互相配合才對。大腦想出來的計劃,手從實際生活中,證明這個想法是否正確,從而獲得寶貴的經驗。手的勞動依靠大腦的幫助,才能進步;大腦的思想,得到手所提供的經驗,也就更靈活,更精明了。這樣,大家才能夠收到相輔相成的效果,人類的社會才能夠不斷地進步。”
聽了眼睛的忠告,手和腦都覺悟過來。從此,大家和好如初,壹同合作了。
1、請用壹句話概括出它們爭吵的原因?
2、什麽叫“覺悟”?手和腦覺悟到了什麽?
三、作業及活動設計
生活中有過許許多多的“第壹次”,就像壹個個腳印,印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讓我們難以忘懷,給我們深刻的啟示,選壹件印象深刻的“第壹次”,認真回憶事情的經過,為口語交際做準備。
四、相關鏈接
1、豐子愷(1898—1975)原名豐潤、豐仁,浙江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縣石門鎮)人。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子愷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種,畫集《子愷漫畫》《繪畫魯迅小說》等多種,另有學術論著和翻譯作品多部,對我國的藝術教育作出了巨大貢獻。
2、豐子愷散文壹篇 楊柳(節選)
因為我的畫中多楊柳,就有人說我喜歡楊柳;因為有人說我喜歡楊柳,我似覺自己真與楊柳有緣。但我也曾問心,為什麽喜歡楊柳?到底與楊柳樹有什麽深緣?其答案了不可得。
原來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馬湖上,看見人們在湖邊種柳,我向他們討了壹小株,種在寓屋的墻角裏。因此給這屋取名為“小楊柳屋”,因此常取見慣的楊柳為畫材,因此就有人說我喜歡楊柳,因此我自己似覺與楊柳有緣。假如當時人們在湖邊種荊棘,也許我會給屋取名為“小荊棘屋”,而專畫荊棘,成為與荊棘有緣,亦未可知。天下事往往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楊柳結緣,就不說上面的話,而可以附會種種的理由上去。或者說我愛它的鵝黃嫩綠,或者說我愛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說我愛它像小蠻的腰,或者說我愛它是陶淵明的宅邊所種,或者還可引援“客舍青青”的詩,“樹猶如此”的話,以及“王恭之貌”“張緒之神”等種種古典來,作為自己愛柳的理由。即使要找三百個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也許我曾經對人說過“我愛楊柳”的話。但這話也是隨緣的。仿佛我偶然買壹雙黑襪穿在腳上,逢人問我“為什麽穿黑襪”時,就對他說“我喜歡穿黑襪”壹樣。實際,我向來對於花木無所愛好;即有之,亦無所執著。這是因為我生長窮鄉,只見桑麻、禾黍、煙片、棉花、小麥、大豆,不曾親近過萬花如繡的園林。只在幾本舊書裏看見過“紫薇”“紅杏”“芍藥”“牡丹”等美麗的名稱,但難得親近這等名稱的所有者。並非完全沒有見過,只因見時它們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這便是曾對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書出名的紅杏,曾傍美人醉臥的芍藥,或者象征富貴的牡丹……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件4壹、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自讀自悟中懂得時間的來去匆匆。
3、情感與態度目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時間。
二、復習古詩,談話激趣:
1.師:同學們,我們學過壹首古詩《長歌行》,能背下來嗎?這首詩主要告訴我們什麽?
生:它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
2.師:是啊,“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時間就像流水壹樣壹去不復返。我們今天再學習壹篇新的課文《匆匆》,看看朱自清先生要通過它告訴我們些什麽呢?請大家翻到79頁。先自由讀讀本課的預習。
板書課題:《匆匆》
3.師:通過預習,我們知道了些什麽,預習要求中我們做什麽?
(學生匯報預習情況)
4.學生交流課外搜集到的有關朱自清先生的資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先讓我們大聲地自由地讀讀課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們提出了壹個什麽問題?用筆劃出來。在讀的過程中遇到有不懂的詞語或句子,也請妳用筆劃出來。學課文的時候我們再解決。
(學生自讀課文,讀中感悟)
2.師:現在誰能告訴老師,作者在文中向我們提出了壹個什麽問題?
生:我們的日子為什麽壹去不復返呢?
(板書:壹去不復返?)
3.師:這個句子還出現在別的地方,妳能找出來嗎?
生:它還出現在結尾。(生讀句子。)
4..師: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都提出了同樣的壹個問題。這又說明了什麽?
生1:前後照應。
生2:說明作者壹直在考慮時間為什麽壹去不復返。
5.師:對,我們不但要會讀,還要學習思考。在讀書的過程中,妳還碰到了哪些難以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學生匯報交流難理解的句子或詞語。)
6.師:通過讀書,我們對課文已經有了初步了解,那麽現在誰能告訴老師課文是怎樣寫我們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學生找出第二、三自然段的有關片段和句子,師指導有感情朗讀,在讀中理解其意義。
句子
1: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壹滴水滴在大海裏,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7.教師範讀:是啊,時間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流逝了,想到這些,作者心裏好受嗎?現在,請同學們給老師壹個表現自己的機會,讓我讀讀這壹自然段,看我能不能把作者的心情讀出來。(讀後評議:老師讀得怎麽樣?為什麽?)
8.教師引:還有別的句子寫到時間是如何匆匆而過的嗎?
四、精讀課文第三自然段,運用語言
1、師: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體寫出了時間是怎樣的去來匆匆和稍縱即逝的,讓我們壹起來看這壹段,誰願意讀這壹自然段?願意讀的同學就站起來讀,其余學生邊聽邊思考:朱自清認為哪些時間是匆匆過去的?請妳把相關的詞語或句子劃出來。
2、現在誰能告訴老師,作者認為時間是浪費在做哪些事上?
板書:
……
的時候,從
……
過去
3、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妳認為這些句子寫得好嗎?願意再讀讀嗎?請妳們放聲讀,看能不能把它背下來。
4、師:怪不得作者說:"太陽他有腳啊,……"
5、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朱自清先生告訴我們:時間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妳我不註意的時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說的洗手、吃飯、睡覺的時間是必要的,可朱自清卻認為這些時間是浪費了,可見他有多麽珍惜時間。想想我們自己,妳是不是覺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許多時間白白地浪費了,比如:在……的時候,從過去。
(讓學生仿照以上句子的結構說出幾句話)
五、品讀第四自然段:
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體地寫出了日子是怎樣的去來匆匆和稍縱即逝。他甘心這樣度過每壹天嗎?妳從哪兒可以看出?
(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偏要白白走這壹遭啊?)
2.我們還可以從這壹段中的其它句子看出作者的自責嗎?
(我留著些什麽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遊絲樣的痕跡呢?)
3.事實真的像作者所說的他什麽都沒有留下嗎?這裏老師可以告訴妳:朱自清是我國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他是畢業於北京大學,在清華大學等幾所著名大學當過老師。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這樣,他還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可見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多麽嚴格啊。
六、選讀句子,體味語言美
1、這篇課文語言非常美,我相信大家壹定愛喜歡讀它。我相請同學們挑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壹讀,並想想妳為什麽喜歡它?
(學生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說出為什麽喜歡它。)
2、妳喜歡它嗎?妳能把它背下來嗎?
3、總結全文:
同學們,通過這壹節課的學習,妳懂得了什麽?妳還學到了哪些學習的方法?
七、作業:
八、板書設計:
16.匆匆
壹去不復返?
……
的時候,從
……
過去
白白走這壹遭啊?
教學反思:本課文質兼美,是學習語言的典範。我教學本課以讀為主線,由以讀《長歌行》導入新課;以讀激情:時間匆匆而逝的無奈之情,沒有把握好時間的惋惜之情、自責之情;以讀導練,“妳在……的時候,……從……過去”,練習說話,創新運用,以表達學生讀文後的獨特感受。
在這壹堂課的教學中,我認為做得較好的是:
1.整體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調,在讀中使讀者與作者、文本對話。
2.和學生壹起欣賞、品味了文章的語言美及探究了它的表現美。
3.使閱讀中領悟到的語言表現形成遷移到了寫作。
不足之處:有些相關背景知識沒有引導學生去掌握。因此,語言的感悟還不是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