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最喜歡的文學形象800字作文

最喜歡的文學形象800字作文

比起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我更喜歡諸葛亮。

諸葛亮只是《三國演義》中的壹個人物,而是壹個歷史人物。他是否存在還是個謎。但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運籌帷幄,膽識過人,我很佩服他。

諸葛亮的運籌帷幄,我是在“草船借箭”這個故事裏讀到的。諸葛亮知道周瑜要陷害自己,卻也跳進了周瑜設下的圈套;諸葛亮知道魯肅很忠心,就向他借了壹條船,告訴他如何借箭。曹操生性多疑,諸葛亮就利用這壹點,借了壹支箭順利的穿過了當天的迷霧。

諸葛亮的膽識,我是從《空城計》裏讀到的。當時司馬懿率軍攻占了諸葛亮的城池。恰好,此時諸葛亮身邊的將領都不在,只有壹些文官和兩萬五千士兵。諸葛亮沒有驚慌。他坐在城樓上,燒香彈琴,命令士兵裝扮成人,打掃城門。司馬懿看這陣勢,以為裏面有埋伏,就退了。如果當時司馬懿大喊:“攻城!”諸葛亮已經丟了性命。諸葛亮敢於賭上性命,令人欽佩。

諸葛亮的聰明深深印在讀過《三國演義》的讀者心中。沒看過就去看看吧!

張愛玲是20世紀40年代上海具有極高知名度、傳奇色彩和神秘魅力的著名作家。當時她媽媽匆忙給她取了上學的名字,卻成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壹個用刀刻出來的名字。隨著歲月的流逝,時代變了。這個名字隨著她精彩精致的作品流傳到今天,逐漸顯露出她豐富瑰麗的魅力。了解張愛玲就是了解她的小說。只有小說才是張愛玲的意義。①只有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才是意義的核心。翻開壹本小說,就是在讀壹部“愛恨情仇”的歷史。張愛玲第壹次以傳統通俗文學的形式,展現了時代崩塌和轉折的過程。"這部小說以自己的方式和邏輯發現了存在的不同緯度。"②以女性的細膩和敏感從生活中發現真諦,從男女性愛、親子情愛的細微感受中揭示人的生存狀態,展現上海、香港、外國高等華人空虛、腐朽、墮落、變態的靈魂,從而寫出人間的滄桑和人情。余慶曾在《張愛玲全集》中寫道:她所尋找的是奴隸時代謝幕後的女性角色之路,表達了她內心深處的渴望:女性可以掙脫歷史、文化、生理、心理的束縛,成為舒適的女性,優雅地生活。她的作品為我們的文學寶庫增添了許多獨特的女性形象。給當時精神食糧匱乏的讀者壹個新鮮的味道。

考察張愛玲的小說,可以發現兩性關系和婚姻是她揭示生活內在細節的切入點和主要視角,而“欲望的自由”和“生命的苦悶”是她自己作品的主旋律,描寫了上海“香港”和“十裏洋場”社會中“現代文明”和封建文化背景下的普通女性,她們的生活、心理和感情都被寄托著。縱觀她小說中的女性形象,筆者認為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種形象。

籠中鳥願意被囚禁和封閉在家庭的城堡裏,依附於丈夫或依附於“物質”,以“物質金錢”為選擇愛情的第壹目的和標準。失去了追求自由的勇氣和力量,成為壹只又壹只“繡在屏風上的小鳥”,囚禁在家庭的牢籠裏。比如《傾城之戀》中的,《慈悲》中的鄧風,《茉莉香片》中的馮,還有《沈香片第壹爐香》中狠毒殘忍的母老虎梁夫人。"現代婚姻是壹種保險,是女人發明的."(3)有意無意地,張愛玲小說中的很多女性就像籠子裏的鸚鵡,從來不想飛得高,也從來不想飛得高,更想逃避飛,即使籠門大開。

《慈悲》中的女主角鄧風來自壹個舊式家庭。找到壹個能為她提供食物和飲料的男人和女人是她生活的全部目的。經過壹段冒險的婚姻,36歲的寡婦“為了生活”嫁給了59歲的米先生。坐在車裏時,她“覺得和她男人在壹起很安全”,回到了壹個可靠的人身邊。她以青春、愛情和幸福為代價,換來了衣食無憂的“非常幸福”。就像鄧峰想的那樣,“我不全是為了錢吧?我照顧他是為了我自己。反正我們都知道。”壹張婚書維系著他們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結婚再婚後,敦豐的想法是“有壹段時間她對楊太太很有意思。現在她自己的情況和以前不壹樣了,已經安全結婚了,不禁對婚外關系有了新的看法。”這種苛刻的眼光其實是建立在物質至上的基礎上的,別的什麽都不要求。灰色的老式房子裏,陽臺上掛著壹幅大鸚哥,哀嚎著。鄧風心想,路過郵局後別忘了告訴鸚哥。鄧風不就是那個社會籠子裏的鳥嗎?

《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也不例外。雖然受過西方教育,但骨子裏還是有很強的封建意識,逃不出“嫁漢娶漢,穿衣吃飯”的舊式婚姻模式。尋找經濟支持是選擇愛情的目的和標準,資產階級的金錢觀和價值觀與封建的婚姻觀出奇的壹致。她遇到了浪子範柳媛並墜入愛河。範柳媛是婚姻領域裏壹個老練、狡猾、殘忍的賭徒。他只是想找個小三偷情,卻不願意承擔丈夫的責任。白流蘇在窺探他的金銀財富,並想永遠嫁給他,他們兩個,奇怪的同床異夢。在金錢和色相的等價交換中,白流蘇為了範柳媛的懷抱,犧牲了自己的“淑女”身份和青春。權衡利弊後,白流蘇認為“在這個動蕩的世界裏,房產、地產和壹切永恒的東西都是不可靠的”,或者說“睡在她旁邊的人是可靠的,物質生活的迫切需要讓她無暇顧及自己的內心。”她的目的只是為了經濟安全。《茉莉花香》裏,馮碧柳因為窮,嫁給了嚴先生。“在抑郁的紫緞屏幕上,有壹個白鳥在金色的雲層裏。這些年來,她的羽毛發黑,發黴,蟲蛀,死在銀幕上。”“讓時代的光芒掠過他們,除了這短暫的光芒,看清他們的目標,讓他們習慣幾千年。不用說,馮也是壹只被物質繩索束縛的籠中鳥。④

在張愛玲的作品中,有很多這樣的變形蟲形象,他們的心理是扭曲的。比如他們有戀父情結,不允許別人對父親更好,甚至對母親采取敵視態度,比如《心經》中的,還有《金鎖記》中的曹,被金錢侵蝕毒害,占有欲和復仇欲望強烈。她的“惡”是

弗洛伊德在著作中認為,人的精神活動分為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潛意識是人類精神活動中最深層、最原始的部分,充滿了各種不適應社會的本能和欲望,總想沖出去。能夠在喧囂中聽出電梯的聲音,分辨出誰來了,聚會上說的話打斷了別人說父親老了,她在父親面前像情人壹樣充滿了撒嬌,這是她潛意識的無意表達。在她的潛意識裏,許鳳儀是她生命的支撐。她對鳳儀的愛,不是女兒對父親的那種愛,那種想支配,想和她壹輩子的愛人。這是她心理變態的表現。

徐小涵的家庭條件優越,但她的愛情生活卻是孤獨的。她沒有正常父母的愛,卻渴望得到愛。在這個過程中,她迷失了自己,錯誤地把父親當成了自己的愛人,卻又執著於倫理,就像她說的:我這輩子都不打算離開妳。有壹天我老了,人們會說,她為什麽不結婚?她從來沒有機會結婚!從來沒有人愛過她!每個人都這麽認為——也許連妳也這麽認為。我無法避免這壹天,所以我要妳記住這壹切。徐小涵的內心是矛盾的。壹方面,她想過正常的生活,有正常的愛情。另壹方面,她瘋狂地愛著她的父親,不允許任何人和她競爭,即使是她自己的母親。當她媽媽不小心穿了壹件漂亮的衣服,或者對丈夫表現出壹點好感的時候,她就嘲笑那些用她年輕的美貌嘲笑她媽媽的人。鋼琴上媽媽的照片,只附上了我和爸爸的照片。她瘋狂地破壞了淩青和父親的戀情。這時,她催促母親註意丈夫的行蹤,用各種手段阻止淩青,要邱去遊說迫不及待找她的淩青母親,用上最後壹招。可惜徹底失敗,她不得不黯然離開。

曹是壹個充滿青春活力的女孩,有著“圓潤的手臂”、“白皙的手腕”、“豐滿的身材”。她曾經在心裏編織了壹幅色彩斑斕的畫面,蔣家的生活把她變成了“瘦臉、細牙、三角眼、小眉毛”。外貌的巨變還是其次,內心的扭曲甚至達到了“摧殘人性”的地步。她的思想被腐蝕和毒害,她再次毒害人們。被家人賣給蔣家做了二奶奶,身邊只有壹個終日臥病在床、患了骨結核的廢物,她的生命在萎縮,仿佛是壹堆“死了的”、“沒有生命的”屍體。被剝奪了正常的感情生活,家庭生活“連我都不知道孩子是怎麽生出來的!”強烈的性欲使她的偷窺欲和虐待欲瘋狂滋長,她在兒子的房間裏審問“秘密故事”,並“有點誇張地”在撲克桌上傳播,從中獲得欲望的宣泄和滿足。同樣是別有用心,為了長白把壹個丫鬟做小,從而把媳婦折磨致死,妃子吞鴉片而死。這些反常行為背後的動機是她的“被壓抑的性”。毀滅女兒是她瘋狂報復世界的另壹種方式。她在扼殺自己希望的同時,也扼殺了周圍人的希望。因為腳被纏住了,十三歲的長安的腳也被包了起來,完全恢復是不可能的。在蔣暢安的學校,她因為壹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吵大鬧,想盡壹切辦法阻止女兒的戀愛。更惡毒的是設下圈套,當著童世芳的面詆毀女兒,毀了女兒的婚姻,讓長安打消了結婚的念頭。手段低下,心底極其陰暗。曹是不幸婚姻的犧牲品,但她也導演了她子女的不幸婚姻。她畸形的性格和經歷讓她墮落到了萬劫不復的境界。

生命的浮萍無根,任風雨吹走,看似頑強的生命意誌背後,是對無法把握的生命的無奈。悲劇的是,我們的主人公並沒有清醒的認識到這壹點,有了那個能填飽肚子的東西,他才會活在世上。比如漫畫裏的倪,壹生都在動蕩-穩定-動蕩中度過,最後孤獨終老,苦盡甘來,“裏面好像有什麽東西,所以壞了。”

尼·Xi壹生與三個男人在壹起,但“根據律師的觀點,他從未結過婚”。十四歲時,他以壹百二十元被賣給壹個開綢緞店的印度人為妻。更準確的說,他為了省錢省事,買了個女人,還做保姆。“什麽都要做,讓他成為壹個眉毛黑,嘴巴黑的女生”,“沒什麽好談的”。遭受了印第安人的羞辱,她總是看到主人的臉在說話,有點不滿意。生下壹男壹女後,身份不變,被趕出家門。除了她的個人物品,她不允許拿任何東西。此時距離她14歲已經過去了12年,倪不禁“懷疑她還是和以前壹樣,中間那十二年等於什麽都沒有。”沒想到,浮萍留下了“走之前要在桌角繡壹朵百合”。她住進尼姑庵不久,就和壹位57歲的“舉家下鄉”的老板竇暫時安頓下來。五年後,她生了兩個女兒。竇老板去世後,她被家族竇掃地出門,生活再次陷入困境。她拿著壹個,拿著壹個,兩只手都拿著。無根浮萍暫時穩定下來,好景不長。英國人結婚了,用壹張5000元的支票把她送走了。這個時候,她已經有了六個孩子,生活是如此的孤獨。壹個女人從14歲到30多歲被壹群男人拋棄(如果加上崔余明,至少4個)。壹開始她立誌要做壹個有地位的妻子,結果還是隨波逐流,以至於死。這輩子,她從來沒有深入思考過自己的命運,也從來沒有打算過自己獨立生活。她的精神已經麻木了。我已經深深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白流蘇也屬於這壹類。我認識範柳媛,她不相信婚姻,在父母家守寡78年,身處亂世。他們參加了偶然的遊樂,但最終在生活利益的驅使下,兩個不相信愛情的人成就並維持了壹段婚姻,得到了彼此的安慰。

第四,美女有貧窮的生活或者悲慘的生活。自古美人不吉利。張愛玲筆下的女性,有些是有壹點親情的,但都有壹個悲劇的結局。《霸王別姬》中的虞姬雖然是古代人,卻有著現代人的情懷。先不說她的美。這麽說吧,她和南征北戰的叱咤風雲的項羽。她外表柔弱,內心堅強,只是運氣不佳。項羽戰敗,她自殺了。她內心充滿矛盾,不知道以後該怎麽辦。王祥·德勝,也許她可以包壹件宮廷大衣。她愛項羽,項羽愛他的大業。當她得知四面楚歌的情況後,為了不成為負擔,她用刀在自己胸口深深刺了壹刀,自殺了。她選擇了最簡單的方式結束自己。美得那麽深情,瘦得那麽活。在仁義面前,於吉選擇了前者去死,這讓我們不得不感嘆。雖然不知道如何更好的把握命運,但她還是選擇了自殺來結束自己。但是她心裏對王祥有最真摯的感情,可以為他做出壹切犧牲。《花謝》中的川娥,老實,柔弱,有些感性,是幾個姐妹中最小的。雖然穿著藍色的長衫,但還是透露著遮不住的青春之美。本來可能有壹段美好的婚姻,“期待十年紅顏,十年風頭,二十年繁華”,可惜得了消費,未婚夫還在忍耐。兩年後另壹個女人。我們不能對壹個年輕人如此苛求,只能為川娥嘆息,面對命運的折磨,川娥努力不表現出來,但她還是受不了內心的痛苦和煎熬。“她終日郁郁沈思,自我概念逐漸膨脹。”她想有壹個深情的結局,壹個詩意的死亡,壹個感人的死亡,但五十塊錢買不到安眠藥,只好“坐在人力車裏無所適從,在西餐廳吃壹頓飯,在電影院坐兩個小時。”她希望幾天後能“再次看到上海”。更讓我們覺得可憐的是,在她生命的盡頭,她還要努力減肥(已經瘦得皮包骨了,難過!),扣壹些食物,就吃胡蘿蔔和花旗橘子,早晚做軟體體操,糾結壹些老套的方法。我壹只腳試穿皮鞋,說:“這種皮看起來很結實,穿兩三年總是可以的。”三周後,疾病奪去了她的生命,結束了她的折磨。其實這個世界的人早就放棄她了,連她爸爸都不想見她。即使他來了,也是“抽雪茄,制造自衛煙幕”。壹天吃兩個蘋果都成了家常便飯,更別說買藥的錢了。傳娥的壹生是壹個弱女子與命運抗爭的悲劇。她小的時候,被姐姐們欺負。她好不容易熬到第壹天,卻和自己的骨頭來了個親密接觸,最終還是死了。即使是張愛玲筆下的其他女性也無法獲得那樣的生活。真的是壹個生命單薄的美女。《十八春》中的性格簡單,但朱這個詭計多端的投機家註定了她的悲慘遭遇。曼楨是壹個單純、善良、略帶羞澀、漂亮、年輕的女孩,對生活充滿信心,圍著壹條紅藍格子的小圍巾,襯著壹件深藍色的長袍,看起來像是高中女生的打扮。藍色的布袍被洗成了灰色,這種顏色有壹種溫雅的感覺。為了養家,她在做兼職。本來,有壹段幸福的婚姻。然而,在我姐姐的自私下(為了朱鐵·蔡紅),它成了她生孩子的工具。她假裝生病,欺騙了滿震,從而將滿震推入火坑,並在賈珠壹所隱蔽的監獄中度過了壹段時間。可惜,她沒有勇氣和朱虹抗爭,也無法放棄自己的孩子。在蔡夫婦的幫助下,她逃出來了,還在擔心有沒有希望。最後離婚了。壹個女人,在命運的安排下,過著悲慘的生活。

5.精靈天使王安憶在《世俗的張愛玲》中寫道:“張愛玲小說裏有創意的人,真俗氣...《慈悲》裏,麻將桌上的米先生、敦風太太、楊太太那群小姐們也是無聊……”通讀張愛玲的小說,她小說中的大部分人物形象都是要被否定的,也許只有茉莉花香。先看小說中對顏丹竹長相的描述:“眉毛又粗又好看,個子不高,但是很豐滿”,斜眼看“壹件白色的羊毛緊身背心把她厚實的胸部和小蠻腰塑造成了石膏雕像”。暮春天氣,顏丹竹“在旗袍上加了壹件長袖白紗大衣...她活潑的紅金色的臉和手臂藏在輕紗裏。”她的臉部輪廓線條優美,尤其是稚氣的短鼻子,略顯油汗,讓她更像噴泉中濕漉漉的銅像。“小說中的這些描寫,生動地勾勒出壹個面容嬌好的少婦,賞心悅目,有壹種令人窒息的純潔。顏也有壹顆純真的童心。她對什麽都有廣泛的興趣,不僅學理科,還抽時間讀文學史。她善於觀察人。在壹個每個年輕人都渴望憧憬愛情的時代,雖然不乏追求者,但她從來沒有和別人有過比友誼更進壹步的關系。她並不缺少朋友,但她仍然把聶當作朋友,希望與任何人保持良好的關系。她還把別人幼稚地寫的情書告訴他,勸他試著交幾個朋友,邀請朋友到家裏來玩,試圖改變聶性格上的致命缺點。由於這些缺點,聶交不到朋友,精神上備受折磨和痛苦。他想調和與老師的關系並幫助他。最後,聶晴川在山上差點殺了他。雖然顏丹竹不是《茉莉花香》中的主角,但她的光彩為小說增添了壹抹亮色,讓我們看到了隱藏在烏雲背後的壹顆閃亮的星星。它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希望。

張愛玲的作品塑造了多種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她們有著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性格和經歷,為我們的讀者和批評家展示了壹個迷人的、豐富多彩的文學世界,深刻揭示了女性在封建家庭和金錢的枷鎖下,身體和靈魂受壓迫的悲劇原因。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他們的痛苦,他們的呼吸在震撼著我們的神經。透過這些壹生被禁錮在牢籠裏的發黴的鳥樣女人,或失去人性扭曲心靈的人,或浮萍般隨波逐流的人,我們或許能更多地了解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人。關註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以進入人類精神本質的特殊領域,重新審視社會生活,獲得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