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4?畫,筆順:撇、橫、橫、豎
午,象形字。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午”字(圖1、圖2)像舂米的木杵,是“杵”的初文。金文中的“午”字(圖3、圖4)在其甲骨文字形的基礎上有所訛變,小篆中的“午”字(圖5)則整齊化,經過隸書字形(圖6)後楷書寫作“午”。
在字義上,“午”字的本義是“舂杵”,引申指“抵觸,違逆”,借作“五”指“縱橫相交”,又借作“十二地支的第七位,與天幹搭配來紀年、月、日、時”,還可以表示“十二生肖中的‘馬’”等。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疑古切,音五。《說文》:牾也。五月陰氣午逆陽,冒地而出也。徐曰:五月陽極陰生。仵者,正沖之也。
又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午曰敦_。《淮南子·時則訓》:鬥五月指午。
又《廣韻》:交也。《韻會》:壹縱壹橫曰旁午,猶言交橫也。《儀禮·特牲饋食》:心舌皆去,本末午割之。註:縱橫割也。《禮·內則》:男角女羈。註:午達曰羈。疏:度尺而午,令女剪發,留其頂上,縱橫各壹,相通達也。《前漢·霍光傳》:使者旁午。註:旁午,分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