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Ré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為黃帝少子禹陽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據《唐書?宰相世系表》及《左傳正義》所載,任氏是5000年前黃帝賜封的12個基本姓氏之壹,是壹個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榮傳統的姓氏。據《姓纂》的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為姓,壹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那位任姓的始祖,據考證是黃帝少子禹(禺)陽被封在任國,其後裔以國為氏。周朝時的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等10個姓氏,都是任姓後裔的封國,最初就是由任姓分支出來的。又據《左傳》上有壹句話說:“不敢與諸任齒”,其中所謂的“諸任”,指的就是這10個姓氏,可見得當時這10個姓氏與任姓的密切關系。
2、出自遠古妊姓衍傳,與女性妊娠有關,可認為是母系氏族社會產生的古姓之壹。人之所以得生,在於母親妊娠,因生得姓。從母從女,為妊姓,後傳為任姓。據《康熙字典》指出:“太任,文王之母”;又據《漢書》的《班婕妤傳》上,也有贊美太任之辭說:“美皇英之女虞兮,榮任姒之母周。”這位周文王的母親太任之為上古任氏之女,顯而易見。
3、出自風姓,為太昊氏之後,以國名為氏。據《通誌?氏族略》所載,任,為風姓之國,實太昊氏之後,故都任城(在今山東省濟寧壹帶),太昊就是上古的伏羲氏。任國在戰國時滅亡,其後代子孫遂以國名為姓,稱為任氏。
4、出自其他改姓而來。如元代王倍子之宣,為避難改姓任,其後代亦稱任姓。
5、出自少數民族改姓而來:
① 據《魏書》所載,巴 (即板木盾族)夷帥有任姓。
② 另外古代少數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
③ 今瑤、回、滿、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任不齊。春秋時期楚國人,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壹,被唐朝皇帝追封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為當陽侯。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茍、僖、姞、儇、依。其中被賜以任姓者,其後裔就以任為姓。然而,也許是由於這個姓氏的歷史實在太久遠了,所以歷來對於任姓的姓源,也有好幾種不同的考證。譬如,《唐書宰相世系表》上說:“黃帝少子禹陽,受封於任,以國為氏”;《通誌氏族略》則說:“任,為風姓之國,實太昊之後,今濟州任城即其地”。任姓的所出,真是眾說紛紜。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屬傳說,莫衷壹是的情形,實際上可以歸納為兩大類。壹為源自黃帝,壹為源自更古遠的伏羲氏。那麽,究竟哪壹種說法才是正確的呢?關於這個問題,在《辭海》所提供的答案是這樣的:“任姓之任,與任國之任,子孫皆以任為氏。”以上關於任姓姓源的考據,全部都是正確的。也就是說,數千年來的任姓,有黃帝的後裔,也有伏羲的後裔,他們有的是因被賜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國為氏。歸根究底,所獲的結論是:“任姓是壹個源遠流長的古姓。”但在習慣上,人們把歷史上第壹個任氏大名人任不齊作為其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任姓盡管得姓很早,但在發展中由於壹直深埋不顯,所以其早期歷史壹直很難讓人知其詳。上述各支任姓中,影響最大者是出自黃帝之後的壹支。據某些任姓家譜記載,黃帝之子禺陽在得姓以後,六傳至奚仲,再封於薛(今山東省滕縣南)。春秋戰國時,魏國有任座,秦國有任鄙,他們都是禺陽的後代,楚國有任不齊。可見在先秦時期,任姓已播遷於今湖北、山西、陜西等境。同時,還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東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樂安”為其堂號,其後遂成為當地壹大郡望。另據《史記?南越列傳》所載,南海尉任囂曾矯詔使趙佗立國,這說明秦代已有任姓徙廣東。至漢時,任姓已散居於我國北方的山東、山西、河南、陜西壹帶,南方則居四川、江蘇、廣東等地。可見,任姓在漢之前即已南遷。漢時有世居沛地(今江蘇省徐州)之任敖,其後有子孫遷陜西渭南。魏晉南北朝之際,軍閥混戰,夷族入侵,中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任姓族人為避戰亂,開始大舉南遷至今江蘇、安徽、浙江、湖北等地。並有任姓人遷入福建。唐時,社會穩定,政治清明,使留居河南、山東的任姓又興旺起來。南宋末期趙姓末代皇帝四處逃亡,元蒙古騎兵南下,使任姓逃難於我國南方各地。元末明初,旱澇蝗疫施虐,農民起義軍四起,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銳減,任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壹,被分別遷於山東、河南、河北、江蘇、陜西等地。大約自清代開始,閩、粵任姓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現有任姓華人,並建立有宗親組織。如今,任姓已廣布全國各地,尤以河南、山東多此姓,兩省任姓約占全國漢族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任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七。
三、歷史名人
任 峻:人,三國時魏國典農中郎將。曾主持屯田,數年中,所在積谷,倉廩皆滿。任棠: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人,東漢著名學者。有學問,不做官,他修居教書,有氣節,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廣行仁政,故有“任棠之情”之佳話。
任 延:宛城(今河南省南陽)人,東漢名吏。十二歲時,熟讀《春秋》、《易經》等,有“任聖童”之稱。二十三歲時任九真(今屬越南)太守,延教以墾關配匹之道,五年之後,糧食豐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為名。
任 環:今山西長治人,明代著名抗倭將領。壹五五五年,與俞大猷在陸涇壩等地連破倭寇,以敢戰著稱。著有《山海漫談》。
任 熊:浙江蕭山人,清代著名畫家。工書善畫,長於人物。他承陳洪綬之傳統,造形古硬,敷彩鮮艷,富有裝飾意趣。《大梅山房詩意圖冊》是其代表作。
任 昉:南朝梁著名文學家,仕宋、齊、梁三代。當時以表、奏、書、啟諸體散文擅名,而沈約以詩著稱,時人號曰“任筆沈詩”。藏書多至萬余卷,與沈約、王僧儒並稱為三大藏書家。
任仁發:元朝水利家、畫家。他曾主持修吳凇江、大都通惠河、青浦、練湖和海堤工程。善畫馬,其鞍馬與趙孟俯齊名。著名的《二馬圖》是他的代表之作。
任不齊:春秋末期楚國人,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壹。後來,曾被唐朝皇帝追封為“任城伯”,宋朝的天子也加封他為“富陽侯”。
任雅相:唐高宗時宰相,在位時間不長,曾為壩江道行軍總管、燕然都護等。659年,以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封安樂縣公,兩年後卒於軍中。
任伯雨: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人,北宋著名經學家,宋哲宗的駙馬都尉。其深通經述,文力雄健。與寇準、李綱、趙鼎、文學家詩人蘇軾、蘇轍、秦觀、名臣胡銓、李光、王巖臾九人,世稱“十賢”。著有《春秋絳聖新傳》。
任仁發:松江青龍鎮(今屬上海青浦)人,元代著名畫家、水利家。他曾主持過疏浚吳淞江工程,官至浙東道宣慰副使。善畫花鳥、人物,尤以畫馬為最,著名《二馬圖》為代表作。
任大椿:江蘇興化人,清代著名學者。任禮部主事,兼《四庫全書》修纂官。有《弁服釋例》、《字林考逸》等。
任伯年:浙江省山陰(今紹興)人,清代著名畫家。他擅畫鳥、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獨到之處,所作寫照,神采奕奕,其與任熊、任熏合稱“三任”。
任化邦:清末撚軍起義首領,太平天國封為魯王。1865年在山東擊斃僧格林沁,1866年粉碎曾國藩防河圍剿計劃,屢敗湘、淮清軍。
任弼時:湖南省湘陰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早年參加革命,進行了二萬五千裏長征,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政治部主任、軍委政治部主任,率部開赴山西前線,領導指揮對日作戰。1938年秋赴蘇聯,任中***中央駐***產國際代表。1940年3月回延安,任中***中央秘書長、中***中央書記處書記。1945年中***七屆壹中全會上,當選為中***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解放戰爭時期,同周恩來壹起協助M.Z.D.指揮西北和全國的解放戰爭,轉戰陜北,並參與制訂土地改革等重大方針政策。1949年4月,擔任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名譽主席。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病逝。主要著作編入《任弼時選集》。
任繼愈,中國佛教哲學家。山東省平原縣人。1941年畢業於西南聯大北京大學研究院文學研究所。後即任教於北京大學哲學系。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中國宗教學學會會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孔子基金會理事,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等職,第四、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樂安郡:漢為千乘郡。東漢時治所在臨濟(今山東省高青縣高苑鎮西北),三國時移治高苑(今山東博興西南)。南朝宋始置樂安郡,隋置棣州,唐改樂安郡,故址在今山東省惠民縣南七十裏,下轄廣饒、惠民、高青等縣。
東安縣: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吳、越、楚。公元前333年,楚以此為春申君之封邑,始建菇城縣,南潯轄域隸屬菇城縣。秦滅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置會稽郡,下設烏程、由拳等縣,今區境屬烏程縣。西晉太康三年(282年),分烏程縣東鄉置東遷縣,縣治在今舊館。南朝宋元徽四年,東遷縣改為東安縣(治所在今浙江富春縣),次年仍復名為東遷縣。隋開皇九年東遷縣並入烏程縣。宋太平興國7年,分烏程縣東南15鄉置歸安縣。民國元年(1912年),烏程、歸安合並為吳興縣,今南潯轄域隸屬吳興縣。
2、堂號
水薤堂:東漢時候任棠有奇節,不肯做官,隱居教授。太守廖參去訪問他,他壹句話不說,只拔了壹顆薤,端了壹杯清水放在桌上,自己抱著小孫子坐在門下。太守明白了他的意思:“壹杯水是要我太守為官必須壹清如水;拔壹顆大薤世告訴我要為人民辦好事,必須把財大勢大的土豪拔除;抱著幼孫當戶,是要我留心照撫孤兒。”
此外,任姓的主要堂號還有:“玉知堂”、“敘倫堂”、“吏部堂”、“樂安堂”等。
五、宗族特征
1、任姓是壹個源遠流長的古姓。任姓來源雖眾,但數千年來中國的任姓,其來源主要可歸納為兩種。壹為源自黃帝。具體可直接追溯到黃帝的少子禹陽,跟《元和姓纂》的說法唯壹不同的地方,是“以國為氏”與“黃帝賜姓”但究其實質,都是黃帝的親骨肉。二為源自更古遠的伏羲氏,雖血緣不同,卻說明任姓由來已久。
2、任姓字行輩份排列有序。如1929年任守正修《任氏族譜》,江蘇如臯任姓壹支字行為:“允遠士大中,萬正吉順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