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未泯的意思:童貞的心誌尚未泯滅,形容年歲不斷長大卻仍有天真之心,形容成年人還有著孩子的天真。泯:泯滅。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三十壹年》:於是昭公十九年矣,猶有童心,君子是以知其不能終也。
譯文:當時昭公已十九歲了,還有孩子脾氣,君子因此知道他不能善終。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孩子氣。
近義詞:猶有童心。
例句:她童心未泯,很快就打入少兒圈。
含義
童(拼音:tóng)為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童本指男奴,這個意思後來寫作“僮”。現代“童”多指小孩子,引申指未成年的,如童工。因為僮仆和孩童都不蓄發,所以“童”也指光禿禿的。
“童”字本義為僮仆,奴仆。古代有壹種刑罰叫髡刑,就是將罪犯的頭發剃光。古代奴隸必會受到髡刑。他們不能戴冠,所以要剃發。於是,與平常人相比,其突出特征為沒有頭發。因此,“童”字核心義為“表面無所生之物”,其諸多義項皆圍繞此核心義展開。
康熙字典
《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竝音同。獨也。言童子未有室家者也。
《增韻》:十五以下謂之童子。《易·蒙卦》:匪我求童蒙。《詩·衛風》:童子佩觿。《谷梁傳·昭十九年》:羈貫成童。註:成童,八歲以上。
又《增韻》:女亦稱童子。《禮·記註》:女子子在室,亦童子也。
又《篇海》:男有罪為奴曰童使。《易·旅卦》:得童仆貞。《前漢·貨殖傳》:童手指千。註:童,奴婢也。《韻會補》:童,奴也,幼也。今文僮幼字作童,童仆字作僮,相承失也。
又姓。《急就篇》註:顓頊子號老童,其後為姓。《廣韻》:漢有瑯邪內史童仲玉。
又《集韻》諸容切,音鐘。《公羊傳·桓十壹年》:公會宋公於夫童。註:童,音鐘。左氏谷梁皆作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