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裏的“龍”都是可舉起來舞動的假龍。見註釋(2)
乾上九 亢⑴龍⑵有⑶悔⑷。
譯上九?將用於舞動的龍做得過分大,必產生悔恨。
註釋:⑴“亢”超過;過分;太甚。《康熙字典》又過也,愆也。《易·乾卦》亢龍有悔。《正義》上九,亢陽之至,大而極盛,故曰亢龍。
?⑵“龍”可舉起來舞動的假龍。《周易·坤·上六文言》:“?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稱:舉。《史記·周本紀》:“稱爾戈,比爾幹,立爾矛,予其誓。”稱龍:舉龍。)
?⑶“有”發生,呈現,產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遂襲我高魚,有大雨自其竇入。”
?⑷“悔”後悔,悔恨。《國語·晉語二》:“伯氏茍出而圖吾君,申生受賜以至於死,雖死何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