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文言文讀書特點概括術語

文言文讀書特點概括術語

1. 文言文《讀書》的內容

荀子的《勸學》篇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左應為“車”,原字已廢除)以為輪,其曲中規。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幹、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曰:“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爾位,好是正直。

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幹,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物類之起,必有所始。

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

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壹,火就燥也,平地若壹,水就濕也。

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壹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之誌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螣蛇無足而飛,鼫鼠五技而窮。《詩》曰:“屍鳩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儀壹兮。其儀壹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壹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

玉在山而草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 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

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 之,禽獸也。

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 故學至乎禮而止矣。

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壹可以為法則。

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壹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

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誌,順詩書而已耳。

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

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問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問也;說楛者,勿聽也。

有爭氣者,勿與辯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

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瞽。

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詩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謂也。百發失壹,不足謂善射;千裏蹞步不至,不足謂善禦;倫類不通,仁義不壹,不足謂善學。

學也者,固學壹之也。壹出焉,壹入焉,塗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紂盜跖也;全之盡之,然後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耳非是無欲聞也,使口非是無欲言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

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成人。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2. 文言文的特點有哪些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壹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第壹個“文”,是美好的意思。“言”,是寫、表述、記載等的意思。“文言”,即書面語言,“文言”是相對於“口頭語言”而言,“口頭語言”也叫“白話”。 最後壹個“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種。

壹、言文分離。語言學研究認為,書面語是在口語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二者相互影響又互相促進,關系非常密切。文言是在先秦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文言與後世的口語逐漸拉開了距離。從漢魏到明清,由於官方的推行和科舉考試的需要,讀書人刻意模仿“四書、五經”的語言寫詩撰文,以古雅為尚。這樣,作為書面語的文言就與人們口頭實際用的語言距離越來越大了,造成了言文分離的現象。

二、歷久不變。壹直到“五四運動”以前,文言作為占統治地位的書面語言被人們代代相傳、沿用下來,其語言成分基本未變。例如先秦時期的壹些基本句式、常用虛詞的用法等都在歷代的文言中得到了保存,就連語言三要素中最活躍的詞匯,在文言裏也具有很強的穩定性:有些詞的古義在口語中早已消失,可在文言文中卻照舊使用。雖然後世人們在模仿中難免會摻入些許當時的口語,從而給文言帶來某些細微的變化,但從總體看來,文言在詞匯系統、語法系統方面還是基本保持了原先的面貌。

三、行文簡練。我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寫成的,其中許多不朽的作品歷來以簡約精練著稱。可以說文言本身就包含著簡練的因素:壹是文言文中單音節詞占優勢,雙音節詞和多音節詞比較少;二是文言文多省略,省去主語、賓語、謂語、介詞的情況很常見。再加上歷代名家多註重錘煉語言,講求“微言大義”,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嚴密簡潔的風格。

四、古奧難懂。由於年代的久遠,與口語相脫離的文言越來越艱澀難懂了。佶屈聱牙的句子,生僻古奧的詞語,還有許多陌生的名目典章制度……這壹切,在初學者的眼中成了捉摸不透的“迷言”。所以,給古書作註,解決難懂的問題,歷來是文人學者孜孜以求的工作之壹。

3. 語文閱讀有什麽常用術語

表達技巧是指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原理、規律和方法來表現文章內容的。

對表達技巧的評價鑒賞,就是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麽內容,達到了什麽藝術效果等。鑒賞的核心是審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達到某種美感享受。

對照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不同的文體應從不同的角度考慮。記敘文(包括散文)應從以下方面去分析:①從表達方式角度:各種表達方式是否運用自如,靈活多變;敘述人稱的選擇,第壹人稱第二人稱的好處;敘述順序的安排,倒插敘手法的運用及作用;描寫的特點(白描細描、細膩生動),心理描寫、細節描寫、景物描寫等的作用。

②從選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關系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③從表現手法角度:是否運用了象征法、對比法、襯托法、先抑後揚法、托物言誌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從結構安排角度:是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制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 ⑤從語言運用角度:語言是否準確、簡練、生動、形象;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沈等);運用了什麽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

小說還應從人物塑造是否豐滿、典型,情節的安排是否合理、嚴密、變化、曲折等方面來考慮。議論文主要從論證方法來考慮,特別是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引申論證等手法及其作用。

說明文主要看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點功用,順序安排是否適當等。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采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達方式有5種,即: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和說明。記敘文主要以記敘和描寫為主,其中兼有說明、抒情和議論;說明文主要以說明為主,也有敘述、議論甚至描寫;議論文以議論為主,兼有記敘、說明或是抒情。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對比、象征、托物言誌(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等。

分辨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幾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並分析其表達作用:記敘文的四種記敘方式:順敘、倒敘、插敘、平敘(分敘)。記敘文的描寫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記敘文的間接抒情方式:寓情於景、寓情於事、寓情於理。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細節描寫描寫要抓住事物特點。

“畫眼睛”是形象的說法,指寫人要寫出人的心靈,寫事要寫出事件的本質,寫景要寫出人對景的感悟,景的個性。描寫要生動形象,這是描寫的特點決定的,也是描寫有別於敘述的地方。

所謂生動形象,無非是使描寫對象有形、有聲、有色地再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此外,描寫要根據對象特點決定描寫方法,描寫時往往要帶有壹定的情感,描寫有白描與細描等等。

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記敘文的議論是“畫龍點睛”。

記敘文的議論的“畫龍點睛”作用有以下三個方面:(壹)闡發事物的意義(二)表達作者的看法(三)揭示文章的主題 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愛樂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

不同情形下的術語 評價主旨用語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語言淺近易懂,主旨深遠。言簡意豐:語言簡潔,內容豐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盡而意無窮:含蓄蘊藉委婉不著壹字,盡得風流:語意含而不露,或表達得不明顯,耐人尋味。分析手法用語 卒章顯誌:在文章末尾點明主旨。

畫龍點睛:用壹兩句精彩的話點明主旨。直抒胸臆:直接抒發感情。

托物言誌象征: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借助於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來。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

開門見山:文章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題放在壹種事物上表現。

襯托 烘托: 用壹個事物來陪襯另壹個事物,以使後者更突出。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強效果。

側面描寫:對比:目的是突出壹方。懷古傷今 借古諷今:追念古代,傷感現實。

起興(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襯情融情入景壹切景語皆情語 語言特點用語 勾勒:簡潔的語言描寫,介紹事物的大概。

濃墨重彩:描寫詳盡、細膩。惟妙惟肖:描寫逼真,多指人或動物。

體物入微 窮形盡態(相):描寫細致入微、刻畫細致生動。詩情畫意:議論類 富有哲理 淋漓盡致 語言風格用語 行雲流水:結構、語言自然流暢。

形神兼備:語言、結構等形式與內容主旨都無可挑剔。 簡潔 洗煉(練):語言簡練利落。

淺顯 明白如話:不雕塑飾,不加修飾。 平淡無奇 質樸清新 淡雅 詞藻華麗 明快:明白通暢。

沈郁頓挫 蒼涼:低沈、蒼勁、舒緩、悲涼等。雄健雄渾:雄壯、強健、渾厚。

文章結構用語 做鋪墊:在情節發生前的交代、暗示。埋伏筆:前段為後段埋下的線索。

呼應照應:前後的互相聯系。

4. 語文的答題術語(例:生動形象,準確嚴密

各類文體閱讀知識與技巧 壹、記敘文閱讀知識與技巧 1、找主題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

2、文章內容(中心) 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格式: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

3.材料組織特點 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4.劃分層次 (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總分總(掐頭去尾) 5.記敘線索及作用 線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時間(5)地點(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壹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6.為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7.記敘順序及作用(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壹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語言特色 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 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準確嚴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

註: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具體詞語的含義與作用 方法:聯系詞語本義、引申義,比喻義,雙關義。

格式:“**”壹詞原指……,這裏指……,起到了……的作用。句子含義 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1)承接上文(2)開啟下文、總領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啟下(過渡)(4)為後文作鋪墊、打伏筆(5)照應前文(開頭) 二、說明文閱讀知識與技巧 壹、分類 1、從說明對象的角度:事物性說明文、事理性說明文。

2、從說明文語言特征:平實的說明文、生動的說明文。二、說明的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邏輯順序的具體分析:主——次、原因——結果、現象——本質、特征——用途、壹般——個別、概括——具體、整體——局部。

典型考題:本文使用了什麽說明順序?有何作用? 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說明順序對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第壹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準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三、說明的方法 1、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摹狀貌、作詮釋、打比方、列數字、列圖表、引用說明。

2、常見說明方法的作用: ①、舉例子:通過舉具體的實例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說明,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②、分類別: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③、作比較:把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將比作……從而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

⑦、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數字:用具體的數據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準確更有說服力。

⑨、列圖表:用列圖表的方式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簡明更直觀。 ⑩、引用說明:引用說明有以下幾種形式—— A、引用具體的事例;(作用同舉例子) B、引用具體的數據;(作用同列數字) C、引用名言、格言、諺語;作用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D、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

(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四、說明文的語言品析 1、對整篇文章語文的品析,壹般從二個角度談:A、準確;B、形象生動或簡明平實。

A是壹般說明文的***同特點。B是針對不同語文風格的角度談。

做這種評析整篇文章語言特點的題目,壹定要結合文章具體內容談,比如可以選擇壹句話為例子。 格式如下: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語文準確/生動形象/簡明平實的特點,如“……”壹句,就準確/生動形象/簡明平實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對具體篇/句/詞的評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詞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點字詞有何作用?B、能否替換為另壹個詞語?C、加點詞語能否刪去? 這種題目往往要結合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有時是體現語言生動性)的特點答題。

5. 語文現代文大閱讀答題用的術語

怎麽做現代文大閱讀說來話長。在這裏只講點規範。

1.答得有條理。問“本文表達了什麽?”,“請講出用xx的好處”等,回答時前面壹定帶上“本文表達了……”,“在本文中,用xx 的好處是……”等。有時要分點答題。

2.常見的賞析題,即考修辭手法、寫法的使用等。步驟是:壹,某個詞本意是什麽(粗略解釋)二,運用了xx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充滿氣勢/有條有理/……地表現出了“該詞在文中被賦予的意義”三,表達出了什麽感情(聯系主旨)

3.做閱讀兩重點是主旨和題幹。所以拿到大閱讀,首先看文章,讀出主旨,再審題,然後答題。

6. 關於語文文言文中的術語,如介詞

首先,我想說壹下,這個不是文言文的術語,其實是現代文的術語;而現代文的語法,是從外文引進的。

由於紙面上解釋很繁瑣,所以我建議妳去問妳的語文老師現代文語法。古文中什麽倒裝句、省略句、被動句都是相對於現代文的語言順序來說的,妳得先搞懂現代文語法,就好像先得有個參考系壹樣。

就去問老師什麽是實詞、虛詞、單句、復句、短語結構、主謂賓定狀補。

古文其實原本沒有所謂語法,所以古文用詞很靈活,有很多詞類活用。語法是從外文引進過來的,是用於現代文的。

所謂前置、倒裝,都是相對於現代文而言的,就是某句古文結構順序相對於現代文的壹般習慣,是倒置的。

所以學古文語法,必須先學好現代文的語法,現代文大致的壹般順序是:(狀),(定)主(狀)謂(定)賓(補)。定語修飾主語和賓語,狀語修飾謂語,補語補充修飾謂語。

妳最好找妳語文老師,因為光這麽打字很難徹底講明白,尤其是壹些特殊的情況我沒辦法壹壹舉例。

現代文也保留了壹些古文習慣詞匯,例如古文的賓語前置:自信。按壹般的現代文習慣,應該是“相信自己”,自己是賓語,相信是謂語,賓語壹般在謂語後面,像吃飯、喝水,“吃、喝”的動作作用於“飯、水”,作謂語的動詞在作賓語的名詞前面。而“自信”是作賓語的名詞“自”在前,作謂語的動詞“信”在後,這和壹般現代文的習慣相反,賓語的順序被提前了,所以就叫賓語前置。

賓語前置在古文的否定句和疑問句中發生的相當多,自己多讀書就會發現。

語法說復雜就復雜,我打了這麽多字就講了壹點,所以妳最好問老師;但是古文說輕松也輕松,就是多讀多背,培養語感,語感好壹點妳就習慣古文中詞匯的結構順序了,那麽妳就可以看得懂。看懂是目的,語法不是目的,語法只是幫助妳看懂的方法之壹。

推薦幾本書:《古文觀止》(推薦嶽麓書院出版的) 《唐詩三百首》(任意,基礎不太好的話可以買本註釋比較豐富的) 《唐宋名家詞選》(推薦上海古籍出版社) 以上三本書,堪稱古文和詩詞的最佳讀物,壹定要熟讀,寫得好的可以背誦,之後妳的古文功底肯定就比較紮實了。 讀古文只讀註解,不要讀翻譯。壹般來說,翻譯沒有標準,所謂翻譯其實都是文章大意而已。 字典要多翻,因為古文裏面生僻字會多壹些,看多了就熟了。 讀古文,要了解語法以區別古今異義,但千萬不要拘泥於語法,因為詞類活用和倒裝句是很常見的,懂意思就行。 可由比較簡單的入手,壹步步讀難壹些的文章,例如從唐宋文章到先秦文章,由古代白話到古文。 好的詩文要誦讀,要讀出來,“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而且還可以幫助感受漢語的抑揚頓挫,感受古文尤其是詩詞曲賦的音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