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路不拾遺是什麽意思

路不拾遺是什麽意思

路不拾遺

拼音:lù bù shí yí

解釋:遺: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形容社會風氣好。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國無盜賊,道不拾遺。”

示例:夜不閉戶,~,四方瞻仰,稱為西方聖人。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壹回

近義詞:夜不閉戶

語法:緊縮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形容社會風氣好

典 故

“路不拾遺”出自後晉張昭遠、賈緯等編寫的《舊唐書》。唐朝的時候,有壹個做買賣的人途經武陽(今河北大名、館陶壹帶),不小心把壹件心愛的衣服丟了。他走了幾十裏後才發覺,心中很著急,有人勸慰他說:“不要緊,我們武陽境內路不拾遺,妳回去找找看,壹定可以找得到。”那人聽了半信半疑,心裏話:這可能嗎?轉而又壹想,找找也無妨。於是趕了回去,果然找到了他失去的衣服。

這件事以後越傳越廣。後來,人們就把“路不拾遺”變成壹個成語。“路不拾遺”又作“道不拾遺”。常常用以說明國家安定,們思想品德高尚,社會風氣很好。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選自《資治通鑒》)

原文: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緊之,上曬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博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之後,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商旅野宿焉。”

翻譯:皇上與群臣議論怎樣禁止盜賊。有人請求使用嚴厲的刑法來制止。皇上微笑著說:"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盜賊,是由於賦稅太多,勞役、兵役太重,官吏們又貪得無厭,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這是切身的問題,所以也就顧不得廉恥了。我們應當去掉奢侈,節省開支,減輕徭役,少收賦稅,選拔和任用廉潔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麽他們自然就不會去做盜賊了,何必要用嚴厲的刑法呢!從這以後,過了幾年,天下太平,沒有人把別人掉在路上的東西拾了據為己有,大門可以不關,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