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如何教孩子拼音,尤其是聲母和韻母組合成的拼讀?

如何教孩子拼音,尤其是聲母和韻母組合成的拼讀?

回答如下:

1:先教聲母,讀準後,再練習讀韻母。

2:慢連拼,由慢至快。

拼音介紹如下: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和國官方頒布的漢字註音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註,作為漢字的壹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公布該方案。1982年,成為國際標準ISO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采用漢語拼音。2008年9月,中國臺灣地區確定中文譯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為采用“漢語拼音”,涉及中文音譯的部分,都將要求采用漢語拼音,自2009年開始執行。

漢語拼音是壹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中華人民***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壹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根據這套規範寫出的符號叫做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也是國際普遍承認的現代標準漢語拉丁轉寫標準。國際標準ISO 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寫道:“中華人民***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過的漢語拼音方案,被用來拼寫中文。撰寫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話讀法記錄其讀音。”

中文名

漢語拼音

外文名

Chinese Pinyin、Hanyu Pinyin或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

類型

註音系統

語言

現代標準漢語

創造者

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

使用地區

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

使用時期

1955年至今

標音字母

拉丁字母

標音方法

字母和聲調

標準法規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語音方案

《漢語拼音方案》

拼音字母

聲母、韻母

管理機構

漢字與漢語拼音研究室

反切

我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註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註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壹個漢字註音,反切上字與所註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註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周有光先生稱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這兩種註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西方的嘗試

明朝末年西方傳教士來中國傳教,為了學習漢字,他們開始用拉丁字母來拼寫漢語。

1605年,意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MatteoRicci,1552-1610)應用他和另外幾位傳教士擬訂的用羅馬字給漢字註音的壹套方案寫了4篇文章,送給當時的制墨專家程君房, 由程君房編入所著墨譜《程氏墨苑》中。4篇文章的前3篇都宣傳天主教教義,由教會單獨合成壹卷,取名《西字奇跡》,復制本現存羅馬梵蒂岡教皇圖書館(在中國,習慣上把上述 4篇文章稱作是《西字奇跡》

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給漢字註音的出版物,比“小經”用阿拉伯字母給漢字拼音稍晚,“小經”大概是最早用字母文字給漢字拼音的嘗試。

1626年,法國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資》,這是壹本用拉丁字母給漢字註音的字匯。註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瑪竇方案的基礎上修改的。

利瑪竇和金尼閣的方案是以“官話讀書音”為標準設計的,適於拼寫北京語音。這種新穎的拼音方法給中國學者以很大的啟迪。明末音韻學家方以智說:“字之紛也,即緣通與借耳。若事屬壹字,字各壹義,如遠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不尤愈乎?”清代學者楊選杞說:“辛卯戶糊口舊金吾期翁家,其猶子蕓章,壹日出《西儒耳目資》以示余,予閱未終卷,頓悟切字有壹定之理,因可為壹定之法”。但是,在兩三百年間,利瑪竇和金尼閣的方案只是在外國傳教士中使用,沒有在中國人當中廣為傳播。

1815年到1823年之間,在廣州傳教的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編了壹部《中文字典》,這是最早的漢英字典,字典中用他自己設計的拼音方案來拼寫漢語的廣東方言,實際上是壹種方言教會羅馬字。接著,在其他的方言區也設計了不同方言的方言教會羅馬字。其中廈門的“話音字”1850年開始傳播,僅在1921年就印刷出售五萬冊讀物,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前,大約還有十萬人左右使用這樣的方言教會羅馬字。其他各地的方言教會羅馬字,在南方的通商口岸傳播,主要用來傳教。

1867年,英國大使館秘書威妥瑪(ThomasF.Wade)出版了北京語音官話課本《語言自邇集》,他設計了壹套拼寫法,用拉丁字母來拼寫中國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稱,叫做“威妥瑪式”。

1931年到1932年間,有兩個外國傳教士提出了“辣體漢字”,這是壹種根據《廣韻》設計的、以音節為單位的漢語拉丁字母文字,同音字幾乎都有不同的拼寫法,拼寫的是方言。

這些用拉丁字母拼寫漢字的方案,為以後的漢語拼音運動提供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