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的拼音:chén。
基本釋義:
在水裏往下落(跟“浮”相對):石~大海。星~月落,旭日東升。
物體往下陷:地基下~。
使降落;向下放(多用於抽象事物):~下心來。~得住氣。把臉壹~。
程度深:~醉。~痛。睡得很~。
分量重:箱子裏裝滿了書,很~。
感覺沈重(不舒服):胳膊~。頭~。“沈”。
詳細釋義:
同本義。
沈,沒也。——《廣雅》
以貍沈祭山林川澤。——《周禮·大宗伯》。註:“川澤曰沈。”
泛泛楊舟,載沈載浮。——《詩·小雅·箐箐者莪》。
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宋·範仲淹《嶽陽樓記》。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康熙字典
字匯:同沈。《前漢?刑法誌》:山川沈斥。註:斥卽斥鹵,沈即川澤。
又齊人謂湖曰沈。《郭緣生述征記》:有鳥當沈。
又沒也。《詩?小雅》:載沈載浮。《戰國策》:智伯攻趙,圍晉陽而水之,城之不沈者三板。又:常民溺於習俗,學者沈於所聞。
又水名。《後漢?光武紀》:輔威將軍臧宮,與公孫述將延岑戰於沈水。註:沈水出廣漢縣。
又《廣韻》《集韻》《韻會》:並直禁切,音鴆。亦沒也。壹曰投物水中也。或作“湛”。周禮?春官:以貍沈祭山林川澤。註:沈如字,劉註直陰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