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兒童具有初步的形象思維能力,認識事物具有直觀性。因而,小學語文課本內編排了大量的彩圖、彩照,便於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在新課教學中,利用插圖導入,創設課文情境,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註意力,激發學生好奇心和學習課文的興趣。如,我在教學《烏鴉喝水》壹課時,先出示插圖,再引導學生看圖:(1)圖上畫了什麽?(2)烏鴉在幹什麽?可是瓶子裏的水怎樣,瓶口又怎樣?(3)烏鴉喝到水了嗎?是用什麽方法喝到水的?課文是怎麽樣描述這幅圖的內容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烏鴉喝水》(板書課題),聽老師讀課文。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壹上課就把註意力集中到與課文內容緊密聯系的插圖上,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演示實驗,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演示實驗不僅能直觀、生動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更能吸引學生的註意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我在教學《稱象》時講到曹操的兒子曹沖想到了壹個好辦法,這對於學生來說理解起來較為困難。於是我準備了壹些用具,用來演示該方法:(1)用壹個透明的水缸裝上水,把壹艘模型船放進去,然後把壹頭玩具大象放入船中,看船身下沈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壹條線,並理解“船舷”壹詞。(2)再把大象從船上拿出來,往船上裝預先準備好的小石子,裝到船下沈到畫線的地方為止。(3)然後用天平稱壹稱船上的小石子。(4)小石子***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立刻追問學生:“妳們有誰能想出比曹沖這個方法更好的辦法來?”學生立刻進入冥思苦想的狀態。很快就有學生舉手回答:“我們可以用人代替石頭。因為石頭比較重,又要搬,而用人就不用搬,可以很快地計算出總重量。”這樣壹來學生的思維就得到了很好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