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怨”字指的是兩個典故。這兩個典故是什麽?有什麽作用?

“怨”字指的是兩個典故。這兩個典故是什麽?有什麽作用?

說實話。萬歷當年就想封侯。

陸遊

當年,萬歷謀封侯。皮馬守涼州。現在防守邊境要塞的軍旅生活只能出現在夢裏,而夢裏是不知道身在何處?灰塵覆蓋了舊貂皮裘。

胡人未滅,鬢角已秋霜,多情淚流幹。此生誰能預料,原打算將敵人留在天山,如今卻命歸滄州老死!

典故:

1萬裏求封侯:去萬裏之外的戰場,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據後漢班超傳,班超少有野心。說君子要“在異國立功以得侯銜,久安乎?”後來去了西域,被封為定遠侯。

2積滿灰塵的老貂皮:貂皮上布滿灰塵,顏色暗淡。這裏借用蘇秦的典故,說自己沒有得到重用,沒有施展抱負。據《戰國策·秦策》記載,蘇秦遊說秦王“撰十書而不作,貂醜至金竭,資竭,去秦而歸。”

天山:在今天的新疆,是漢唐邊疆,指抗金前線。

-

做出贊賞的評論

陸遊當時48歲。應四川大使王炎的邀請,他從夔州到西北重鎮南鄭(今陜西漢中)工作,度過了8個多月的軍旅生活。在前兩句話中,我自豪地回憶起我在榕南鄭的生活。從“那壹年”二字入手,化現實為虛無,指出敘事指的是過去。“尋印”就是為了得到壹枚印章,尋找機會殺敵立功。《騎馬》不僅是壹部紀錄片,還描繪了作者參軍時的英雄氣概。“駐軍涼州”指的是駐紮的地方。南鄭屬古梁州,所以說。那是大道八年的春天(1172)。陸遊收到王彥的邀請函後,只身離開夔州,前往塵土飛揚的前線,擔任“四川傅玄使、檢察官”。當時他很激動,希望能在萬裏邊疆找到殺敵報國的機會。來到南鄭後,他身穿鎧甲,騎在戰馬上,腰間掛著寶劍,手中握著長槍。他冒著酷暑嚴寒,踏著崎嶇的山路,馳騁在奇偉、蜀龍之間,勘察地形,了解敵情,積極準備北伐。他曾向王彥講述自己的進取之策,對奪回失地、統壹祖國充滿信心。詩人回憶這壹生,是為了揭示主人公結局的悲劇與下文的對比。

“關河”轉而形容現實。殺敵報國的理想破滅了,現在只能在夢裏回到前線。但是醒來之後,壹切都消失了。雄偉險峻的官山河在哪裏?只有我參軍時穿的那件“老貂皮”,落滿了灰塵,掛在墻上作為“以馬守涼州”的紀念品。陸遊非常珍惜這件“老貂皮”,因為他曾經在前線穿過:“貂皮半折馬如龍,高舉鞭子指著人吐彩虹。”(《醉歌》)還穿著它在大漠沙灘上親手刺死了壹只老虎:“我秋天騎著河灘打獵,身上的血已經濺上了短短的貂毛。”(醉歌)所以他離開南鄭的時候,就把它放在身邊。“老貂皮”是本文中唯壹呈現給作者的形象。雖然只是壹句話輕輕帶過,但卻是理解這個詞的關鍵。原來,詩人正在遭受身體上的傷害,他對過去的記憶和感受是由看到貂皮和毛皮引起的。也可以說“老貂皮”是這個詞靈感的催化劑。

把前三句改壹下,把睡醒後的難過心情寫出來。“胡未滅”是指入侵中原的金人未滅,半壁河山仍遭倭寇蹂躪;“秋來先上鬢”,感嘆頭發如秋霜,年老體衰,回不了前線;“淚流滿面”是說誌向空虛,憂國憂民的眼淚等於白流。這裏把“不”、“先”、“空”三個虛詞連在壹起,表達作者對現實的幻滅,感人至深。《魏》表達了作者對反胡(晉侵略者)未被消滅,功績未完成的深切遺憾。《第壹》表達了作者歲月短暫,鬢角蒼白,壯誌難酬的深切感受。《空》表達了作者對朝廷的不滿和憤慨,以及內心的失望和痛苦。

後三句通過自己的經歷,反映了現實與理想的矛盾,表達了對南宋統治集團這種冤枉國家和人民的政策的極大憤慨。誰能想到,像他這樣壹個畢生致力於恢復中原,時刻準備著上戰場,獻身國家的人,最後卻是這樣的下場!此時他被罷官回鄉,只好戴上漁槍,成為河邊不知名的隱士,死在鏡湖岸邊。這種“心在天山,身在滄州”的矛盾,不僅體現在陸遊身上,南宋很多愛國誌士都經歷過。因此,陸遊所表達的悲憤之情是有代表性的。梁啟超《讀陸放翁集(下)》說:“不負胸中十萬兵,無聊以詩名。誰愛國家千淚,當論陳虎不公。”這首詞雖然沒有從正面揭露和譴責南宋投降派,但僅從個人的生活經歷和遭遇來看,不難透過詩人的眼淚看出投降派迫害愛國者的罪行,從而激起讀者對他們的反感。

此篇語言通俗易懂,用典自然,不著痕跡,感情從胸中流出,不加雕琢,如嘆如怨,沈郁蒼涼,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是陸遊著名的愛國詞作品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