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字典上的解釋:
詠
(形聲.從口,永聲.又作“詠”.本義:曼聲長吟;歌唱)
同本義 [chant;sing;intone]
詠,歌也.或從口.--《說文》.段註:“堯典曰:‘歌永言.’樂記曰:‘歌為之言也,長言之也.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
搏拊琴瑟以詠.--《虞書》.鄭註:“謂歌詩也.”
五曰夷則,所詠歌九則,平民無二也.--《國語·周語下》
人喜則斯陶,陶斯詠.--《禮記·檀弓》
詠而歸.--《論語·先進》
詠殷周之《詩》.--班固《東都賦》
又如:詠士(詩人);詠雪(詠絮.泛指有詩才的女子);詠哦(歌詠吟哦);詠吟(曼聲誦讀);詠言(吟詩)
用詩詞等形式來寫景抒情 [narrate in poetic form]
若是而不從,動而不悛,則文詠物以行之,求賢良以翼之.--《國語·楚語上》
歌以詠誌.--《樂府詩集·曹操·步出夏門行》
又如:詠桑寓柳(喻表面上贊美此事物,實際是為寄托對他事物的情感);詠誌(以詩歌抒發心誌);詠風嘲月(詩人寫詩,常以風月為題材,故常泛稱寫詩為詠風嘲月)
歌頌 [sing the praise of]
含淳詠德之聲盈耳.--漢·王褒《四子講德論》
又如:詠頌(歌頌);詠仁(歌頌仁德);詠德(歌頌高尚的品德)
詠
指詩歌等韻文作品 [poetry]
醜集上口字部詠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5 覺得不錯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