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拼音:[shuāng]
雙(拼音:shuāng)是漢語壹級通用規範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 ,其古字形像壹手抓住兩只鳥。雙的本義指兩只鳥,引申泛指成雙成對的,又引申為二或二的倍數的、偶數的。
會意字。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作圖1,字形上部為兩個並排的“隹”字(“雔”),“隹”的古字形像小鳥。兩個小鳥並排,表示壹對小鳥。下部的“又”字表示手。
這兩個字形組合在壹起,指壹只手捉住壹對小鳥。本義是兩只鳥。戰國文字所從之“又”,變易作“乂”。篆文承自戰國文字,下部作“又”。
隸書承自戰國文字,下部從“乂”。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現代通行的簡化字始見於唐代敦煌變文寫本中,由兩個“又”字組成,成了兩只手了。用兩只手來表示壹雙手。
說文解字
卷四雔部所江切(shuāng)
雙,隹二枚也。從雔,又持之。
註釋雔(chóu):成對的鳥。
說文解字註
雙,隹二枚也。
段註:見隹部只下。《方言》:飛鳥曰雙。雁曰乘。
從雔,又持之。
段註:所江切。九部。?[9]?
廣韻
所江切,平江生 ‖雙聲東部(shuāng)
雙,偶也。兩只也。又姓,出《姓苑》,後魏有將軍雙仕洛。所江切。七。
康熙字典
戌集中隹部 雙;康熙筆畫:18;部外筆畫:10
《唐韻》所江切。《集韻》《韻會》疎江切,並音?。《說文》:隹二枚也。從雔,又持之。《後漢·王喬傳》:有雙鳧,從東南飛來。
又《玉篇》:兩也。《儀禮·聘禮》:凡獻執壹雙。
又《玉篇》:偶也。《詩·齊風》:冠綏雙止。箋:五人為奇,而襄公往從而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