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闖字的拼音

闖字的拼音

闖字的拼音是chuǎng

闖字介紹:

闖漢語常用字(壹級字),讀作chuǎng或者chèn,最早見於《說文》小篆,本義為馬出門貌,引申為出頭貌,此義讀chèn。指壹種突然而迅猛的動作,或者引申為奔走、闖練等義時,讀chuǎng。

康熙字典:

又出頭貌。《公羊傳·哀六年》:開之,則闖然公子陽生也。註:闖,出頭貌。又《玉篇》:或作覘。韓愈《同宿聯句》:儒門雖大啟,奸首不敢闖。皆以窺覘為義。又《集韻》醜甚切。音踸。《公羊傳·哀六年闖然釋文》:又醜衽反。又《集韻》癡林切。音琛。義同。

闖字組詞如下:

闖進、闖練、闖關、走南闖北、闖禍、闖蕩江湖、闖關東、闖江湖、闖蕩、闖入、闖將、闖王、闖南走北等。

走南闖北介紹:

走南闖北是漢語成語,拼音是zǒu nán chuǎng běi,意思是指走過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闖蕩。出自《龍須溝》。

龍須溝介紹:

是老舍的創作的3幕話劇,原本是為配合時事和政策宣傳而創作的戲劇,是壹曲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頌歌。劇作完成於1950年,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焦菊隱導演。

描寫了北京壹個小雜院4戶人家在社會變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現了新舊時代兩重天的巨大變化。劇中塑造了程瘋子、王大媽、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尤其是主人公程瘋子在舊社會由藝人變成“瘋子”,解放後又從“瘋子”變為藝人,反映了中國人民解放前後的不同命運,體現了人民政府為人民的中心思想以及人民對黨對政府的擁護和熱愛。

該劇通過敘述日常生活的小事反映大時代,以市民社會人物的日常言行和家長裏短中所體現出的味道,表現生活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