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的讀音是hè。
詳細解釋:
(1)形聲。從衣,曷聲。本義:用粗麻織成的襪子。
(2)同本義。
褐,編枲襪。——《說文》。段玉裁註:“取未績之麻,編之為足衣,如今草鞵之類。”
(3)指粗布或粗布衣;最早用葛、獸毛,後通常指大麻、獸毛的粗加工品,古時貧賤人穿。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詩豳風七月》。鄭玄箋:“褐,毛布也。”
從者衣褐。——《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4)又如:褐巾(用粗布縫成的頭巾);褐衣(粗布衣。借指平民);褐衫(粗布衣);褐夫(穿粗布衣服的人。指貧賤的人)。
(5)卑賤的人。
旨酒壹盛兮,余與褐之父睨之。——《左傳哀公十三年》。杜預註:“褐,寒賤之人。”
褐在康熙字典中的意思:
褐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胡葛切《集韻》《韻會》《正韻》何葛切,音曷。《說文》編枲韈也。
又《詩豳風》無衣無褐,何以卒歲。《註》褐,毛布也。
又《潘嶽藉田賦》被褐振裾。《註》褐,麤布也。
又《荀子大略篇》衣則豎褐不完。《註》豎褐,僮豎之褐。
又《左傳哀十三年》余與褐之父睨之。《註》褐,寒賤之人也。
又人名。《吳越春秋》晉令童褐請軍。
又復姓。《通誌氏族略》《古今人表》有司褐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