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釋元方:即陳紀,字元方,陳寔的長子。
陳太丘:即陳寔(shí),字仲弓,東漢穎川許(現在河南許昌)人,做過太丘縣令。太丘,縣名;長,長官。
古代常以地名稱其官長。 期行:相約同行。
期,約定,今義為日期,行,出行。 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正午。
日中,正午時分。 過中:過了正午。
至:到 舍去:不再等候而離開了。舍,丟下;去,離開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戲:玩耍,遊戲。
尊君在不(fǒu):妳父親在嗎?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壹種尊稱。不,通假字,通“否”。
家君:家父,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引:拉,這裏是表示友好的動作。
顧:回頭看。 信:誠信,講信用。
時年:這年(那時)。 非:不是。
相委而去:相委,丟下別人;相,副詞,表示動作偏向壹方;委,丟下,舍棄。 而,表示修飾。
君:古代尊稱對方,現可譯為“您”。 慚:感到慚愧。
禮:禮貌。 不:不,“不”通“否”,是不是。
已去:已經 離開。 哉:助詞,語氣詞,並無實際意義。
曰:說 則:就是 信(則是無信):信用 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正午。過了正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後朋友才到。
陳紀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陳紀:“妳的父親在嗎?”陳紀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
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陳紀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友人感到慚愧,下車去拉陳紀,陳紀轉身進入家門,不回頭看他。古今異義詞 去 古意:離開 今意:到、往 委 古意:丟下、舍棄 今意:委屈、委托 顧 古意:回頭看 今意:照顧 通假字 1、尊君在不 “不”通“否”表示否定。
相當於“嗎?” 詞類活用 1、友人慚 意動用法,感到慚愧。
2. 學詩習字法文言文翻譯文言文“六字翻譯法” :
1.信:忠於原文內容和每個句子的含義, 不隨意增減內容。 2.達:符合現代漢語的表述習慣,語言 通暢,語氣不走樣。 3.雅:用簡明、優美、富有文采的現代 文譯出原文的語言風格和藝術水準來。
留、補、刪、換、調、貫
六字翻譯法方法指津
壹留
凡朝代、年號、人名、地名、書名、器 物名、官職等專有名詞或現代漢語也通用 的詞,皆保留不動。
例: ⒈趙惠文王十六年 ⒉廬陵文天祥 ⒊汝今得與李、杜齊名。《範滂傳》 4.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鴻門宴》 5.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
二刪
把無實義或沒必要譯出的襯詞、虛 詞、偏義復詞中無實意的壹方等刪 去。
如:夫趙強而燕弱 (發語詞)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語氣助詞)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結構助詞)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句中停頓助詞) (偏義復詞)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去來江口守空船 (助詞,無譯) (音節助詞)
填然鼓之
三換
翻譯時把古代詞匯換成現代漢語。 基本模式是把單音節詞換成雙音節詞, 通假字換成本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詞 換成現代漢語。
疏遠、信任(單換雙)
例: ⒈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⒉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 中原(古今異義) ⒊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如同雲壹樣(名作狀) 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說——悅 (通假字)
字字落實
刪
夫戰,勇氣也。
留
大丈夫作戰,靠的是勇猛的力氣。
作戰,靠的是勇氣。
追亡逐北
換
追擊逃亡北方的人。
追擊敗逃的人。
四調
調整語序。文言文中壹些特殊句式:如賓 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謂倒 裝等,要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規範調整 語序。
賓語前置 ⒈沛公安在? ⒉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後置 3.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狀語後置 另外有些不調整就難以理解的句子如互文:
例:⒈主人下馬客在船 ⒉秦時明月漢時關
五補:補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內容(主語、
謂語
3. 陳太丘與友期的詞語翻譯註釋
元方:即陳紀,字元方,陳寔的長子。
陳太丘:即陳寔(shí),字仲弓,東漢穎川許(現在河南許昌)人,做過太丘縣令。太丘,縣名;長,長官。古代常以地名稱其官長。
期行:相約同行。期,約定,今義為日期,行,出行。
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日中,正午時分。 過中:過了正午。 至:到
舍去:不再等候而離開了。舍,丟下;去,離開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戲:玩耍,遊戲。
尊君在不(fǒu):妳父親在嗎?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壹種尊稱。不,通假字,通“否”。
家君:家父,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引:拉,這裏是表示友好的動作。
顧:回頭看。 信:誠信,講信用。 時年:這年(那時)。 非:不是。
相委而去:相委,丟下別人;相,副詞,表示動作偏向壹方;委,丟下,舍棄。
而,表示修飾。 君:古代尊稱對方,現可譯為“您”。 慚:感到慚愧。
禮:禮貌。 不:不,“不”通“否”,是不是。 已去:已經 離開。
哉:助詞,語氣詞,並無實際意義。 曰:說 則:就是 信(則是無信):信用
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正午。過了正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後朋友才到。陳紀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陳紀:“妳的父親在嗎?”陳紀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陳紀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友人感到慚愧,下車去拉陳紀,陳紀轉身進入家門,不回頭看他。
古今異義詞
去 古意:離開 今意:到、往
委 古意:丟下、舍棄 今意:委屈、委托
顧 古意:回頭看 今意:照顧
通假字
1、尊君在不 “不”通“否”表示否定。相當於“嗎?”
詞類活用
1、友人慚 意動用法,感到慚愧
4. 如何學習文言文 最完全版,ppt壹,學習文言實詞應註意的幾個問題。
文言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在文言文中,實詞的數量比虛詞多得多,學習文言文,最應該下功夫的是多掌握文言實詞的詞義,只有掌握了壹定數量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對文言詞語方面的知識有了壹定的積澱,才有可能比較順利地閱讀文言文。
學習文言實詞,應該特別註意以下幾點:1,註意區別古今詞義的異同。漢語從右代發展到今天,詞義不斷演變,其中壹些基本詞匯和壹般詞匯中極少壹部分的意義,古今意義沒有什麽變化,這類詞對於我們學習文言文不會造成什麽困難。
但另外有壹些詞語,文言文中雖然常用,但隨著舊事物、舊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今詞義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詞義的擴大。詞義擴大是指詞義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範圍擴大,即由部分到整體,由個別到壹般,由狹窄到寬泛,使原義成為新義外延的壹部分。
例如“秋”,指由壹個季節擴大到指全年;“睡”指由坐著打瞌睡擴大到指睡眠。(2),詞義的縮小。
詞義縮小是指詞義所反映客觀事物的範圍縮小,即由整體到部分,由寬泛到狹窄,使新義成為原義外延的壹部分。例如:“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漢,如“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現在,“丈夫”專指女子的配偶。
“臭(xiù)”,由泛指所有氣味到專指穢氣。“湯”由泛指熱水、開水到專指菜湯、肉湯等。
(3),詞義的轉移。詞義的轉移是指詞義由指甲事物變為指乙事物。
如“學者”,古代指“求學的人”,如“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遊褒禪山汪》),現在指在學術上有壹定成就的人。“小姐”,古代指對末出嫁的女子或有權勢人家的末出嫁的女子,現在,在改革開放背景下,其意義基本上變成了指有不正當行為的女子。
如果妳稱呼壹個年輕美貌的女子為小姐,那麽,這位小姐會很生氣的向妳瞪白眼,以示她不是小姐。(4),詞義的褒貶色彩發生了變化。
例如,“謗”,古代指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是個中性詞。如“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鄒忌諷齊王納諫》,現在,“謗”用於誹謗,指無中生有地說別人的壞話,是個貶義詞。以上四種情況,是古今詞義變化的主要類型。
大量的古今意義既有聯系又有差別的詞的存在,是文言文學習的主要障礙。我們學習文言文,必須結合學習文言作品,有目的、有計劃、按要求地掌握壹批文言常用詞的常用義。
2,註意區分古今漢語中的單音詞和復音詞。現代漢語中復音詞占絕大多數,而文言中則以單音詞為主,因此,我們在文言文閱讀中,不要把文言中的雙音節詞誤認為是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
例如,“非常之觀,常在於險處”(《遊褒禪山》)中的“非常”,古義是兩個詞:不同壹般。而今義則是壹個表示程度的副詞。
另外,也不要把文言中的復音詞分開來解釋。例如:“日暮,所擊殺無慮百十人”(《馮婉貞》)中的“無慮”是個聯綿詞,意思是“大概”、“大略”之義,這個意思與“無”、“慮”二字毫無關系,不能拆開來講。
3,要註意古代漢語中的壹詞多義現象。和現代漢語壹樣,文言文中也有壹詞多義現象。
如果我們只懂得壹個多義詞的壹種或者兩種意義,在閱讀文言文時便輕易拿壹種或者兩種意義去文釋,就有可能產生理解上的錯誤。為了避免出現錯誤,我們要有意識地作好知識積累和整理工作。
我們的教科書中,每篇文言課文後面都有這方便的練習題,這是幫助我們作積累和整理工作,必須認真完成,千萬不可忽視。詞義積累多了,遇到多義詞就可以比較準確地選擇義項了。
另外,我們還需要了解關於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方面的知識。每個詞都有它本來的意思,即本義。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新產生的意義就是它的引申意義。如:“妻”,古義就是用手去抓住壹個女子,今義則是指男子的配偶。
“孫”,古義表示我的兒子的兒子壹直排下去,代代相傳,今義則指兒子的兒子。4,要註意通假字現象。
古字通假是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在古代,因為音同或者音近的關系,壹些字往往同其他壹些字通用,這種文字在使用中互相代替的現象叫做“通假”字。
“通”是通用;“假”是借用。識別通假字不是壹件易事,時代越早的文言文,通假字的閱讀就越困難。
對於初學者來說,掌握通假字的辦法就是多讀文言作品,多查字典,作好知識的積累工作。二,學習文言虛詞應註意的幾個問題。
文言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和代詞。虛詞的詞匯意義比較抽象,但是,它有表達語氣、組織實詞等多種語法功能。
文言虛詞,特別是常用虛詞在文言中出現的頻率比較高,用法比較靈活。閱讀文言文,要善於辨析虛詞的意義和作用,才能完整的理解文章的意思。
如果把虛詞理解錯了,就會影響到對整個句子乃至通篇文章的理解。在學習中,我們應該註意以下幾個方便的問題。
1,分清實詞和虛詞。文言虛詞大多是由實詞虛化而成的。
例如,“所”的基本意義是“處所”,後來引申為表示“……的地方”或者“……的人”,作結構助詞。又如,“之”的基本意義是“往”,後來虛化為代詞、助詞、語氣詞等,成為用得最多的虛詞。
5. 初中文言文的翻譯技巧文言文翻譯常用的方法:
留:專有名詞、國號、年號、地名、人名、物名、職稱、器皿等,可照錄不翻譯。
刪:刪去不需要翻譯的詞。
補:翻譯時應補出省略的成分。
換:翻譯時應把古詞換成現代詞。
調:翻譯時,有些句子(謂語前置、定語後置、賓語前置、介賓結構後置等)的詞序需要調整。
選:選用恰當的詞義翻譯。
譯:譯出實詞、虛詞、活用的詞和通假字。
縮: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為了增強氣勢,故意用了繁筆,翻譯時可以將其凝縮。
翻譯文言文要做到“信、達、雅”三個字。“信”是指譯文要準確無誤,就是要使譯文忠於原文,如實地、恰當地運用現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達”是指譯文要通順暢達,就是要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雅”就是指譯文要優美自然,就是要使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
6. 文言文翻譯技巧原發布者:LJ唯美窒息
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翻譯方法:methodsoftranslation1.直譯literaltranslation2.意譯 freetranslation3.異化 alienation4.歸化 domestication直譯和意譯所謂直譯,就是在譯文語言條件許可時,在譯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內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別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每壹個民族語言都有它自己的詞匯、句法結構和表達方法。當原文的思想內容與譯文的表達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譯法處理時,就應采用意譯法。意譯要求譯文能正確表達原文的內容,但可以不拘泥與原文的形式。(張培基)應當指出,在再能確切的表達原作思想內容和不違背譯文語言規範的條件下,直譯有其可取之處,壹方面有助於保存原著的格調,另壹方面可以進新鮮的表達方法。Literaltranslationreferstoanadequaterepresentationoftheoriginal.WhentheoriginalcoincidesoralmosttallieswiththeChineselanguageinthesequenceofvocabulary,ingrammaticalstructureandrhetoricaldevice,literaltranslationmustbeused.Freetranslationisalsocalledliberaltranslation,whichdoesnotadherestrictlytotheformorwordorderoftheoriginal.(郭著章)1.直譯(literaltranslation)指在翻譯過程中按原文逐字逐句壹對壹的翻譯。人們關心的是語言層面的技術處理問題,即如何在保持原語形式的同時,不讓其意
7. 文言文翻譯技巧文言文句子翻譯,是學習文言文的主要訓練方法之壹。
它可以讓學生在翻譯文言文句子中積累文言詞語、感受古代漢語習慣,更重要的是準確理解原作內容。根據實踐經驗積累,我認為翻譯文言文有以下技巧。
壹、錄 “錄”,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譯的詞抄錄下來。文言文中不必翻譯的詞大體分兩類:壹類是特殊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年號、日期等;壹類是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不必翻譯的詞,如:山、石、高、遠等。
例句①:“元豐中,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夢溪筆談》)句中“元豐”是年號,“慶州”是地名,“子方蟲”是害蟲名,“秋田”與現代語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譯,抄錄即可。
二、釋 “釋”,就是把需要翻譯的詞加以解釋。這些詞大致分兩類:壹類是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但要翻譯的古代漢語詞,這壹類詞很多可以用“單音節變雙音節”的方法解釋;另壹類是古今異義的詞。
例句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曾子殺彘》)句中“欺”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但要翻譯為“欺騙”;“今、是”屬古今異義的詞,要翻譯為“現在、這”。
要做到這壹點,壹方面要借助工具書和文中註釋;另壹方面得根據自己積累的古代漢語詞匯進行解釋。 三、補 “補”,就是在翻譯文言文省略句時,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補充進去。
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語、賓語、謂語、介詞,翻譯時應把省略成分補充進去。例句③:“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桃花源記》)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語“漁人”,“初”前省略了主語“洞口”。
例句④:“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句中“以”後省略了賓語“之(這點)”。
四、添 “添”,就是有些文言句子,不好說它省略掉什麽成分,但按照現代漢語的習慣要添加壹些詞語,譯句才連貫通順。例句⑤:“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桃花源記》)此句是判斷句,在翻譯時需在“高尚”前加“是”。例句⑤:“雖雞狗不得安寧。”
(《捕蛇者說》)此句應翻譯為“(不要說人,)即使是雞狗也不得安寧啊。”需要註意的是,增添的內容壹定要必要,二要與語境吻合,否則就是畫蛇添足了。
五、刪 “刪”,就是刪除原文有而翻譯句可略的字眼。例句⑥:“通計壹舟;為人五;為窗八;為弱篷,為楫,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壹。”
(《核舟記》)這句話 *** 有七個“為”字,翻譯時只需要保留第壹個即可,其余省略不翻譯,這樣反而顯得簡潔利落。文言句子中,還有些虛詞也是不翻譯的,也應該刪除。
例句⑦:“孔子雲:何陋之有?”(《陋室銘》)句中“之”是幫助賓語前置的,不翻譯。這種省略原文不翻譯的情況雖不多,但也值得註意。
六、調 “調”,就是有壹些文言句子古今語序不同,翻譯時必須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調整過來。文言文中比較常見的是定語後置、狀語後置、謂語前置、介詞賓語前置等,這樣的文言句子在翻譯時必須調整過來。
例句⑧:“屠懼,投以骨。”(《狼》)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裝,翻譯為“把骨丟(給它)”。
8. 怎樣準確的翻譯文言文要想準確地翻譯文言文,除認真熟讀原文之外,還要掌握翻譯六字法。
這六個字是:對、增、刪、移、留、換。壹、對,即對譯法。
也就是用現代漢語中等值的詞去對換被譯文言詞的方法。如: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
(《韓非子.說難》)可譯為:宋國有個富人,天下雨使墻倒塌了。二、增,即增添法。
古漢語的詞大多數是單音詞,翻譯時,要把這些文言單音詞加以擴充,使之成為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例如: “齊師伐我。”
(《曹劌論戰》)齊國軍隊攻打我國。三、刪,即刪減法。
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沒有相當的詞表示它,不能硬譯。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雖有同它相當的詞,但如果勉強譯出來,反而使句子累贅。
屬於這兩種情況的文言虛詞,翻譯時則刪去。如:夫戰,勇氣也。
(《曹劌論戰》)夫,發語詞;也,表示判斷的語氣詞。現代漢語中不用,應刪。
四、移,即移位法。將文言句子按照現代漢語語法格式,調整語序。
凡是與現代漢語的句法結構形式不壹致的文言句子,翻譯時不能照原句的語序排列,必須將不合現代漢語的語序部分加以調整。例如:戰於長勺(《曹劌論戰》) “於長勺”應作“戰”的狀語,應提到“戰”前翻譯。
五、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詞,以及帝號、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單位等,可照錄於譯文中,不必另作翻譯。
如: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嶽陽樓記》)其中的慶歷四年、滕子京、巴陵郡,都予以保留。
六、換,即替換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義,在現代漢語中不是用原詞表示,翻譯時可用現代漢語中意義相當的詞去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