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慎是我國東漢時期的文字學家、經學家。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儒學思想治天下的漢朝,在他被尊為“五經無雙” 和古、今文經學紛爭的特殊時期,放棄所有功名利祿,胸懷國家和民族,以科學嚴謹的理念和執著敬業的態度,傾其壹生心血撰著了對中華民族發展壯大和中華文明傳承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我國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說文解字》。許慎的著作和他的精神影響著壹代又壹代中華兒女,也因其巨大貢獻而被後人尊為字聖。每年的高考時節,總會有些學生到許慎廟前拜壹拜,但他們拜的可不是迷信,而是精神力量,想要從許聖人這裏得到些精神支持。 秦始皇用武力統壹了中國,而許慎用壹部書統壹了中國的文字,規範了漢字的形、音、義,也規範了壹種文化的框架。 它是我國第壹部分析字形,解說字義,辨識聲韻的字典,是文獻語言的奠基之作,也是書面語言、文字、音韻、訓詁等方面研究的壹部集大成之作。是許慎對中國文字學研究方面所作的壹個極為重要的貢獻。它不僅保存了先秦的字體和東漢以前的文字訓詁,反映了我國漢語詞匯的面貌,總結了我國古字學的發展歷史,而且第壹次系統地提出了文字學的“文字說理論”。 據說在1926年,只有郭沫若壹人能看懂甲骨文,因為他讀了《說文解字》。 壹部書,架起了連接古今的時空隧道,讓今人能沿著這條隧道走向不可知的未來。這就是許慎的貢獻。 1000多年前許慎是偉大的,他是第壹個從理論上闡明文字重大意義的人。他說:“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他通過對文字全面系統的整理和研究來“以究萬源”。正是由於許慎堅持不懈的努力,才使得經學的研究納入了科學的正確軌道。許慎在學術上的成就,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不僅在今天,即使在將來,舉凡研究語言文字學、古文獻學,都離不開《說文解字》這部書,而且所有涉及古代的學科,尤其是歷史、哲學等,都需要從《說文解字》這部書中尋找資料、線索以至答案。所以,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許慎對文字學和訓詁學發展研究的作用與影響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如果沒有許慎《說文解字》的流傳,我們將不能認識先秦的大篆、甲骨文和鐘鼎文以及戰國時的古文。孫裏衍在《重刻宗本說文序》中曾說:“五經文字毀於暴秦,而存於《說文》。《說文》不作,幾乎不知文藝;文藝不通,唐虞三代古文不可復識,五經不得其本解。”因此,歷代學者評價他的功績“可比孔子,可比周公”,並尊其為“百世之師”,“儒林所宗”。 清朝光緒年間,為了表彰許慎,大學士九卿會同禮部曾經奏請皇上“準以漢儒許慎從祀文廟”,河南省學政又批準郾城縣建“許南閣祠”。春秋兩次致祭,還行三跪九叩之禮。
黃德寬:我把許慎對整個中華文化的貢獻主要定位在文字學,而文字學是整個中華文化的根基。我們知道經典是個很全面的東西,包括語音、文字、詞匯等,而經典的傳承主要是文本,即語音文字。許慎最大的貢獻是通過《說文解字》為中華經典學說的流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他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奠定了學術根基。但不可否認許慎在經學方面的造詣和貢獻,這和把他的主要成就定位於漢字學並不矛盾。
葉國良:在我看來,《說文解字》並不是單純從文字學或訓詁學編著的書,實際上裏面有壹部分是根據當時的《五經》解釋文字,另外壹部分是用文字解釋經書,裏面我們留下許多研究中國古代經典的資料,所以它是壹部古文字書,同時還是壹部經學書,不能完全從文字學角度看待它。
彭林:我這次來十分關註漯河人是怎樣定位許慎的。我認為僅僅把許慎定位為“字聖”很不夠,因為他研究經學能達到“五經無雙”的地位,他本來是為研究經學才研究文字的,研究文字實際上是他研究經典的工具。因此,我認為許慎對中華文化的貢獻最終應定位為經學方面。
單周堯:《說文解字》對於如今了解古代的經典、文獻、文化是很重要的,漢字跟整個中華民族是密切相關的,跟中國文學是息息相關的。《說文解字》對漢字的穩定很重要,起到了很大作用。到唐代,官方註意對漢字的字形統壹、字型規範,是以《說文解字》為標準的,後來又有了課本,文字就慢慢穩定下來,流傳下來。
文懷沙:我對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充滿敬意,同時也深感許慎的《說文解字》更是文化精髓。中原文化是母親文化,要認識中國,先要認識河南。河南產生了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杜甫、醫學家張仲景、文字學家許慎等,如今更是英雄輩出,是壹個了不得的地方。許慎將散漫的文字體系化、規範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僅河南人要為家鄉自豪,所有的中國人都要為中州厚土驕傲,因中州之中漯河有許慎而自豪。今天我懷揣沙澧文化來感受漯河的美麗,漯河有沙河和澧河兩條河,湖南也有壹條沙河,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家鄉。
古勝隆壹:中國所有學術的源流其中有許慎,因為我們研究歷史時最根本的是文獻和文字學,而許慎的《說文》恰恰提供了這麽壹個讀懂古代學術著作及文獻記錄的渠道。他在文字學和經學上的貢獻是合二為壹、不可分開的。許慎在中華文化中的作用是不可輕視的。
宋均芬:“許慎不僅僅只屬於中國,他應是世界級的歷史文化名人。”這是宋均芬多年研究許學之後得出的結論。宋均芬是首都師範大學教授,讀博士時讀的是漢語音韻學,現在研究的方向是許學,著作有《〈說文〉學》、《漢語文字學》、《漢語詞匯學》。 宋均芬這樣說,理由有四: 壹是許慎創制了中國乃至於世界的第壹部字典。許慎的《說文解字》創制了540部首,將9353個小篆按部首編排,並逐壹釋義析形,有的字還有書證或音註,是世界上第壹部真正形制完備的漢語大字典。西歐直到18世紀才有了這種形制的字典,比西歐早了壹千五六百年。 二是許慎是偉大的哲學家。許慎提出“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把文字和政治聯系起來,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中國地域廣大,方言眾多,沒有統壹的文字是不可想像的。再者,“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優秀的傳統文化之所以代代相傳,靠的也是文字。早在壹千九百多年,許慎就看出了文字如此重要,是多麽的偉大。而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有些人卻主張用拼音文字代替漢字,動搖漢字基礎。這樣的後果是十分可怕的。試想壹下,壹個民族的文化失落了,民族的靈魂還會存在嗎? 三是許慎是漢字學的開山鼻祖。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是文字學中常說的“六書”,它是古人對漢字構造方法的高度概括,充分體現了先賢的聰明智慧。許慎發展豐富了“六書”理論,不僅概括了漢字的構造方法,同時也與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構造方法暗合。從這個角度講,許慎的“六書”理論,可以看作是對全人類文明作出的卓越貢獻。 四是許慎的《說文解字》為語言學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考古出土文物上的文字和訓詁學中各種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說文解字》。 宋均芬感慨,漯河真是壹方寶地,我們要好好感謝許慎,感謝他的《說文解字》。同時,她也期望漯河要珍惜這份獨特的文化資源,把漯河真正建成許慎研究、資料和旅遊中心,成為人們朝拜的聖地。 在學術上,許慎太認真也太執著,編撰過程中,遇到“竇”字的解釋時,他居然不避竇太後的名諱,赫然將“竇”字解釋為洞,並進壹步將狗竇解釋為狗洞,這壹下惹怒了竇太後,將其貶官,逐回原籍。及至後來,太後受人挑撥,竟要賜死許慎。
許慎當然沒有被賜死,許慎沒有被賜死不是太後不要他死,而是因為他有個好老婆,他的好老婆就是天賜公主。 這是個美麗的傳說。 1000多年前,壹個大風後的夜晚,壹個叫天賜的姑娘被刮到宮裏的大樹上,太後看到後非常喜歡,就把她收為宮女,賜她為天賜公主。 後來許慎被召入京城擔任太尉南閣祭酒,太後就把天賜公主嫁給了他。許慎貶官回家,天賜公主毅然隨夫回鄉,去過普通人的生活。 得到太後要賜死許慎的消息,天賜公主與家人商議假稱許慎病故,建了壹個墓,當著鄉鄰眾人的面,將許慎殯於墓地,暗地裏,墓裏修了主室側室,以便於許慎著書、休息。 每到夜晚,天賜公主便白衣素身,飄然而至,壹是為許慎送飯,二則陪伴許慎。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許慎完成了澤及千秋萬代的《說文解字》。
光緒二年,許莊村死了壹個人,時任郾城縣知縣的周雲前往驗屍,當行至許慎墓附近的溝裏時,突覺不適,遂差下人到附近打探有沒有驚著聖賢。 當得知許慎墓就在此地時,立馬停止驗屍,來到許慎墓前:“老師在,下官不知,請莫怪罪!”禱告罷,才敢做公幹。
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寫道:“曾曾小子,祖自炎神,自彼狙召,宅此汝瀕。”意思是說:我這個許家的曾孫小子,祖先是炎帝神農,後來許國滅亡,子孫分散,在河南境內者沿汝水居住。
康熙四十六年的三月,百花盛開。在這令人陶醉的季節裏,郾城知縣溫德裕去郾城東部老窩、召陵壹帶查看民情,當他走到姬石西邊的時候,不知道是道路坑窪不平抑或是擡轎的轎夫貪看景色,壹不小心,打個趔趄,把溫德裕從轎內顛了出來。轎夫們馬上把他攙扶到轎內,接著打躬作揖請溫大人原諒。溫德裕擺擺手說,算了,走這麽遠的路哪能沒個閃失。他並不怪罪轎夫,不過他卻問壹個年長的轎夫:這壹帶
有沒有古聖先賢?這位轎夫用手往西邊壹指說道:“大人妳看,西南高崗上有壹大土冢,那就是許聖人的墳墓。”“許聖人?哪個許聖人?”“就是許慎呀!”是不是著《說文解字》那個許慎?“是啊!就是他。”溫德裕壹聽,恍然大悟,可不是嗎,這裏是召陵,正是許慎的故鄉。想到這裏他慌忙下轎,和轎夫壹塊步行來到許慎墓前,跪倒在地磕頭作揖,並慚愧地說道:後生小子溫德裕不知道許老夫子在此長眠,我路過此處本該來此拜謁,不但不拜,反而坐到轎內自高自大冒犯聖賢,唐突古人,實在是不知道天高地厚,違背了孔孟之道。接著他給許老夫子培土添墳。回去以後,又在墓前立了壹通碑。
溫德裕立的碑是他親自撰寫的碑文。碑的右邊沿用真楷摘錄《後漢書·許慎傳》幾句並略有更改:“公諱慎、字叔重,召陵人,為郡功曹,舉孝廉;再遷除交長。卒於家。所著有《五經異義》及《說文解字》十四篇傳於世祀鄉賢。”中間突出“漢孝廉許公之墓”七個大字。後邊落款是:康熙丁亥三月、三原後學溫德裕立。溫德裕是陜西省三原縣人,自幼好學,熟讀經書,進士出身,他對許慎尊崇有加也是很自然的了。康熙丁亥是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到2007年這通碑恰好三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