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繁體字:繼 異體字:継
拼音:jì 註音:ㄐㄧˋ
簡體部首:糸 部首筆畫:3 總筆畫:10
繁體部首:糸 部首筆畫:6 總筆畫:13
康熙字典筆畫( 繼:20; )
五筆86:XONN ?五筆98:XONN ?倉頡:VMVFD
四角號碼:29119 ?UniCode:U+7EE7 規範漢字編號:2153
基本詞義
◎ 繼
繼 jì
〈動〉
(1) 同本義(把斷了的絲接續上) [continue;follow]
繼,續也。——《說文》
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易·象傳》。註:“謂不絕也。”
折瓊枝以繼佩。——《楚辭·離騷》
齊人未嘗賂 秦,終繼五國遷滅。—— 宋· 蘇洵《六國論》
先後相繼。——明· 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學即繼以問。——清· 劉開《問說》
(2) 又如:繼繼(前後相繼,接續不斷);繼蹤(繼續前人所做的事);繼踵(步履前後相接。指相傳不絕);繼誌(繼續前輩的誌意)
(3) 繼承 [succeed;inherit]
今夫封建者,繼世而理。——柳宗元《封建論》
繼吾誌事。——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